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综合资料(10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177291099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综合资料(1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化综合资料(1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化综合资料(1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化综合资料(1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化综合资料(1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综合资料(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综合资料(1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6.3 砌筑工程 9.6.3.1 砖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见下表)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1轴线位置偏移102垂直度每层53表面平整度混水墙、柱54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墙75水平灰缝厚度(10皮砖累计数)混水墙86门窗洞口(后塞口)宽度5门口高度+15、(-5)7预留构造柱截面(宽度、深度)10 9.6.3.2 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测量放出主轴线,砌筑施工人员弹好墙线、边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 2)墙体砌筑时应单面挂线,每层砌筑时应穿线看平,墙面应随时用靠尺校正平整度、垂直度。 3)墙体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 4)注意配合墙内管线安装。 5)墙体拉结筋按照88JZ(二)的要

2、求设置。结构施工期间即定出留置线。 6)砌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砌块错缝搭接,接槎可靠。 9.6.4 抹灰工程 9.6.4.1 施工控制要点 1)基层处理:根据砼墙体的平整度状况,并将凸出部位砼剔除;提前一天洒水湿润墙体。 2)甩毛:用水重量的20%107胶涂刷基层,待胶不粘手时用水泥砂浆在墙上甩毛;甩毛砂浆终凝后洒养护,待有较高强度(约3天)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放线:依据楼层控制线作出墙体灰饼控制线。 4)做灰饼:依据墙体控制线及抹灰厚度要求做灰饼,灰饼间距控制在1.5-1.8米。抹灰厚度控制在18mm以内,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竖向水平标筋。 5)界面处理:待标筋有一定强度后砖墙与砌块

3、墙必须先润湿透水,等墙面干后或无水迹方可作业。陶粒混凝土墙面用掺有界面胶的砂浆甩干,具有一定强度后,用掺TY胶拌制的水泥砂浆抹灰。砼墙面必须先套胶:用滚筒将掺有界面胶的水均匀地涂在清理干净的墙面上,稍干后可进入下一道作业。外墙外侧采用挂铅丝网的方法减少裂缝产生。 6)头遍底灰:抹灰砂浆为1:2.5(中砂),厚度控制在5mm左右。 7)固定抹灰护角:依据灰饼的高度作出房间、走廊各部位的阴阳角,不同的材质的交接处铺钉金属网,每边的搭接长度大于100 mm,并进行养护。 8)中层抹灰:用1:3的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7-10 mm,砂浆上墙后与基层有一定的附着力时方可刮平、搓平。 9)面层抹灰:有素水

4、泥砂浆在上墙,厚度控制在1-2 mm,压光,终凝后洒水养护。 10)清理面层,报验。 9.6.4.2 抹灰工程的允许偏差(见下表)项 次项 目允 许 偏 差(mm)1表面平整22阴、阳角垂直23立面垂直34阴、阳角方正25分格条(缝)垂直3 9.6.5 精装修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室内精装修待二次深化设计和专业承包商选定之后,我们将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与相应的专业承包商共同制定更为详细的专项质量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次深化设计和详图设计的设计质量,以满足材料加工和施工的需要; 2)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档次必须符合业主、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对质量的要求,满足设计风格

5、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3)对材料采购、加工、组装或组拼、运输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 4)对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严格实行样板制、三检制、工序交接制度。 5)采取切实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 9.6.6 防水工程施工保证措施本工程屋面防水采用改性沥青柔性防水卷材,卫生间采用防水涂膜。防水工程由我公司专业防水分公司施工,防水分公司具有专业化施工和管理手段,施工中严格按防水操作规程施工,尤其是各细部、节点作法要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防水工程质量。 1)参与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具有多年施工操作经验。 2)必须对防水主材及其辅材的优选,保证其完全满足该工程使用功能

6、和设计以及规范的要求;对确定的防水材料,除必须具有认证资料外,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复试。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对粘结材料同样要作粘结试验,对其粘结强度等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防水工程施工时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蓄水和淋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做好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以防止防水卷材被人为的破坏,造成渗漏。 4)防水做法及防水节点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对防水施工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5)对防水层的保护措施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要确保防水的安全可靠性; 6)对伸缩缝、高低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必须采取最为安全稳妥的防水做法,水泥砂浆找平层按工艺标准要求按6m6m间距留置分格缝,

7、设置排气口; 7)对室内功能性房间和机电设备房间的防水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过程控制,以确保防水施工质量;8)屋面防水重点要处理好屋面接缝处、阴阳角、机电管道和防雷接地等薄弱部位处的防水节点和防水层施工的质量控制。特别是玻璃穹顶的防水及支座部位的渗水,采用防排结合的作法。 9.7 钢结构质量保证措施 9.7.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技术必须持证上岗。2)对材料和设备必须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3)构件加工运至现场后,要对构件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重点检查构件的型号、编号、长度、螺栓孔数和孔径、承剪板方向。 9.7.2 现场安装的质量控制1)严

8、格按照安装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实施。2)严格按图纸核对构件编号、方向,确保准确无误。3)安装过程中严格工序管理,做到检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4)钢结构安装质量控制重点:构件的垂直度偏差、标高偏差、位置偏差。5)结构精度控制标准(依据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钢柱:柱脚中心对定位轴线的偏差5mm 钢柱垂直度误差10mm钢梁:跨中垂直L梁度/500 侧向挠曲10mm,0垂直方向挠度10mm焊缝:未焊满(指不足设计要求)2mm 根部收缩2mm 咬边1mm(长度不限),不允许有裂纹表面夹渣:深度0.2板厚,长度20mm表面气孔: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有直径3mm的气孔二个。

9、角焊缝厚度不足(按设计焊缝厚度计)2mm,每100mm总缺陷长度25mm。 9.7.3 制作质量保证措施1)所有焊缝接头和焊接工艺按GB50205-95的要求进行。2)所有上岗的电焊工、自动焊操作工和定位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并具有焊工合格记录。3)待焊接部位表面和边缘应清洁、整齐、无毛刺、裂纹、氧化皮、油污等杂质。4)将焊接范围内的氧化皮、油污、水分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清理干净。5)完工焊缝应清除溶渣、焊缝以及其附近母材用钢丝刷清除干净,在焊接结束和验收前,施焊接头不得油漆。6)用角焊缝连接的工件,应尽可能的必贴,如果该间隙超过1.6mm,应增加角焊缝的焊角,其增加的值等于其根部间隙

10、值。严格使用填充物填此间隙。 9.7.4 现场安装的质量控制 9.7.4.1 严格按照安装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实施。 9.7.4.2 严格按图纸核对构件编号、方向,确保准确无误。 9.7.4.3 安装过程中严格工序管理,做到检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9.7.4.4 钢结构安装质量控制重点:构件的垂直度偏差、标高偏差、位置偏差。要用测量仪器跟踪安装施工全过程。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焊条焊丝质量报告书焊接设备及机械准备焊工考核及执证上岗构件检验标准及返修方案吊装机械性能的熟悉及说明钢柱测量校正,拼装拼装检验自检合格率100%专职检验合格率100%监理公司检查合格率100%文明施工,现

11、场整理创优评比钢构件材质证明产品出厂合格证工程测量报告书及构件校正报告熟悉掌握施工图的技术标准构件进场计划及构件复验出厂报告专项施工方案交底说明会予埋地脚螺栓定位检查及质量保证焊接件实验检验构件安装几何尺寸标高位置检查构件焊接接头质量检查超声波UT检查国家标准学习国家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检验评定安装工程测量放线校正安装方案交底安装技术说明会临时工程安装交底钢结构安装施工记录钢构件安装自检记录工程资料报告书不和格品返工修理再检验钢结构质量评定报告及记录 9.7.5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结构焊接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焊材合格证与设计要求相符焊接工艺确定及评定焊工考试合格焊接寄机具准备及检测设备

12、准备焊接作业平台及防火设施确认坡口形状及引弧板垫板焊条合格证及烘焙记录焊接坡口尺寸确认记录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书焊接记录焊接质量评定记录焊接自检记录准备工作质量评定工程资料报告焊接作业技术交底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学习图纸和相关工艺标准焊接人员作业区域划分及编号焊接方案技术说明会不合格的处理返修措施焊接外观检查操作方式及规程标准 焊工钢印代号及文明施工焊接UT检查及报告执行验评标准和规范要求焊接中检查焊接预热及焊条烘干记录焊接质量及作业区维护保证下道工序质量回访及保证质量整改及措施 9.7.5.1 焊前检查接头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及错口量,均应符合要求。坡口内和两侧之锈斑、油漆、油污、氧化皮等均应

13、清除干净。 9.7.5.2 预热:焊前对坡口及其两侧各100mm范围内的母材进行加热取污处理。 9.7.5.3 装焊垫板或引弧板,其表面应清洁,要求与坡口相同,垫板与母材应贴紧,引弧板与母材焊接应牢固。 9.7.5.4 焊接时不得在坡口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9.7.5.5 第一层的焊道应封住坡口内母材与垫板之连接处,然后逐道逐层累焊至填满坡口,每道焊缝焊完后都必须清除焊渣及飞溅物,出现焊接缺陷应及时磨去并修补。 9.7.5.6 遇雨天时应停焊,板厚厚于36mm时应按规定预热和后热,构件焊口周围及上方应加遮挡,风速大于6m/s时则应停焊。 9.7.5.7 一个接口必须连续焊完,如不得已而中途停焊

14、时,再焊以前应重新按规定加热。 9.7.5.8 焊后冷却到环境温度时进行外观检查,超声波检测在焊后24h进行。 9.7.5.9 焊工和检验人员要认真填写作业记录表。 9.7.5.10 焊接施工前先做工艺试验,针对H形接头形式及相应的材质、板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9.7.5.11 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的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9.7.5.12 清渣、加热、气刨、打磨、焊条保温、温度测量等设备应齐全。 9.7.5.13 焊条应在高温烘干箱中烘干,并恒温存放小时后待用。 9.7.5.14 焊丝包装应完好,如有破损可导致焊丝污染或弯折、紊乱时应部分废弃。 9.7.5.15 二氧化碳气体采用含水量小的,避免焊缝内含量较大。瓶内气体气压低于1MPa时应停止使用。 9.7.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