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91179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高中历史一、单选题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度重视血缘重视亲情,所以材料中的重血缘、重亲情反映的是宗法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禅让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郡县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重血缘

2、、重亲情。2.依据下面漫画中的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不可能发生的对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你的权势不如我。”“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反映了丞相位高权重,但是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启用殿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政事。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所以不可能发生对话是明朝,故选D;秦朝、汉朝和唐朝时期,均设立有丞相作为中央一级行政长官,排除ABC。3. 1943年1月,中英签署新约,取消英国在华诸多特权。至此,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关税协定”等特权在百年后最终消失。与“关税协定”特权最初取得有关的事件是( )

3、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掌握。南京条约内容之一是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即协定关税,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4.1923年,有文章评价四年前发生在北京的一场运动,说其“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步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此文最有可能评价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

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且为农民阶级领导发动,与“1923年”“革命青年”不符,排除A。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且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恰在材料中所说的“四年前”,且地点是在北京,在运动中革命青年接受了来自俄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两年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C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主要由广州开始北伐,与材料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四年前发生在北京的一场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结合五四运动的

5、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行动表明,新中国执行的外交政策是A. 多边外交B. “一边倒”C. “求同存异”D. 不结盟【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即“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故A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是周恩来195

6、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意思是与会国家要搁置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不结盟是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D不符合题意。6.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村民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知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我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故D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会议有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标题,故A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相

7、关会议一般有“自治区”“自治州”等字眼,故B不符合题意;村民自治制度下的会议当有某基层村、社区的名称,故C不符合题意。7.古罗马一位法学家认为,罗马初建时期“没有任何固定的法律和权利”,但通过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形成。这部成文法是A. 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大宪章D. 查士丁尼法典【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和所学知识, “公元前5世纪”、“第一部成文法”等信息可知,这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故选B项。习惯法与材料信息“成文法”不符,故排除A。大宪章出现在13世纪的英国,查士丁尼法典出现在公元6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公元前5世纪”不符,故排除C、D两项。

8、【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对十二铜表法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8.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某一著作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著作的最后还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著作应该是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 庶民的胜利C. 共产党宣言D. 四月提纲【答案】C【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还号召无产阶级联合斗争,故C符合题意;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是1918年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故AB不符合题意;四月提纲是列宁在

9、1917年4月1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作的报告,它指明了俄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9.下图揭示了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的命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德国人口众多B. 冷战C. 多极化趋势加强D. 苏联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二战后初期,德国被美苏等四国分区占领,由于冷战加剧,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上,德国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故B符合题意;德国人口众多与德国分裂没有联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兴立场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故不能得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于1991年,在它之前,德国由分裂走向重新统一,故D不符合题意

10、。10. 雍正皇帝认为:“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段材料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 海禁B. 重农抑商C. 工商皆本D. 盐铁官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以反映出农业是天下根本,工商业是末,由此说明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对外贸易政策;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盐铁。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11.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

11、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A. 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B. 草市兴起C. 管理严格D. 坊市分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宋代的城市发展十分繁荣,由于市场的开放,市的开展程度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夜市的产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以及材料的内容,我们可知这描绘的正是夜市的繁盛,故A项正确;B项错误,草市在乡村;C项与材料相反;D项不全面。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夜市12.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特点是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

12、展缓慢B. 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C. 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D. 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答案】A【解析】据材料“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可知,1913年到1919年轻工业资本迅速增加,重工业资本增加幅度很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结构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故A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不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地区分布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图型数据分析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数据变化的现象,扣住时间和资本额的不同,抓住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区别,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下图是1

13、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35周年游行活动的一个画面。图中标语表明我国当时推行的经济改革举措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厂长负责制D. 农业合作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4年”“联产承包好”可知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1958年,厂长负责制开始于1986年,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都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CD项排除。14.王大妈要组织一个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为了尽快购齐比赛服装,她用了不到一小时就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这得益于A. 电视的普及B. 报纸的宣传C. 互联网的发展D. 电台

14、的传播【答案】C【解析】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服装是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活动,C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结合所学大众传媒的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15.钱满素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说:“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是政府干预经济,二是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的具体表现是A. 整顿财政金融B. 调整工业生产C. 调整农业生产D. 实施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也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属于美国“政府对人民的福利负责”的表现,排除ABC项。16.十月革命

15、后,新生的苏俄政府面对残酷的内外战争环境,推行以极低价格强行征购粮食的政策。这一政策是1919年苏俄1普特(16.38千克)粮食价格表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A. 余粮收集制B. 工业国有化C. 土地国有化D. 固定粮食税【答案】A【解析】【详解】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残酷的内外战争环境,因此在经济领域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材料信息“1919年”、“内外战争环境”、“强行征购粮食”等可以推断出这一政策是余粮收集制,故A符合题意。工业国有化、土地国有化与材料中“征购粮食”的政策主旨不符,B、C两项不符合题意。征收固定的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17.下列组图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图标。这些组织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是A. 工业化B. 政治民主化C. 经济区域集团化D. 信息化【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显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