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驳骨编辑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小驳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乌骨黄藤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草药,尤其是跌打损伤诸症,疗效尤佳因它续筋接骨之力特强,故有“小驳骨丹”之称它生于屋前屋后,村过村旁,山下池边等阴湿处,常栽培为绿蓠中文学名小驳骨拉丁学名GendarussavulgarisNees别 称小接骨、驳骨草、驳骨丹、裹篱樵二名法Justicia gendaruss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唇形目 Lamiales科爵床科 Acanthaceae属洋爵床属 Justicia种小驳骨 J. vulgaris分布区域台湾、福建、广西、云南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目录1 形态特征2 生长环境3 分布情况4 栽培技术5 药用价值▪ 关节损伤▪ 急行伤筋▪ 腰扭伤▪ 胸部打伤▪ 药书记录6 参考文献1形态特征编辑小驳骨常绿小灌木,高 1-2cm茎直立,茎节膨大,青褐色或紫绿色枝条对生,无毛单叶,叶片披针形,长 6-11cm,宽 1-2cm先端尖,基部狭,边缘全缘,两面均无毛。
叶柄短春夏开花,花白色带淡紫色斑点排成花序生于枝顶或上部叶腋,长 2-5cm,粗 1-2cm苞片钻状,披针形,长约 2mm花萼五裂,裂片条状披针形,与苞片同生有黏毛花冠二唇形,长 15-17cm雄蕊 2枚夏季结果,果实棒状,长约 12mm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直立、无毛,高约 1 米;茎圆柱形,节膨大,枝多数,对生,嫩枝常深紫色叶纸质,狭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长 5-10 厘米,宽 5-15 毫米左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中脉粗大,在上面平坦,在背面呈半柱状凸起,和侧脉每边 6-8 条,均呈深紫色或有时侧脉半透明;叶柄长在 10 毫米以内,或上部的叶有时近无柄穗状花序顶生,下部间断,上部密花;苞片对生,在花序下部的 1 或 2 对呈叶状,比萼长,上部的小,披针状线形,比尊短,内含花 2 至数朵;萼裂片披针状线形,长约 4 毫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花冠白色或粉红色,长 1.2-1.4厘米,上唇长圆状卵形,下唇浅 3 裂蒴果长 1.2 厘米,无毛花期春季 [1] 植物形态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小驳骨全株(1 张)小驳骨花果(3 张)2生长环境编辑喜欢湿润的气候 环境3分布情况编辑产地分布:产台湾、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
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至马来半岛 [1] 4栽培技术编辑扦插繁殖: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上一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小驳骨(5 张)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1] 扦插枝条的选择: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 5~15 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 3 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 1 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 0.5 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上一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 3~4 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1] 扦插后的管理 [1]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 20℃~30℃,低于 20℃,插穗小驳骨生根困难、缓慢;高于 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 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
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 50~80% ,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 3~5 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 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 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 3~5 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小驳骨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小驳骨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 50~ 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 4:00 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 9: 00 前盖上遮光网。
上盆或移栽: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 2~3 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 1~2 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 1~2 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一般有三种,一是菜园土与炉渣混合,二是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三种混合,最后一种是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之间的混合,这三种都可以作为上盆使用的基质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6 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1] 管理要点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 70~8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温度管理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小驳骨当环境温度在 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小驳骨在夏季:1、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2、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 50%;3、给它适当喷雾,每天 2~3 次。
在冬季:1、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光照管理喜欢半荫环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给予充足的阳光,但在夏季要遮荫 50%以上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肥水管理小驳骨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 ——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 1~4 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 ——清水——清水——“花宝 ”——清水 ——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 3~7 天,在晴天或高温的时候可以间隔短周期去浇,而阴雨天或低温时期就需要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小驳骨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 2~4 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 30~100 公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 20 公分。
沟内撒进 25~50 斤有机肥,或者 1~5 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也可结合扦插对枝条进行整理换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 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 ;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脱盆: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花盆准备: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 2~3 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 1~3 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 2 公分,以把 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 2~3 公分即可。
[1]用途小驳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乌骨黄藤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草药, 小驳骨(5 张)尤其是跌打损伤诸症,疗效尤佳因它续筋接骨之力特强,故有“小驳骨丹” 之称它生于屋前屋后,村过村旁,山下池边等阴湿处,常栽培为绿蓠,为常绿小灌木,高 60~160 厘米左右,直立分段,茎节稍膨大,单叶对生,叶面光滑,披针形,端渐尖,具叶柄春季茎梢开白色唇形花,排列成穗状花序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5药用价值编辑民间常用于产后发热或关节炎症并作外敷治疗跌打肿痛作祛瘀之用内服量:干品10~100 克外用适量用法如下:关节损伤小驳骨患处红肿疼痛,皮肤未破者脱位或脱位合并骨折者应用手法复位,敷药后外加包扎固定)用鲜小驳骨叶 150 克,将其捣烂,然后加入面粉 50 克,低度米醋适量调和,敷于患处,外加纱布包扎,并定时在纱布上边倒入少许米醋,以保持敷药湿润,每日一换脱位,骨折者 3 天一换)48 小时后可另取小驳骨叶 250~500 克捣烂,加入米酒,米醋各 50 克,炒热外烫,每天 3~6次,每次 15~30 分钟骨折者应在 124 小时后方可解除固定热敷,动作要求柔和急行伤筋指在未做作何热身运动的情况下便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所引起的筋络疼痛,多指下肢筋腱损伤。
另一种伤筋是运动后的下肢,接触到生冷凉水,致辞下肢筋络缩的一种运动系统损伤一旦出现伤筋,患者自觉下肢筋骨酸楚,足难着地,不思饭食急行伤筋患者,可用乌骨黄藤 25~50克煎水冲酒服,(若加猪蹄共煲,疗效更佳),外用鲜叶捣烂炒热外敷即可(方法同上述)腰扭伤小驳骨根据地 25 克,猪肾 1 个,煎水冲酒服胸部打伤小驳骨小驳骨根 50 克,猪肺 50,水 3 碗,煎至 2 碗,分 2 次服(早晚)驳骨丹《中华本草》【英文名】CommonGendarussaHerb【别名】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尖尾峰、接骨筒、细骨风、白及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驳骨丹的茎叶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darussauulgarisNees[Justiciagen-darssaburm.F.]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旁或路边的灌丛中,赤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性状】性状鉴别:茎圆柱形,多分枝,小枝有四棱线,节处膨大,嫩枝绿色叶多皱缩,完整叶片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 4-14cm,宽 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青绿色,下面黄绿色,光亮;中脉粗大,与侧脉均呈深紫色,或有时侧脉半透明。
气微,味淡化学成份】叶含 β-谷甾醇( β-sitoste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