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92922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 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A. 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B. 重视修身立德的做法C.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D. 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2. 苍颉篇是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20世纪以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的尼雅遗址、甘肃玉门和敦煌等地陆续出土了仓颉篇木简,其内容与在安徽阜阳等地出土的汉简苍颉篇相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A. 中央政府对西域有效管理B. 文字统一利于各地

2、文化交流C. 内地与西域交流异常活跃D. 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展到西域3. 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种做法()A. 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B. 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C. 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 导致了冗官问题出现、4. 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 谏议制度的完善B. 部院间矛盾尖锐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重视权力的制衡5. 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

3、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A. 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B. 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C. 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D. 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6. 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7. 长期以来,雅典几乎所有的法律都由公民大会颁布,法律修改和制定具有随意性。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人颁布了统一的法典。此后

4、如果修改法律,必须经过严格得多的程序,必须经过陪审法庭的立法审查。从公元前399一前375年,居然没有新法通过。这说明当时的雅典()A. 公民大会丧失了立法大权B. 陪审法庭拥有至上的权威C. 有意防范直接民主的弊端D. 主要致力于构建法律体系8. 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这一做法()A. 确立了政教合一的思想B. 利于培育公民国家意识C. 深受希腊人文主义影响D. 意在强化统治者的权威9. 1841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

5、并迫使女王命其组阁。记者克罗克评论此举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为国王挑选首相的做法”。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B. 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C. 人民可直接选举首相D. 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10. 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客籍法惩治叛乱法等四项法令,授权政府可以逮捕任何威胁或反对联邦政府的外侨和美国公民。美国国会此举旨在()A. 扩大联邦政府的行政权B. 改变权力制衡的机制C. 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D. 限制外来移民的迁入11. 如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1947年6月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

6、号决议)1948年8-9月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两极格局的形成B. 殖民体系的瓦解C. 第三世界的崛起D. 区域集团化加强12. 20 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撒走古巴导弹,引起土耳其的不满。这反映了()A. 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B. 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C. “北约”集团开始分化D. 核战争威胁世界和平13. 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如表是其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地区亚洲非洲拉美东欧西欧及其他国家非常

7、任理事国席位数23212A. 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B. 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C. 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D. 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14.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A. 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 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15.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

8、,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 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 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 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 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0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华夏与夷蛮戎狄(又称四夷)之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早已独自称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有

9、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 -摘自裘士京等编著中国文化史纲材料二: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原因及其影响。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周、春秋战国时代

10、贵族社会主要礼仪表 西周、春秋籍礼监督平民在“藉田”上从事无偿集体劳动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大搜礼整编军队、检阅兵力乡饮酒礼、乡谢礼维护一乡内贵族宗法制度、统治秩序、军事训练和学习朝礼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祭礼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战国执政者主要重视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其它则改变了性质、作用,或被废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个主题并予以说明。(主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乡

11、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晚清剧烈的社会动乱,导致传统官役制下地方社会秩序难以维系,许多地方逐渐兴举绅董制。与保甲、里甲以及乡约不同的是,绅董是享有薪酬的职位。且地方绅董的治理权属远超乎其上,“地方学务、卫生事务、道路工程、农公实业、慈善事业、公营事业、地方经济皆归绅董办理”。但绅董治理模式并不是朝廷典章制度意义上的规范体系,而是依存于地方特定情景而变通运行的一个机制。 -据王先明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

12、史变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乡村治理的特点。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

13、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予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没有进行正确的理性反思,不承认争霸性质,推卸战争罪责,奉战犯为“民族英雄”,坚持军国主义思想,宣传民族复仇主义;不承认军事失败,发展新的军事理论。德国对大战的错误反思,决定了它力图摆脱束缚扩军备战,挑战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最终再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材料二:二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对希特勒

14、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联邦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育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战后国际协定,承认战后边界,对邻国放弃一切领土要求。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减少邻国对纳粹德国“东山再起”的疑惧。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被称之为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大战发源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进行战争反思的,分析其影响。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

15、1.【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的特点是等级、尊卑、贵贱,这些内容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可知,左传作者认为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能否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德行,意在引导时人立德修身。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预言不等于宗教信。 D题干所给材料本身并没有论述左传的编撰体例和编写特点。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