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77291104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考点矫正卷06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新高考八省联考原卷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训练卷(一)矫正卷06 语言运用(修辞+病句)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最早的窗子谈不上美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窗子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成为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中国建筑的因素。在中国,有多少工匠,(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菱形等等,或单独存在或互相交替使用,看起来就像有无数的组合。有简单的图案,也有独具特色的图案,一切都用薄薄的棕色或红色木条制作成。每当夜幕降临,从中国传统院落大门旁边的影壁小心地往里看,就能看到像自身发光的抽象画一样的木制窗子,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微弱的灯

2、光洒在院子里,消失在甬道长廊,婆娑竹影上。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充满神秘的色彩。(节选自汉字王国有删改)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的窗子,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B窗子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C即使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窗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D即使对称变化是窗子的设计原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2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文中画横线的语

3、句有语病,请修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天鹅是世界上可以长途飞行的鸟类,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往返于南北之间。在迁徙途中,( )。它们一面跋涉,一面寻觅适合安家过冬、孵化爱情结晶的风水宝地,那抉择有多困难也没有人知道。这次它们选择凯江为落脚点,当它们的倩影通过眼睛投屏到大脑,我彻底沦陷。一轮夕阳红着脸挂在山头,凯江变得柔和起来。江心的小岛旁,那对黑天鹅悠闲地漂游着,时而深情对视,时而相互梳理羽毛。明净的天空倒映在水里,它们就游走在云层里了,那样优雅、美丽、互爱,长诗短歌般的山水瞬间也多情起来。它们那黑得发亮的羽翼、饱含深情的眼珠子,我的心也变得柔软,一不小心生怕就惊扰了它们的清净。4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B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没人知道,多少饥饿威胁也没有人能体会C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D没有人知道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也没有人能体会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倩何人唤

5、取,红巾翠袖”大量的古典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汉服的绚丽华美,繁复多端。而最能代表汉服精粹的,当属深衣。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为古代诸侯、士大夫阶层的居家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深衣”作为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深邃的中华文化隐含在背后。深衣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 ),天然拥有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之东方美德

6、。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合人间之正道,怀抱地道之方正,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四时之序顺应生活起居B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C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四时之序顺应生活起居D身合人间之正道,怀抱地道之方正,权衡规矩符合行动进退,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泰淮近酒家。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7、-12题。能量的产生不是某一特定器官来发展的,或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 )因为细胞完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会遇和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她传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

8、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富有诗意但极不准确的比喻。B这个比喻虽不准确,但极富诗意。C这是一个极不准确但富有诗意的比喻。D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11下列各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借代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B第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

9、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C第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情形。D第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走在园中,我看到阳光将围墙斜切下的阴影,他曾在那里沉思默想。他在这里度过了狂躁而绝望的青年时光,也在这里积聚起中年的深厚思想,(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他与地坛融为了一体。我登上方泽坛的青石台阶,这里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史铁生因无法登临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我想我应替他去拜谒祭坛。坛台上,青铜方鼎默默无语。凝重伫立。此时天空辽阔,四野空旷,

10、微风朗日,如沐慈悲。我忽然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坦荡,一种信念的力量。虽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他对生活深沉的爱,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像正午的阳光照亮了许多人幽暗的心灵角落。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熟悉他B这里的一切熟悉他,他也熟悉这里的一切C他和这里的一切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D这里的一切与他,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1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

11、语病,请修改。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

12、可亲、可学、可用”。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C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D把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

13、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应对现实问题,( )让经典永葆活力。在解释史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被“翻新”而始终伫立于当下的古庙。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経重的地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最直接材料,蕴含着孔子与儒家的修己安人之道。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 )。论语拥有悠久的解释传统,汉代的孔安国、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成为数百年间此后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

14、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进而 鼻祖 演变B革故鼎新 进而 圭臬 嬗变C推陈出新 从而 圭臬 嬗变D革故鼎新 从而 鼻祖 演变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媒介变得更

15、加智能。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如:某电商客户端贴心地设置“猜你喜欢”栏目,而某新闻资讯平台端出“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效能,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兴趣之外的内容都被过滤掉,同质化内容如同蚕茧,将人们包围,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近年来,网络文化内容越发丰富多样,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它会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关键词一条接一条地推送相似内容。由此,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起初,在信息资源相对稀缺的时期,文化内容的摄取是“赶集”式的,寻获所需内容,要付出较高人力和物力成本。互联网诞生后,样态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超市”替代“集市”,内容选择自主性更强。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