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765397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政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是进行政治观教育的前提。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揭示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的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依据。在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强化的新世纪里,各种思想文化与民族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兼容、整合乃至发生激烈的冲突。西方经济强国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推行强权政治,力图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西化”、“美化”。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也必然是伴随着政

2、治的冲突、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更新和发展。所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政治观的教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从构成大学生政治观的结构层面上看,主要有政治心理和政治理论。而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又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三个要素构成。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大学生对政治实施与政治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大学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阐述的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一种内心体验。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则是在上述两种心理基础之上产生的,通过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评价来体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

3、,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 95 页)。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观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1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前途和趋势普遍看好,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表示认同,77.5大学生认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局部受挫”;93.2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胜利”;67.1的大学生认同“我国应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51.2的大学生认同“我国正从人治向法治社会发展”;56的大学生认同“我国的民主现状有进步”。但是,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

4、同还没有从情绪转为理智,即对中国目前发展的现实,很多学生是情绪上的认可,还缺乏理性的认同,这可以通过大学生政治事实性认识水平优于价值性认识表现出来。事实性认识是“死认知”,凭记忆就可以掌握的知识,价值性认识是“活认知”,需要分析、理解才能掌握的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国情常识等有客观答案的“死”的政治知识,对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活”的政治知识,答案则十分分散。例如,56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的民主状况有进步”,但是让他们说出民主化进程的则寥寥无几;51.2的大学生认为“我国正从人治向法治社会发展”,但对于如何实现法治社会,回答则五花八门,错漏百出。大学生对

5、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认知还是偏重于事实认知,事实认知准确,而对价值认知存在着太多的差异和模糊,无法形成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2大学生政治情感趋于理性,饱含爱国主义情怀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理性色彩浓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对改革开放成绩”的情感取向上,80.2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成绩很大”,9.1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开放的成绩一般”,也就是说几乎 90的大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就给予肯定;在“如何看待工农群众”情感取向上,53.7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26.2的大学生认为是“国家的主人”,15.1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最底层”,还

6、有 7.6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在“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群体”敏感问题上,18.3的大学生选择“工农”,11的大学生选择“知识分子”,7.6的大学生选择选择“工商(私营)企业主”,20.4的大学生选择“官员”,43.2的大学生选择“各个阶层”;在“对腐败问题”的情感取向上,19.2的大学生认为“中央反腐举措只打苍蝇,不打老虎”,19.5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一年比一年严重”,22.9的大学生认为“党内腐败分子仅是少数,大多数党员是好的”,33.8的大学生却认为“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近年腐败蔓延现象得到了控制”;在“作为中国公民,你是否感到满意”情感取向上,56的大学生选择“满意”

7、,22的大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二项相加,选择“满意”的达 78,表明了国家、民族在大学生心中占据神圣的地位。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其中不乏有见地。例如,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这和我们平时舆论所宣扬的“党内腐败分子仅是少数,大多数党员是好的”说法不同。近年“审计风暴”接二连三地揭露出金融系统、粮食系统、国家电力公司、体育总局等高层腐败,让很多大学生认为“腐败的面在基层,腐败的根在高层”,上梁不正下梁歪。反腐力度虽在加大,但缺乏监督制约的贪官依然是前“腐”后继,络绎不绝。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工农群众已是“弱势群体”

8、,工人下岗、“三农”问题严重、农民遭受歧视,大学生有切肤之痛,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认为改革相当程度上恶化了“工农”的生存环境,损害了“工农”群体的利益。有的大学生尖锐地说,“官员”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现在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变成了保守者,甚至反对者。当改革的锋刃革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既得利益者已丧失改革的勇气,本能地反对当初倡导的革命。即使这种偏激的看法缺乏足够的理性,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切切关心,饱含爱国主义情怀。3大学生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积极,敢于对政治抒发自己的见解,针砭时事。例如,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态

9、度”时,36.5的大学生认为“弊端很多”,53.8的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3.7的大学生认为“沿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在问及“你对目前中国人权状况的态度”时,80.7的大学生选择“逐步好转”,10.9的大学生选择“状况恶化”,5.6的大学生选择“无人权可言”;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表示“有”,53.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在问及“你对我国能否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也就是说,87.9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表示肯定。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是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拍成

10、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变中,当代大学生比他们的前代更为理性,他们逐渐学会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审视国内外的形势,肯定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总之,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主流应该给予肯定。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有了一个立体、客观的认识,他们的政治观主流健康发展、积极向上。但是,今天的大学生已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听话的乖孩子”,在面对一场前所未有

11、的社会变革中,他们的政治观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1政治理论缺乏,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钻研,说得尖锐一些,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理论素养,对政治理论认识不深刻,甚至不正确。例如,在问及“你对邓小平理论的看法”时,29.9的大学生选择“实用主义”,9.5的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或者不构成新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几乎有40的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看法有偏差;在问及“你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看法”时,64.2的大学生选择“这是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余 35的大学生不赞成这种观点

12、,有的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已过时”,有的认为“不宜在指导思想上搞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在问及“你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时,53.5的大学生认为是“科学理论”,30.6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理论宣传”,有11.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现实意义”,甚至还有 4.7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崇拜的表现”;在问及“你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已在逐渐缩小,世界正慢慢走向大同”时,只有 19.2的大学生认为“不正确”,10.8的大学生“同意这种观点”,出人意料的是 67.6的大学生认为该观点“有一定道理”。大学生不喜欢政治理论,并不完全因为理论枯燥、理论僵化,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大

13、学生的政治取向发生了偏差,以功利作为标尺衡量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对待“入党动机”这种严肃的政治话题上,64.5的大学生选择“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15.2的大学生“把它当成是一种荣誉的标志”,12.5的大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访谈中,一些同学直言:邓小平理论就是“猫论”、“捞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也没什么不对,可以让我们更注重现实生活,其政治取向明显地带有功利色彩。学习理论也好,学习专业也好,总是立足于“有用”,经济意识凸现。他们不再用阶级标准、理想的标准,而是用利益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变成关注自身发展的脚踏实地。大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金钱不是

14、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欧丽曼非法传销案居然让二千多名大学生牵涉其中,震惊国务院。其实,传销骗人的伎俩很简单:就是利用他们急功近利,发财心切的心理。缺乏理论修养和理论思维,容易被假象所蒙蔽,再加上功利心切,更容易陷入极端,误入歧途。2政治参与热情降低,政治信仰出现冷漠化倾向现在的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使得当代大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前代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的大学生选择“没有”,12.3的大学生选择“从来没

15、有”;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选举活动”时,7.5的大学生选择“喜欢”,28.6的大学生选择“比较喜欢”,34.7的大学生选择“不太喜欢”,8.5的大学生选择“很不喜欢”,22.3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从调查中得知,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降温,在政治上“不出头”,在政治上做“平常人”,只有 36左右的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积极参与。伴随着政治理论的缺乏和政治参与热情的下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容乐观,出现了“冷漠化”倾向。调查中,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 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曾几何

16、时,共产主义被人们视为社会主义的“圣经”,人人以信仰共产主义为荣,但是现在,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却并不信仰它。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我知道共产主义是人间天堂,非常美好。但天堂路途太遥远,我们永远到达不了”,假如是这样的心态信仰“共产主义”,讲起来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可能是另外一套,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对信仰的淡化和弱化。面对只有 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的严峻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政治信仰冷漠化倾向的确是令人忧心的客观事实。三、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特征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上的黄金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日益成熟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上表现出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呈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1政治观的矛盾性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