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759417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一、“而” 字的用法说文“而,须也。” 本义是胡须。例如,周礼 考工记:“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麟之而。”秦汉后不用。虚词“而” 是假借字可作人称代词、连词、语气词。作人称代词和语气词的“而”,中古以后渐少以至消失。(一)用作代词用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你” 、“ 你们”,“你的”、“你们的”; “这”、“这样” 。)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 定公十四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成二年 )(而,指魏颗)汉王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预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智伯矣!

2、”(战国策赵策一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二)、用作连词。可连接词、词组分句和句子,表示彼此之间的各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 (庄子 人间世)(态度端庄而又内心虚静,勤奋自强而又精神专一,这样可以了吗?)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苏轼文集超然台记)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作“ 就”、“然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予既

3、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以上 3 例皆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君亲无将(不许判乱),将而诛焉。(公羊传庄公二十三年)(而:相当于“则” ,就。表条件与结果上的承接关系。)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孟子告子下)(此例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原因,可译作“就”、“因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同)3、表示状中关系。(相当于“ 地”)启呱呱而泣。(尚书皋陶谟)(表动作的特征、方式)子路率尔而对曰。(论语先进)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吾尝跂而望焉,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孟子公孙丑下 )(中国:在国都之中。)中天下而立。(孟子尽心上)(中天下:居于天下中央。)3、表假设关系。(相当于“ 假若”、“如果”)A、用于主谓之间。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管氏而有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毋:发语词。宁夫人:宁可让夫人去办。)B、连接分句,表假设。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定公 十年)4 表示转折。(相当于“ 却”、“可是”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詟说赵太后

5、)假传舆马者,非利足也,而绝江河。匹夫而为百世师(师表),一言而为天下法(准则)。(苏轼潮州韩文公墓碑)(三)、用作结构助词。(a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之” 。 B 助成方位结构等、定中、动宾等关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 之”)王室而既卑也,周之子孙日失其序(次序,指地位)。(左隐公十一年)(“之” )郡守而下,少时皆至。(梦溪笔谈神奇 )(“ 以”)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 以”)虞之于虢,相恃而势(互相依赖的形势)。(淮南子人间训)(“之 ”)何苦而不平?(怎么担心不平呢?)二、“以” 字的用法说文:“以,用也。” 本为动词。文献

6、中用作动词的,如:(1)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率领)( 左传僖 28)(2)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率领) (襄 25) (3)宫之奇以(率领)其族行。 (带领)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4)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带着)(隐 2)(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徐公。(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还可以用作名词,理由、原因的意思。如,(1)宋人执而问其以(理由)。(史记 惠景间侯者表)(2)古人思秉烛夜游,良(确实)有以也。(原因)词义虚化后变为介词、连词。(一)用作介词。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

7、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1、介绍动作实施的工具。(相当于“ 用”、“拿”、“把”)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拿”)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墨子法仪)(“用 ”)验之以事,合契如神。(后汉书张衡传 )(“ 拿手”)明日,子路行以告。(论语微子)按:1.“以”后宾语 “之” 字多省略。例如: “以(之)告” ,即把这件事告诉孔子。2.“以” 字的宾语也有前提的,例如: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程以立數,禮以定倫,德以叙位,能以授官。(荀子 致士)2、介绍动作的条件、表示凭借、依靠、依据。(可译作“靠” 、“凭着”、 “根据 ”)师者,所以传

8、道授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人)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凭着”)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其所不见。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凭着”)3、介绍标准、计数单位。(可译作“ 依照”、“按”、“以论”等)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孟子万章下)4、介绍动作的原因。(相当于“ 因为”)(1)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韩非子 难二)(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卫灵公)(3)(吾乡邻)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5、介绍动作行为施行

9、的对象。(可译作“ 把” 、“与”、“ 同”、“率领”、“于 ”等。这是 “以”借作 “与”用。)晋侯以公宴于河上。(“与” )(左传襄公九年)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同) (史记 留侯世家)齐桓公以管仲谋伐莒。(“与” )(韩诗外传) 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史记晋世家 )(以:率领)越远,利以避难。(“于” )(韩非子说林上)6、介绍动作行为施行的时间。(相当于“ 在” 、“从”)赏以春夏,刑以冬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汉书苏武传 )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左传桓公二年)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7、介绍身分、资历。翌日,以资政殿学

10、士行。(指南录后序)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 公孙丑下)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二)、用作连词1 表目的。(相当于“来”)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世说伤逝)2、用于状语和谓语之间。表方式、情状、手段。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战国策魏策)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因果。(相当于“ 因为”、“以至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以其境过

11、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昔秦穆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败其师。(汉书息夫躬传)(相当于“以至于” 。表结果。)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遣让。(汉书丙吉传)(同)4、表并列。(相当于“ 又”、“而又” )秦地半天下,主明以严,将智以武。(史记张仪列传)季康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论语 为政)(要使百姓对我尊敬、尽忠而又努力干活,怎样好?)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礼记乐记)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礼记郊特牲)(易:和悦。)(广雅:“以,与也。” )赋常棣之七章以卒。(左传襄公二十年 )(王引之曰:“言赋七章与卒章也。” )5 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12、”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淮南子氾论训)6、表结果。(有“ 致使 ”、“使得” 的意思)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孟子公孙丑上)泠向谓秦王曰:“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战国策 秦策一)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7、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相当于“ 太”、“甚”)(正字通已部:“已,与 古共一字,隶作 、以。”礼记檀弓:“以 与已同。”又郑注考工记云:“已,太也,甚也。”)木若以美然。(孟子公孙丑下)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三)、用作代词。相当于“这” 、“这样”, “哪里”等。晋之分(指韩、魏、

13、赵三家瓜分晋国)也,齐之夺(指齐国被田氏篡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君者,皆以类也。(韩非子爱臣)(以类:这种情况)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论语宪问)(这是传话人的错)(尹齐)事张汤,汤素称以为廉。(吕览本生)(其,他。指尹齐)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汉书娄敬传)(这样。“弃” ,指远嫁。)未死而言死,不论。以虽知之与勿知同。(吕览知化)于以采蘋?南涧之滨。(召南采蘋 )(哪里)于以求之?于林之下。(邶风击鼓 )三、“则” 字的用法说文:“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贝。籀文从鼎。”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认

14、为“从刀、从鼎,当是宰割之割的本字。”虚词的用法与本义无关。说文段注:“则,假借之为语词。”则可用作连词、副词、语气词。(一)用作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1、连接条件关系的复句,表示结果。(可译作“就” 、“便”)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三年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人有禍,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韩非子解老)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礼记大学)2、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作“ 就”、“ 便” 、“才”等)太保朝至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尚书召诰)(卜宅:卜问宅地。则经营:就进行规

15、划。)故曲终则叹发,燕罢则心悲也。(抱朴子内篇 畅玄)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滿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之卮酒。3、用在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凡人之动,为庆赏为之,则(如果)见伤害,焉(就)止矣。(荀子议兵)(焉:则,就。例如,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粗暴)。(庄子则阳)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荀子议兵)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沬之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战国策燕策 )礼乐则不脩,分义则不明;举措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黭然而雷击之,如墙厭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