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7792572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马克思复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基础知识题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犯了类似A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8、认识的客体是指A 观念本身 B 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 自然界的存在物 D 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1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

3、指A 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

4、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唯物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18、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

5、的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19、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20、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21、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唯物主义的 唯心主义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题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回答12题。1

6、、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因为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A B C D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

7、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据此回答3-4题。3、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A认识依赖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8、是实践2006年10月811日,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据此回答以下5-7题。5、决定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种做法为了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 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A B C D6、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这表明:A决定是指导实践不变的纲领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C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7、党的十六大六中

9、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客观要求A B C D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非常罕见地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反馈。回答8-9题。8、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D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9

10、、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体现了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认识来源于实践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 B. C. D.当前,高校科技与农民的结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回答10-11题。10、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只有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A B C D1

1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 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A B C D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回答据此12-13题。12、上述材料表明 A.

12、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C.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13、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A. B. C. D.14、2007年5月22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认为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局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

13、标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A B C D15、2006年6月市场报报道,浙江省某市生态环境“污”云笼罩,作为全国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要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环境来优化经济的增长,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白皮书的这一要求 是人们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发展观 既坚持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又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表明科学的发展观是对

14、事物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 A、 B、 C、 D、1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句话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C.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17、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是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时间,这种选举从哲学上看属于 A.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C.政治活动 D.科学实验活动18、过去,人们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A. B. C. D.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