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

上传人:一招 文档编号:177715771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7-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产品合成天然橡胶(IR) D 我国为世界上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 D 我国NR产量不足75万吨,年进口近200万 吨,占世界天然橡胶资源约20 D 世界NR短缺,推动IR发展 D IR目前两种生产工艺 D 其一:锂或烷基锂(RLi)为 催化剂,以环己 烷(或己烷)作溶剂的间歇溶液聚合流程美国壳牌公司于1962年首先实现工业化D 异戊橡胶的顺-1,4含量9294 D 中国1966年开始研究IR,并建有中试装置 D IR是我国唯一没有生产的通用橡胶品种1D IR生产另一工艺:用Ziegler-Natta催化 剂(四氯化钛-三烷基铝或四氯化 钛聚 亚胺基铝

2、烷) ,以己烷(或丁烷)作溶剂的连续溶液聚合流程美国固 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于1963年实现工 业化。 D 反应机理不同于Li或RLi工艺 D 顺丁橡胶是我国自行开发的唯一大规模高分子材料工业生产技术。 (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获1985年国家科技奖特等奖)。 D Ni(naph)2-Al(iBu)3-BF3OEt2催化体系;稀土催化(钕Nd)2聚乙烯和聚丙烯 D 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65:30:5 D 2004年世界合成树脂超过2亿吨;五大通用树脂占合成树脂 总量70% ; D PE占五大通用树脂总产量40%,PP占25.5%,PVC占 20.1%,PS占10.2%,ABS占4.2%;

3、 D 1920年Staudinger提出了链状大分子的概念 D PMMA 、PVC 1927年,PS 1934年实现工业化 D 19381939年,英国ICI公司利用氧作引发剂,高压法得到 LDPE3聚乙烯和聚丙烯 D 1953年,德国Ziegler乙烯低压聚合得到HDPE D 1954年,Natta丙烯聚合 D 乙烯、丙烯在热力学上有聚合的倾向,很长时间不能聚 合? D 引发剂和动力学因素! D HDPE(四氯化钛-三乙基铝),PP (三氯化钛-三乙基铝)D 配位聚合4第7章 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D Ziegler-Natta催化剂(过渡金属化合

4、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络 合体系)使单体配位而插入聚合,产物呈定向立构。 D Goodrich-Gulf公司采用四氯化钛-三乙基铝制备得到高顺 式1,4-聚异戊二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重大意义: (1)合成新的聚合物 (2)形成立构规整聚合物 ?5课程内容D 1.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D 2.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D 3. Zegler-Natta引发体系 D 4. -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自学内容: D 1. 极性单体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D 2. 茂金属引发剂 D 3. 二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物6基本要求【掌握内容】 D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配位聚合、络合聚合、定向聚合 立体异构现象

5、、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等规度 Ziegler-Natta催化剂【理解内容】 D 1.聚-烯烃、聚二烯烃的立体异构式 D 2.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组成和性质 D 3. 配位聚合的主要产品 D 4.丙烯的配位阴离子的催化剂7【了解内容】D 1.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D 2.丙烯的配位阴离子聚合机理及定向原因 D 3.极性单体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D 4.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现及对聚烯烃合成的贡献 D 5.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及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主要工业化 产品 D 6.二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的主要催化剂87.1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7.1.1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

6、体结构异构(同分异构): 化学组成相同,原子和原子团的排列不同 头尾和头头、尾尾连接的结构异构 两种单体在共聚物分子链上不同排列的序列异构立体异构 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构型和构象不同而产生 光学异构 构型异构 几何异构构象异构91. 几何异构体 (1)形成:取代基在双键或环形结构平面两侧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而造成 的 (2)结构特点 (主链上有 “”, 或“环” )10如异戊二烯1,4-聚合CH2CH3 C CH CH2 n聚异戊二烯CH3 CH2C CH CH2CH3 CH2C CCH2 H顺式构型反式构型112.光学异构体(1)小分子的光学异构: 手性碳具有两种构型,彼此互为镜 像,

7、对偏振光旋转的方向相反 (2)结构特点 (存在手性碳, C*)CH3CH2 C H3COH H(3)大分子的光学异构: C*是手征性碳原子H C* R12a.手性碳的形成H H2C CH CH3H H2C CH CH CH2 CH CH2H CH3H CH CH2CH2 C CH2 C CH3CH2 C CH2 CCH3 H2C CH OCH3CH3O CH2 CH O CH2 CH Ob. 旋光性这种手征性碳原子不显示旋光性“ 假手性中心”c. 立体构型 (全同/等规、间同/间规、无规)13根据手性C*的构型不同,聚合物分为三种结构:R H R H R H R H H R H R R H R

8、 H R H R H H R R H全同立构 Isotactic 间同立构 Syndiotactic 无规立构 Atactic全同和间同立构聚合物统称为有规立构聚合物147.1.2 立构规整度1. 定义立构规整度:是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2. 立构规整度与结晶度的区别(了解)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能力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好,分子排列有序,有利于结晶立构规整度不等同于结晶度 结晶度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 不同的聚合物结晶度相差大153.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性能(了解) -烯烃聚合物高结晶度导致高熔点、高强度、高耐溶剂性无规PP,非结晶聚合物,蜡状粘滞体粘合剂原料 改性涂料、沥青 橡

9、胶塑料增容剂 密封材料16二烯烃聚合物如聚丁二烯: 1, 2聚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全同 Tm 128 间同 Tm 156反式1, 4聚合物 Tg = 80, Tm = 148 1, 4聚合物 较硬的低弹性材料 顺式1, 4聚合物 Tg = 108, Tm = 2 弹性优异的橡胶合成橡胶,希望得到高顺式结构174. 立构规整度的测定根据聚合物的物理 性质进行测定结晶 仪器分析 比重 化学方法 熔点 溶解行为 化学键的特征吸收z全同聚丙烯的立构规整度(全同指数、等规度) 常用沸腾正庚烷的萃取剩余物所占百分数表示聚丙烯的全同指数 (I I P)沸腾正庚烷萃取剩余物重 未萃取时的聚合物总重18红外光谱

10、的特征吸收谱带测定A975 IIPK A 1460K为仪器常数z全同螺旋链段特征吸收,峰面积 甲基的特征吸收,峰面积二烯烃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用某种立构体的百分含量表示 应用IR、NMR测定聚丁二烯IR吸收谱带全同1, 2: 991、694 cm1 间同1, 2: 990、664 cm1 顺式1, 4: 741 cm1 反式1, 4: 964 cm1197.2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7.2.1 什么是配位聚合?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 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链增长过程的本质是单体对增长链端络合物的插入反应207.2.2 配位聚合的

11、特点1. 单体首先在过渡金属上配位形成络合物证据:乙烯和Pt、Pd生成络合物后仍可分离2. 反应是阴离子性质 直接证据: 用标记元素的终止剂终止增长链 14CH OH 14CH O H 3 3 得到的聚合物无14C放射性,表明加上的是H,而链端是阴离子, 因此配位聚合属于配位阴离子聚合213. 增长反应是经过四元环的插入过程+增长链端阴离 子对烯烃双键 取代末端碳原 子的亲核进攻CH CH2 +CH Mt CH2 -R过渡金属阳离 子 Mt+ 对 烯 烃 双键未取代末 端碳原子的亲 电进攻插入反应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化学过程:224. 单体的插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途径z一级插入+CH CH2 RM

12、t+CH CH2 R-+CH CH2 CH CH2 R RMt不带取代基的一端带负电荷,与过渡金属相连接 z二级插入+ CH2 CH RMt+CH2 CH R-+ CH2 CH CH2 CH R RMt带有取代基一端带负电荷并与反离子相连 研究发现: 丙烯的全同聚合是一级插入, 丙烯的间同聚合却为二级插入237.2.3 几种聚合名称含义的区别配位聚合、络合聚合 含意上是一样,可互用; 一般认为配位比络合表达的意义更明确 配位聚合的结果: 可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 也可以是无规聚合物z z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 同意语,以产物的结构定义 都是指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 乙丙橡胶的制备采用

13、ZN催化剂,属配位聚合, 但结构是 无规的,不是定向聚合24配位聚合与定向聚合的比较配位聚合 本质 过程 注重反应机理 碳-碳双键过渡金属催 化剂的活性中心的空 位上配位 有规或无规 络合聚合,插入聚合 是 定向聚合 注重反应产物 自由基聚合、离子聚 合、配位聚合 有规 有规立构聚合 不是产物 别称 例1:Ziegler-Natta催 化剂引发乙烯 例2:BuLi引发丁二烯不是是257.2.4 配位聚合引发剂与单体(了解)D 引发剂和单体类型 -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二烯烃 环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Ziegler-Natta引发剂-烯丙基镍型引发剂:专供丁二烯的顺、反1,4聚合 极性单体 烷基锂引发剂

14、(均相) 二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26D 配位引发剂的作用提供引发聚合的活性种 提供独特的配位能力 主要是引发剂中过渡金属反离子,与单体和增长链 配位,促使单体分子按照一定的构型进入增长链。 即单体通过配位而“ 定位”,引发剂起着连续定向 的模型作用一般说来,配位阴离子聚合的立构规整化能力取决于引发剂的类型 特定的组合与配比 单体种类 聚合条件277.3 Ziegler-Natta (Z-N)引发剂 7.3.1 Z-N引发剂的组分1. 主引发剂是周期表中过渡金属化合物z副族: Ti Zr V Mo W Cr的 TiCl3(、 ) 的活性较高卤化物 主要用于 氧卤化物 -烯烃的 乙酰丙酮基 聚合 环

15、戊二烯基MoCl5、WCl6专用于环烯烃的开环聚合z族:Co、Ni、Ru、Rh 的卤化物或羧酸盐 主要用于二烯烃的聚合282. 共引发剂z主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 RLi、R2Mg、R2Zn、AlR3 R为111碳的烷基或环烷基 有机铝化合物应用最多: Al Hn R3n Al Rn X3n X = F、Cl、Br、I 当主引发剂选同 TiCl3 ,从制备方便、价格和聚合物质量考虑, 多选用AlEt2ClzzAl / Ti 的mol 比是决定引发剂性能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Al / Ti比为 1. 5 2. 5293. 第三组分评价Z-N引发剂的依据产物的立构规整度 质量 聚合活性 产量:

16、g产物/gTi两组分的Z-N引发剂称为第一代引发剂 5103 g / g Ti 为了提高引发剂的定向能力和聚合活性 ,常加入第 三组分(给电子试剂)? 含N、P、O、S的化合物:(CH3)2N 3P=O(C4H9)2ON(C4H9)3加入第三组分的引发剂称为第二代引发剂 引发剂活性提高到 5104 g PP / g Ti 第三代引发剂,除添加第三组分外,还使用了载 体,如:MgCl2、Mg(OH)Cl 引发剂活性达到 105 106 gPP / g Ti 或更高307.3.2 第四代催化剂茂金属70年代末80年代 1. 组成:环戊二烯(简称茂) 、IV B族过渡金属和非茂配体组成的有机金属 络合物。 R 主要三类结构:M X X R M X X R桥链结构R(E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