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

上传人:我和****一刻... 文档编号:177291645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012517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回答12题。1若图中布局合理,则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B)A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B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C居住区、工业区、旅游区D居住区、绿化区、工业区解析图示甲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判断为商业区;乙位于市中心的边缘,占地面积大,判断为居住区;丙位于城市的边缘,且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利,故判断为工业区。故B项正确。2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正确的是(C)A处建大型仓库环境优美B处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低C处建城郊绿化带减少污染D处建自来水厂靠近水源解析建大型仓库应该选择在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地区,A项错误;中心商务区应该建在市中

2、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B项错误;处位于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建设绿化带利于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质量,C项正确;自来水厂应该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D项错误。(2020贵州平坝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镇空间发展方向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城镇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C)A商贸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B轻工业区、商贸区、重工业区C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D重工业区、商贸区、轻工业区4图中居住区的区位优势是(B)A土地价格低B环境条件优越C对外交通便利D位于城镇中心区解析第3题,重工业区因污染严重,应远离居民区;轻工业区有一定污染,但相对重工业区要差些;商贸

3、区应建在距离城区较近的地方;故甲、乙、丙的布局分别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C正确。第4题,图中居住区离城镇中心区较远,但周边是沿海风景线、旅游区,说明环境条件优越,B对。紧邻沿海风景线、旅游区,土地价格不会太低,A错;对外交通便利从图中看不出,C错;没有位于城镇中心区,D错。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图中最可能表示住宅用地的是(C)A甲B乙C丙D丁6丁类用地在市中心比重极少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B)A环境质量差B地租水平高C交通拥堵D基础设施不完善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乙在市中心各类用地中所占比重最高,应为商业用地;丁在城市外缘各类用地中所占比重最高,应为

4、工业用地;丙位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之间,且在各类用地中所占比重最大,应为住宅用地。故选C项。第6题,由上题可知,丁为工业用地,占地规模大,付租能力较低,由于市中心地租高,故工业用地在市中心所占的比重较低;环境质量对工业企业的选址影响较小;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故选B项。读我国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78题。7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D)A城市功能区布局分散,城市地域结构呈多核心模式BM、N两地属同一功能区,距市中心距离相差不大,土地租金相同C从工业区的布局来看,该城市盛行东南风D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8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适宜布局自来

5、水厂B地适宜布局高级居住区C地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较大D地适宜兴建幼儿园解析第7题,该城市功能区分布紧凑,城市地域结构不呈多核心模式,A项错误;由图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M、N两地都位于居住区,M地位于主城区河流对岸一侧,N地靠近商业区且交通更为便利,两地的租金一般有较大的差距,B项错误;该城市的工业区位于城区东南方向,盛行风向应该不是东南风,C项错误;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区,两岸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第8题,地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适宜布局自来水厂,A项正确;地靠近工业区,不适宜布局高级居住区,B项错

6、误;地位于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小,C项错误;地目前作为城市预留地,基础设施薄弱,离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不宜修建幼儿园,D项错误。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居住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镇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功能区是(B)A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B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C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10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A)ABCD11在处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C)A商品丰富B居民购买力大C交通发达D环境优美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曲线在城镇中心付租能力最强,为商业区;曲线次之,为

7、居住区;曲线付租能力最弱,且在外围付租能力最强,为工业区。第10题,读图可知,处曲线(商业)付租能力最强,为商业区。第11题,影响付租能力的因素除距城镇中心远近外,主要是交通通达程度,处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提高,主要原因是交通发达。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读图,完成1213题。12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D)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13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其目的主要是

8、(B)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解析第12题,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自然环境优势,调整城市布局。第13题,秦皇岛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闲旅游、出海港口建设,引导工业向中部、北部发展,可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二、综合题14(2020北海铁山港区南康中学高一期中)读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双选)(AC)A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B企业的支付能力C交通便捷程度D土地利用方式(2)城镇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A

9、 点;这里最适合的城镇功能用地应为 商业 区。(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镇功能用地是 居住 区,原因是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城镇中心较远的城镇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 地价便宜,对城镇中心环境影响小(或降低地价,保护城镇环境)(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与企业的支付能力、土地利用方式关系不大,因此A、C符合题意。第(2)题,根据图中各类功能活动在A地的付租能力都是最高的,由此判断,城镇中心是在A点;在A点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比居住、工业活动高,因此这里最适合的城镇功能用地应为商业区。第(3

10、)题,图中B区住宅的付租能力比商业、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高,因此该区最适合的城镇功能用地是居住区,同时居住区临近商业区和工业区,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这也是该区为居住区的重要原因。第(4)题,由于工业区占地广,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城镇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地价便宜,对城镇中心环境影响少。15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市政府计划将A区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2)该城市规划居住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合理?为什么?(3)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为什么?答案(1)合理。该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A地,在此建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便居民的文化生活。(2)合理。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故规划为工业区。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故规划为居住区。(3)选择在C地。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解析第(1)题,A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在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第(2)题,西部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发展,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题,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且交通便利。-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