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1281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2.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3.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

2、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4. 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5.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6.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礼” ,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7.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

3、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 儒法并用 B. 尊儒抑法 C. 尊法抑儒 D. 去法尊儒8.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9.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 “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

4、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10.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1.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 )A良知 B仁 C正君心 D灵明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体现

5、了他的(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限制君权的 C、经世致用的思想 D、工商皆本的思想13.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技术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14. 电影几乎家喻户晓,你知道地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唐 B 宋 C 元 D 明15. 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

6、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指南针 B.印刷术 C 儒家学说 D 甲骨文16. 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 2007 年 2 月 3 日在奥地利维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主要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 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是中国成熟的戏剧之一17.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7、)A刚强骁勇 B阴险狡诈 C凶狠残暴 D刚烈正直18.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19.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汉朝。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体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20.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等机构决定重拍红楼梦 ,从全国海选演员的消息传出后,报名应征者不计其数。有人应征贾宝玉这一角色,考官让其评述这部

8、伟大的作品,你认为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该作品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该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A B C D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21. 13 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 (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 ”是指(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2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

9、社会的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 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D. 经济停滞倒退23 由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技术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 B C D24.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 由大到小 B. 由繁到简 C. 由象形到会意 D. 由图画到符号25. 余秋雨说: “

10、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楷书、隶书、篆书 B. 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C. 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楷书、甲骨文、隶书、篆书26.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的思想文化 D了解外国历史地理知识27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要资料来源于A四洲志 B各国律例 C华事夷言 D澳门月报28.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 )A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B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C孔子在

11、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29.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康有为维新思30.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1915 年 9 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C.1917 年,新青年迁至北京办刊D.陈独秀到北京大学任教,形成新文化阵营二 材料题(共三大题,40 分)3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以救亡图存、开通民智为宗旨,抨击时弊,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

12、籍此唤醒民众。请阅读该报发表的叹五更一伤国事也节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回答问题。一更里,坐阐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无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二更里,把心事,告诉诸郡。外洋人,他强盛,也有原因无论那,贫和富,识字通文。和别国,打起战,人人拼命。枪与炮,车和船,无样不精三更里,闷沉沉,越思越恨。我中国,穷且弱,不为无囡。读书的,只知道,文章诗赋提起了,国家事,抽身就走一说道,国家危,总言天意。凡百事,总说是,运气为凭做官的,好钱财,待民暴虐四更里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

13、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1)概括该文发表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状况。(3分)(2)作者一二三更里所叹的中国贫弱和“外洋人”强盛的原因分别有哪些?(6分)(3)“五更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3分)(4)简述该报的创办者为实现“我中国,永升太平“的理想进行了怎样的奋斗。(2分)32.(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09 年是孔子诞辰 2560 周年。9 月 27 日晚上,2009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曲阜杏坛隆重举行。本届孔子文化届的主题为“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三 中国人往往好走极端。批孔时将其视为万恶之源,亿万人民的中央号召同仇敌忾,掘其庙,焚其像,把孔子打翻在地再啅一只脚,誓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尊孔时,将其视为千古一圣看看:从身着古装,手握木牍,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