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77737782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 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了。但是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家读书心得(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巴金老先生认为罗兰说的很不错,所以会有家里面的这股永远动荡着的激流,不曾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这股激流里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为了路。但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激流一家以祖父的死,觉新的妻子钰难产而死,觉民抗

2、婚的成功,觉慧的离家出走而结终。觉慧走了他的祖祖辈辈都不曾走过的路,尽管曾经他也曾有过犹豫有过顾虑,但是看到一个个可爱的生命遭受旧制度的摧残以致到那悲惨的结局后,他义无反顾、大胆地选择了离开这个受旧礼教影响极深的家庭,反对这个吃人的礼教的社会。而觉新经历了梅表姐的惨死,妻子瑞钰的惨死后还在走那条他不想走的但是又不自觉地去走的道路,他的“做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使他不得不继续去走这条路。 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觉新的妻子瑞钰,梅表姐,琴,淑华, _鸣凤等等,而我是极喜欢这些人物的,但是又很同情一些人物。 觉新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管是家,还是春、秋,他的懦弱,他的妥协,他

3、的悲痛,他的善良,都给我极深的震撼。他从小就是聪慧的,是得到双亲的喜爱的,是得到私塾老师的赞美的,他的前途在他人看来是远大的。他有过美丽的幻想,他喜欢化学,他想中学毕业到上海或者北京有名的大学去继续研究,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但是他的幻想就在他中学毕业的那一天破灭了,他的父亲已经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而且亲事就在下个月。他有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有钟意的姑娘,他跟梅是互相喜欢的,但是他不敢反抗,他的“无抵抗主义”让他服从了长辈的安排,他做着他不喜欢的事,觉得尽了他应尽的义务。当觉慧念这么一句: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是痛苦的,他说他不是青年,他没有青春,他已经没有希

4、望了。随后父亲去世,他成了他那房的家长,背着重大的责任,那时他才20岁,虽然他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这么重大的责任,但是他还是没有抵抗的接受了。娶了瑞钰之后的几个月他是幸福的,他也爱上了这个善良的姑娘,他已经渐渐把梅忘了,因为梅已经嫁到别的地方去了,但是当梅守寡回到省城时,觉新又把以前跟梅发生的事想起来,他又觉得他辜负了梅,他还是没有忘了梅,但是他已经有瑞钰与他们的孩子海儿了,他也爱着瑞钰,所以他很痛苦。最后老太爷去世,瑞钰也面临生产,但是因为陈姨太“血光之灾”的鬼话,跟着四太太、五太太还有那些长辈们逼着觉新把瑞钰送到城外去生产,觉新也和平的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就连最后瑞钰难产而死他也只是

5、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敢反抗。瑞钰的死使他明白了真正夺去他的青春,夺去他的幸福,夺去他的前途,夺去他最爱的两个女人的是这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他觉得担子太重,但是他甩不掉,他想甩掉!他是无力的、懦弱的人,他最后唯一做的一件具有反叛的事就是帮助觉慧出走成功,他觉得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 _鸣凤是一个很刚烈的女子,她深深的爱着觉慧,但是她觉得自己配不上觉慧,她不敢希望自己能嫁给觉慧,只希望能一生一世好好服侍觉慧。当三太太要把她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时,她是拒绝的,她要用死来反对这桩耻辱她的婚事,她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如果说觉新

6、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在觉新的身上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但是在觉慧、觉民、琴、淑华的身上却能看到希望。在我的理解里,他们是有希望的,是代表希望的。觉慧看到了旧礼教、旧社会的残酷,他要反抗,他接受新事物,所以他是有希望的,他代表了当时整个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但是他面对鸣凤的爱时,却是懦弱的,他还有些担心,没很大的胆量,有些犹豫。他也许是对自己是少爷而鸣凤是 _的身份有些犹豫,虽然他不介意,但是他知道长辈们会反对,他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前途,他担心他的工作会因此而被长辈发现,所以他才会说:“她平日总相信我可以救她,我终于还是把她抛弃了。我害了她。我没胆量.”最后鸣凤的死促使他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 觉民是比较

7、理智的,他也是接受新事物的,与觉慧相比,他显得比较有智慧,比较成熟,他没有觉慧那么冲动。他也是有希望的,刚开始他也是维护这个家庭的,但是受觉慧 _和旧礼教、旧家庭、旧社会中的发生种种惨剧使他开始认识到旧社会、旧礼教的残酷性。觉民不会像觉新那样屈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他有思想,并且也有勇气去反抗,所以当老太爷给他也安排了一桩婚事时,因为他爱着琴,所以他起来反抗了,他反抗了谁也不敢反抗的老太爷。他胜利了,他不会像觉新那样,所以他是家里的“反动派”“激进派”,但是他不怕,他还要觉新也反抗。 旧礼教、旧社会里受到残害的女子很多,琴是巴金先生寄予的那一线希望吧!琴进学堂,她接受新思想,是软弱的淑贞的依靠

8、,在她的身上,人们能看到希望,琴让人觉得有力量。面对旧礼教、旧社会,她已近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呼声: 难道因为几千年来这条路上就浸饱了女人的血泪,所以现在和将来的女人还要继续在那里断送她们的青春,流尽她们的眼泪,呕尽她们的心血吗? 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吗? 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幸福呢? 家是巴金笔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笔朴素自然,带有一些方言色彩,笔调清新新,这部小说被誉为民国版的红楼梦。书中主要描绘了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的生活画面,他们是高家三兄弟,他们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封建统治虚伪残酷的面目。 可以说,他们三兄弟分别代表着对待新文化与旧文化冲突的不同态度。首先觉新代

9、表着心里上接受新文化并且向往着新文化,但是行动上却依旧维护着一些陈旧的思想和习俗,而对于一些封建思想的维护给他带来的却是让他自己终止了学业,转而取了个不喜欢的女人结婚生子,让他性情温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为旧的习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而难产而死。虽然他最后偷偷帮助三弟去上海求学,但是他所葬送的确实他和他妻子和他爱的初恋三个人的一生。他并不是没能力改变,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气,这种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觉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个,即使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却能拼尽自己的所能维护正义。他参加学生运动并且独自去上海求学,去学习先进的思想来唤醒新一代的年轻人。一

10、方面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展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创新意识。敢于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过于激进。 觉民是老二。对于新的文化他是一种理智的接受态度,不盲从,有自己的主见,比觉新更大胆,比觉慧更沉稳,对于他来说不仅收获了爱情 也让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觉新一样在别人的轨道上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 所以我们对于外来文化,应当怎样来权衡新旧的冲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们想他人学习的同时,虽说要守护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陈规。 我从来都不喜欢描写封建时代关于大宅子故事的书,觉得读来味同嚼蜡。但是却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书写的是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一代青年的历程。觉新、

11、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亲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新一家却是每天都在明争暗斗,是为了争夺那点家产,正面以笑脸对着家人,转身却是在暗地里说对方的闲话这样的家,还是家吗?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激情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

12、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有很多人因为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与矛盾中潜行着的人却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动着。这股激流因为矛盾而真实,因为矛盾而珍贵,因为矛盾而深沉,因为矛盾而被赋于真正的内涵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因为就在那个年代,多少还有一个不小的群体在这股激流中寻找着新的自我,弥补着情感与思维方式的不足。在黑暗与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护着自己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却又最终找回;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确是这股激流在本质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

13、与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价值的一种崭新的体现。因为追求,因为崇高,这股激流才永恒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己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这是最大的幸运啊! 读完巴金的家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好比在严冬里往身上浇了一盆热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脚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劲头在不停的上升。 书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物,同时

14、也是兄弟的觉新和觉慧,他们虽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两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觉新的“作辑主义”和“不反抗主义”使我义愤填膺;觉慧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点欣慰。因为懦弱,因为封建礼教的传统旧思想,断送了觉新这个有为的,年轻的生命。觉新虽然有过向往“五四运动新潮” _,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孝”道的感染下,在全家的封建思想的带动中,他放弃了,他不敢说“不”字。当父亲决定用抓阄的方法决定婚姻时,他默认了;当家人要让瑞钰到城外生孩子是,他更默认了。当他意识到家庭的,正想追求自己的理想时,梅却在忧郁中死去。不久,觉慧又离家出走,这不仅没使他放飞梦想,却让他在失败的家庭中更加讨好每一个人,更加

15、小心翼翼。因为他在懦弱中更加懦弱。相反,觉慧这个封建礼教叛徒,这个胆大妄为的青年却在不平中走向光明的大上海。离开了这个关着他18年的恐怕的笼子。正因为有了觉慧,才使这个生气沉沉的大家庭中带来了一丝朝气,一股清风。“无论如何,我不,跟他们一样,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于踏着他们的尸首,我也要向前去。”这是觉慧对封建礼教,对就制度发出的一声警告;“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把自己的幸福争过来!”这句话证明了觉慧追求自己理想,是个热血沸腾的青年。虽然他没有和鸣凤结合,虽然他努力的想把腐朽的家庭变朝气,但是他失败了,而他在失败中选择了离开和放弃,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许多人在谴责与犹豫中一直没有正

16、确的选择。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不要管别人是如何指责,相信自己,向胜利之门冲啊! 读了家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为他们的经历感到难过,为他们的执着与反抗而感动,闭上眼睛,他们好似就在我眼前,我也好似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感受着那些泪水,痛苦,在命运里苦苦挣扎。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其中既有专横,冷酷的高老太爷,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珏,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高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族,在奉行旧礼教的高老太爷逼迫下,长孙觉新妥协了,放弃了和表妹梅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