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747940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二、教学目标: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什、变”等 6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重点: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教具准备: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

2、家带来两则谜语,同学们猜猜看?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ppt)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ppt)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它们妈妈吧!指导书写“蝌蚪”蝌:左窄右宽,蚪:左右对半。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小朋友们都预习过了,看看这些字词,你们认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y no di dng mi yu xin zi阿 姨 脑 袋 头 顶 没 有 现 在yng zhu hu bin hu shn me 迎 上去

3、追上去 黑灰色 变 化 什么tio一条尾巴(指导书写条)2、这几个带“一”的词语你会读吗?注意“一”的变音,这些字的偏旁都是?它和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足字旁的?y y y 一蹬 一跳 一蹦3、读一读下面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d n l p 甩着 蹲着 露着 披着 鼓着这里“着”都读轻声。表示动作的词,这样的词我们称它为“动词”。“披”的右边是皮球的皮。想一想给“披”字换个偏旁,还可能变成什么字?三、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 151 页,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师:读得真不错。好,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文章一共有 6 个自然段。老师还

4、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生:鲤鱼妈妈、乌龟)师:那小蝌蚪他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通过了老师的挑战。老师将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看看文中是那个自然段进行了描写?(生答)四、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师:现在请你们拿起语文,大家一起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长什么样子?你来说?你来说?你再读一遍?3 个人。现在大家一起来读,我来画好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

5、: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长长的尾巴长长的这个词语都是叠词,谁还能用再说一个叠词?师说例子:红红的苹果师:是呀,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 ,谁来做做看。【让学生做手势】同学们,你们看他做对了吗?(生:对了)师:你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们的中国字多有趣。我们一起来甩一甩这长长的尾巴。师:你们甩得可真好!你们看, 【ppt】池塘里有多少蝌蚪?(生:一只)现在呢?(生:十二只!)师:对,这里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生:一群!)师:说的真好,课文里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你们在干什么事情的

6、时候很快活?谁能用快活地说一句话?(生说句子)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快活地齐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部分师:该讲我们文章的第二部分了,那就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那是那几个自然段描述的?谁来告诉老师?(一人回答)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1)师:同学们,你们读了第二自然段,你们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对,长出了两条后腿。同学们看黑板,看老师画对没有。是这样吗?【画图】生:是的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生:鲤鱼妈妈)师:对,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遇见了鲤鱼妈妈。它

7、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师:是呀,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小蝌蚪这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吗?(生:思念、难过)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同学们,小蝌蚪在这里“迎上去”问鲤鱼阿姨的,你觉得“迎”是什么意思?【引出“迎”的意思: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师:现在我来当鲤鱼妈妈,再请两个小朋友做小蝌蚪,你们来向我打听你们的妈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生:我、我)师:那你们两个来。其他小朋友帮我们读旁白。表演师:因为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时做了个动作?师:恩!那我们在来表演一次。

8、【分角色表演】这次他们表演得好吗?(生:好)师:恩,老师觉得他们表现得也不错,那我们给他们鼓鼓掌。(生鼓掌)师:在这个时候鲤鱼妈妈告诉了我们青蛙妈妈有什么特点?生答。(出示 ppt 宽嘴巴 四条腿)(2)学习第三自然段师:哦,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了它妈妈原来有四条腿,宽嘴巴,于是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他们遇到了乌龟,小蝌蚪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对着乌龟喊妈妈?(高兴、激动)师:让我们激动、高兴的再读一下这段话。生读。师:你们读得都很好。上一段小蝌蚪迎到鲤鱼妈妈面前,这一段了他们追上了乌龟, “追”是什么意思啊?“追”和“迎”有什么区别?师: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生:因为乌龟宽嘴巴,四条腿

9、。师:青蛙妈妈除了宽嘴巴、四条腿,我们再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生答。师出示:(ppt:鼓着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师:小蝌蚪游哇游,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哦,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画图。3、学习第三部分。师:同学们,请你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 4、5、6 自然段。师: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它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尾巴变短了)师:恩,他们的尾巴变短咯【画图】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笔画出第四段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汇报(生:好哩,老师将你们描述的都整合在一起,它就是青蛙。 )师:一起再来读读它的样子吧(出示 ppt: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四

10、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这是一只动态的青蛙,因为里面藏着四个动词。 (师手指 ppt 那段话,谁找到了?)生答再齐读。师:见到这只大青蛙,同学们,你们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这时候,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几个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青蛙的话,老师读旁白,谁来试一试?(生:分角色朗读。 )师: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的尾巴已经?(生:尾巴已经不见了)哦,

11、尾巴不见了【画图】师:在这里,文段中出现了一个已经,已经就是事情完成了或时间过去了,自己结合课文想一想,谁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师:这个时候它们已经和妈妈一个样子了,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大家一起告诉老师,他们的妈妈是谁-青蛙,(板书:青蛙)师:其实,在这个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除了长出了四条腿,尾巴渐渐消失了,它们还有细微的变化,鼓着两只大眼睛、嘴巴宽起来和身子有了分界线。(师画图)五、收尾,总结。师:这群小蝌蚪找妈妈容易吗?那,我们再来回忆一遍它们找妈妈的艰辛。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_,又过了几天,_变短了,不知什么是时候,他的尾巴已经_了,最后变成了_。在这个找妈妈的过程中

12、,先遇见了_,后遇见了_,最终找到了它们的妈妈,是_。(点鼠标出答案)六、课外延伸。1、【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 1900 多种,我国就有 150种左右。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我国也有不少农谚反映蛙声与天气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 100 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 70 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2、孩子们,请齐声读出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的誓言!(点鼠标,变红字)3 孩子们

1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跟青蛙一样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板书设计:34、小蝌蚪找妈妈青蛙课后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孩子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我一说要猜谜语,一个个都显得相当兴奋,这一环节进行的还可以。接下来我再以提问的形式追问“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他们怎么相差那么大?” ,孩子们被问着了,我就以此引到本课的学习中。其次,识记生字。在在这一环节中

14、我先让孩子自己读,然后在采用找男生读、女生读、排火车读、齐读的形式学习巩固生字。这一环节问题也不大,有不会读的汉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再次,精读课文,朗读感悟。让孩子先认识一下这群小蝌蚪并说说他们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然后引出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遇到了谁,让孩子仔细观察小蝌蚪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让他们熟读第二三段。老师刚好及时板书,画出小蝌蚪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把课文的二、三段情景再现,把孩子当成小蝌蚪,来询问孩子跟鲤鱼妈妈、乌龟都说了些什么,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说话能力。然后让孩子做迎上去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亲身体会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辛苦与不易。重点的感受了“迎”和“追”的方位的不同。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让孩子反复的读第 4、5、6 段,感受找到妈妈的高兴、快乐、开心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在走入孩子中间,进行情景再现,让女生把自己当成小蝌蚪,男生当成青蛙妈妈,询问终于找到妈妈了,见到妈妈的那一刻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呢?以此再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课的最后,根据小蝌蚪变化成青蛙的过程,画出青蛙,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的艰辛也奠定了基础,最后补充材料了解一些有关青蛙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