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177536452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 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及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

2、切价值的创造者,就应从实践出发予以解释。社会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而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的总结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推动社会的巨大变革、社会形态的更迭。因此,必须重点说明这三个表现有利于学生理解考试重点原理马克主义的群众观原理(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教学难点是: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之所以是难点,主要在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生在思考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上、领悟党的群众观点和群

3、众路线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上还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学生回忆回答)在从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中,谁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视频:视频:通水五十载_红旗渠精神流淌五十年思考:教师:展示导学目标:本框导学:自主学习,先行探究一.人民群众的概念、范围。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及

4、它的实践意义。强调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难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讲授新课】观看视频后,思考并自主探究问题,可以将答案写在纸上,小组讨论回答。(1)结合材料,当时的林州百姓为什么要修“红旗渠”?(2) “红旗渠” 的修建、通水,林州老百姓发挥了什么作用?(3)老百姓反对怎么办?上级给处分怎么办?工程失败怎么交代?这些尖锐的问题摆在林县县委面前,林县县委是怎么处理的。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探究:(1)结合材料,当时的林州百姓为什么要修“红旗渠”?教师点评要点:(1960年,世世代代苦于吃水的河南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以“重

5、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用落后的工具和无数的人力,生生在太行山脉间开辟了一条全长达1500公里的渠道,将北部的漳河水引入林县,红旗渠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通过图片展示,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来辨清人民群众的含义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通过图片展示,建设者们的干活情景和通水后的喜悦心情,通过行动来证明人民

6、群众的历史地位。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2人民群众的作用(2)分析以下材料,“红旗渠”的修建、通水,林州老百姓发挥了什么作用? 凭着红旗渠精神,十万大军出太行,林州人在全国多个城市打造出建筑精品,林州建筑成了河南名片,留下“红旗印记”。如今,林州建筑队伍遍布全国380多座城市,开辟了阿联酋、俄罗斯、东南亚、卡塔尔等国际市场。 今天的红旗渠,“青年洞”已是一道著

7、名景观。人们可以乘船从这座长616米、高5米的洞中穿过,想象当时修建的艰苦卓绝。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林州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韩国游客在中国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现在,林州多项产业全国知名。靠着当年修渠那股劲,五十年间,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1亿,增长270倍,居民储蓄收入超过300亿,增长5882倍。完成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三部曲之后,林州人正在实现美太行的梦想。 林州建筑-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青年洞”旅游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林州地区-社会变革决定作用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彰显,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

8、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问答方式小结本课世界观部分内容;补充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的差异,导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观点并有助于连贯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指导意义。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课堂探究:(3)老百姓反对怎么办?上级给处分怎么办?工程失败怎么交代?这些尖锐的问题摆在林县县委面前,林县县委是怎么处理的。教师点评总结要点:引导出重点内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

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教师为今天课堂学生上的表现点赞。【讲授新课】(观看视频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有助于升华正确的群众观。)让学生明确自身应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中之重)教师总结点评升华要点(可以视学生情况选用):“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

10、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参加十八大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如是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建渠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专家学者充分肯定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网友们也认为,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超越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河南是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这两种精神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红旗渠是河南人民艰苦创业的写照,红旗渠精神是中原儿女不畏艰险、敢做善成的一个标志。不同的人,可以从红旗渠精神中

11、获得不同的激励和感悟,领导们可以通过红旗渠精神来思考自己的政绩观;劳动者可以从红旗渠精神中增强自己敢于创业、克服困难的勇气;管钱管物的可以参照红旗渠精神反思自己的廉洁性。因此,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中原大地上一座精神和文化的丰碑。50年前,“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景象,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景象;50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首历史,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震撼、感动,以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的壮怀激烈。修渠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敢做敢干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红旗渠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促使人们不断努力生活。曾经的人们,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腰,一锄一锄,

12、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梦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伟大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为重,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有着这样的英雄儿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

13、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 BC D2“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这说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部长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

14、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权力的行使要受监督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5在“汉语盘点2013”活动中,给力、浮云、世博、高铁、民生、房价、微博、纠结、低碳、涨价,列年度国内热词前十名。有人说,“网民在用汉语、汉字这把尺子丈量社会,丈量世界。”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之所以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因为()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