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77737754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高2021届高三下期二诊模拟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进入老年期,尽管他们已经退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主战场,但相当多的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他们希望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积极贡

2、献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普通百姓,社区可以成为也必然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脚点。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场所,社区的建设与治理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应对积极老龄化的任务。在结束职业生涯后,老年人归属感的满足便转向家庭、社区等场所。老年人因其群体的特殊性,社区生活不仅能满足其生理和安全层面的需求,更有助于其精神、社交和个人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不断和社区以及居民进行互动,从而和社区产生更多的情感交集,在社区中获得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在社区中获得的满足感又会成为其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动力。老年人可在参与社区治理

3、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重。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是“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环节。老年人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不随生理机能的老化而衰退,在为社会所认可与接受中继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的要义。 中国有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文化根基与传统,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 中国乡土社会中存在着长老政治。我国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模式是:“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最具代表性的“乡绅制度”是秦汉时期的“三老制”和明清的“里长制”。在这些制度下,传统老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教化乡民、约束乡里和协助维

4、持基层社会秩序与稳定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的乡土特色。当今社会不再是乡土的社会,但把社区营造为生活共同体、要增强共同体的归属感的价值追求不变。现在的老年人不再是传统儒家文化熏陶成长的一代,新一代“老年人人口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不断提升”。让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使“老有所为”,让老人所具备的经验、知识和受到的尊崇成为基层治理资源的不可或缺部分。当前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在全国各地已经有良好的实践基础。他们不仅在后单位制社区、农村社区中,也在城市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苏州市沧浪街道以21名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娘舅志愿服务团

5、队”在调节邻里纠纷、化解居民矛盾等方面成效显著;北京市房山区“风铃志愿者队”成员20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老年人们通过志愿服务在社区安保维稳、社区建设等方面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新时期的老年人正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总结经验。 (摘编自鞠春彦、李 凯“老有可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进入老年期后,就会退出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但仍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B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老年人获得生理、安全、精神、社交和个人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C“乡绅制度”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一种伦理

6、自治制度,体现着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治理。D秦汉时期“三老制”和明清时期“里长制”推行的长老政治,是传统中国的一大乡土特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的形式,首先提出中心观点,再从两个层面并列地进行了充分的论证。B文章围绕“社区可以成为也必然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脚点”,论证了老年人社会参与落足社区的可行性。C作者基于中国长老政治的文化根基与传统,提出了“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的论断。D作者从传统乡土社会的长老政治到现代社会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纵向深入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7、一项是( )(3分)A在社区生活中,老年人对社区事务的热情和兴趣,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能要高于青年人。B社区承担着应对积极老龄化的任务,“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环节和要义都可在社区生活中实现。C当今社会不再是传统的乡土社会,让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已经不适合现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了。D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使“老有所为”,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对几位意见制定的参与者、研究劳动教育的资深学者、北京和地方劳动教育

8、的先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记者:区别于过去,“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有哪些明显的特征?要避免哪些理念和原则上的误区?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倡导三种劳动表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要大力发扬三种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檀传宝: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比重增大,服务性、消费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复合性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比重增大。要注意体力劳动的一面,但不能仅仅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记者:北京十二中有数十年劳动教育的传统,还拥有校办工厂;湖南

9、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也有十五六年了,本报曾进行专门报道。万事开头难,两位校长能否谈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初期遇到过哪些困难?李有毅:起初,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中,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施路径,没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实践中。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首先调整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的基本任务包含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劳动和育人的结合。学校将劳动作为一种上位概念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再其次,将课程作为劳动

10、与教育的结合点。2018年起,总校制定劳动教育贯通课程实施方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小初高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方少文:其中一个难点是和家长的沟通。对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一开始是比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担心使用工具的安全问题。学校首先通过家长会、书信反复沟通,然后请家长轮流参与到劳动课堂中来,让家长感受孩子们对劳动的喜爱与收获,通过孩子们在劳动以后的悄然变化,家长们逐步认可、配合、支持并引领辐射到邻居、同事、亲友中。记者:尽管有过曲折,但两位校长克服困难,把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李有毅:应该是学生明显的进步。我们看到,学生在接

11、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能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又能感受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培育对劳动者的尊重,可谓益德益智;另一方面,学生在劳动中能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可谓益体;学生还可以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感知和创造劳动的美,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实现益美。方少文:坚持劳动教育为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技能大大提高;高年级初步了解了农事劳作和职业技能;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主动为他人着想,为父母分忧,关心社会与环境。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能独立做一桌菜的小学生不在少数。 (摘编自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中国教育报2020-04-23)4 下列

12、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长发和檀传宝在谈话中都提到了创造性劳动,它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B檀传宝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不能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C李有毅、方少文谈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困难都包含了对劳动教育认识方面的问题。D方少文的谈话表明家长可能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道阻力,学校应做好和家长的沟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徐、檀二人都有较高理论水平,他们应该是研究劳动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B李、方两位校长是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丰

13、富的经验。C记者的提问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开始,继问开展劳动教育的困难和收获,逐步深入,逻辑性较强。D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借鉴,这是一场很有深度的访谈,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6你认为这场访谈对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凤凰琴(节选)刘醒龙葬礼来了千把人,把余校长都惊慌了手脚,都是界岭小学的新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的一片。来的人都送了礼,有布料、大米,也有送鱼送肉、送豆腐鲜菜的。孙四海摆个桌子在那儿登记,大家都不去那儿,说这么多的人情,余校长若是还起礼来,哪还负担得

14、起?孙四海坐在那儿没事干就去厨房帮忙,孙四海刚进去,邓育梅就来喊他,说余校长要他俩去商量一件事。张英才和舅舅分别看到他们进了余校长的家,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脸上很平静。他们没料到这是开校务会,专门研究那仅有的一个转正名额。舅舅随后进去看看,见余校长正在那儿填表,就没有打扰,出来对张英才说:“余校长转正后,这两年师范怎么个读法?三个孩子由谁来养活呢?一二十个住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张英才也没有答案,就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谁能把后路看得一清二楚呢?”酒席在操场摆了几十桌,大家都说,就是上次老支书死,也没有明老师死得隆重热闹。酒席散后,就到了黄昏。张英才送完最后一张桌子回来,见舅舅和余校长

15、正在他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站了一会儿,孙四海和邓育梅也来了。舅舅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张英才走过去。舅舅递过一张表,说:“你看余校长怎么填的。”张英才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张英才三个字。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名额让给我呢?”舅舅说:“我劝不转他,就看你的了!”余校长说:“谁来也没用,这是校务会决定的。”张英才不相信:“真的吗?”孙四海说:“是真的,从上次李子出事后,我就一直在想,假如自己一走,李子一家怎么办,特别是李子怎么办。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其实是无所谓的。”邓育梅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彻底想通了,不能把转正的事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张英才仍旧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心里想的。”余校长正色道:“张老师,你这样说太伤人心了。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张英才听不下去,大叫一声:“我不转正。”转身钻进自己屋里。舅舅随后进来,打开凤凰琴拨了几个音。张英才说:“你不要乱弹琴。”舅舅不管又拨了几下:“你不是想知道,这琴的主人是谁吗?就是我。”张英才一惊:“那你干吗要送给明爱芬?”舅舅只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