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

上传人:尘埃****22 文档编号:177652817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必修2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达标检测卷 (B) 学生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生 物(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1化石证据表明,有许多物种形成后只存活相当短暂的时期,就逐渐绝灭了。下列最能解释它们短暂生存的原因的是A生物缺乏产生突变的能力B生物的繁殖力低C生物的食量大D生物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2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下列有关分子生物学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C人类与猩猩、恒河猴以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D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3下列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的是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

3、被淘汰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4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缺失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碱基序列,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C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但是都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D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5盲鱼常栖息在漆黑的岩洞中,其眼睛退化,却拥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则两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环境D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6下列

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会发生生物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了就一定有新物种形成7“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对,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8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各种基因的频率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

5、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自然选择对生物的变异没有积累作用D各种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9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10下列有关物种及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狮和虎交配获得的狮虎兽属于二倍体,说明狮和虎属于同一个物种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进行基因交流11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

6、,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12隔离的本质是A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B生殖隔离C地理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13协同进化不会发生在A猎豹和斑马之间B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之间C好氧型生物和环境之间D杂草和水稻之间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耐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

7、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5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nB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1-12nC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1-12nD种群发生了进化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某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一起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

8、61cm,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B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小型鳄鱼群体D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17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2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2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时间AA/%Aa/%aa/%第1年304030第2年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18图甲、乙是

9、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可通过分析DNA序列或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B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海豚和鲨鱼外表相似但亲缘关系较远,可用图乙表示Da、b之间及c、d之间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19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冠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下图所示)。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其他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他花的花粉而受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鼠尾草的“

10、丁”字形雄蕊结构有利于虫媒传粉B鼠尾草“丁”字形花蕊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无关C花蕊成熟时间不同增强了遗传多样性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协同进化2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物种多样性等同于生物多样性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导致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指,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群体的个体在自然条

11、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有黑色类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蛾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 (填“基因型”或“表型”)。(3)指。(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进化的实质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22(7分)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昆虫翅长变异的根本来源是。(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

12、、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3)请参照上图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状图。(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交配,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23(10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这种现象属于。(2)下图所示为一段时间内某种群中A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在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在时间段内该种群发生

13、了进化,原因是。(3)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请写出实验思路:_。24(16分)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杀虫剂。下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耐药性的变异是可以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甲虫种群的耐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甲虫起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甲虫之间的实现的,杀

14、虫剂对甲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向更易产生耐药性的方向进化。(3)如果A到D都为杀虫剂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25(10分)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