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90242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冯天瑜先生指出,周人原只是六七万人口的西鄙小族,去古未远,当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A. 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B. 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C. 强化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D. 家国同构的局面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材料体现了民主协商,说明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的权威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排除C

2、;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排除D。2.“引经决狱”开始于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审判方式,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这反映出“引经决狱”A. 保证了审判公正性B. 审判完全依据儒家经典C. 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 是儒学官方化重要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引经决狱”是儒学官方化重要体现。D正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不能保证审判公正,A排除;材料反映了儒家经典是主要依据,完全依据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引用儒家经典,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C排除。故选D。3.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

3、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 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 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C. 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D. 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的内容多样,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C正确;材料反映的体育活动没有涉及地点,故A片面;材料反映的是唐诗宋词,没有体现“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B错误;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

4、的内容,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可知,材料没有强调是“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D与题意不符。4.北宋时期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后来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材料表明A. 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B. 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纸币诞生C. 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D. 政府有限介人利于金融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可知,宋

5、代交子在使用过程中曾引发民间纠纷,由于政府的整顿和管理,出现良性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选D。5.1934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海关出口税则中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88种产品免税,蛋类、油类等50种产品减税。由此可知,此次税则的修正A. 旨在抵制西方的商品倾销B. 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C. 有利于提高对外商品竞争力D. 改变了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国民政府对部分出口产品免税或减税,有利于降低商品成本,进而增加对外商品竞争力。C正确;此次修正主要针对出口产品,不涉及国内产品,A排除;材料只涉及国民政府对本国出口商品减税、免税,未体现

6、出口商品销售状况,不能得出其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B排除;该做法对于进口商品结构没有影响,D排除。故选C。6.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B. 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 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D. 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学者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需求,知识界和舆论界

7、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民族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与材料“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的描述相悖,排除A;新文化运动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B;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情和理解传统文化不能等同于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排除C。【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信息是材料提供的时间“1935年”,学生要结合所学局部抗战的信息方可作出判断。7.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到1952年底,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约有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被分到土地

8、。这表明A. 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转型B. 农民实现了生活上共同富裕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D. 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表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故D选项正确;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新民主主义经济没有实现转型,故A选项错误;农民分到土地不等于实现了共同富裕,故B选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8.下

9、列表格是国企改革的五个历史阶段,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具有跳跃性,国家起主导作用B. 具有连续性,市场起主导作用C. 既搞活了企业又没改变企业性质D. 与农村经济改革及解放思想无关【答案】C【解析】【详解】“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权”所改变的只是企业的经营形式,没有改变企业的国家性质,最终建立了市场经济,促进企业的发展,故选C项;“19781984:放权让利,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权;19851991: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可看具有稳步推进的特点,排除A项;19781984:放权让利,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权;19851991: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无法体现市场的导向性,排除B项;国企改革与农村

10、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排除D项。9.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导致了A. 陶片放逐法的确立B. 公民群体的消亡C. 城邦国家的衰落D. 债务奴隶制的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可知,希腊各城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民主政治的雅典贫富悬殊现象严重,这说明城邦

11、国家的衰落,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陶片放逐法”问题,A错误;B说法违背史实;债务奴隶制的废除是公元前6世纪末梭伦改革,与材料不符,D错误。10.在19世纪前期美国州宪法改革的大辩论中,改革派宣称“选举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呼吁用“贡献(纳税)”取代(土地)作为选举权的资格,但却反复强调男性与女性在性格、能力、责任、权利方面的差异。这表明美国A. 实现了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B. 削弱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C. 天赋人权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改革派认为纳税比土地更具有获得选举权的资格,结合所学,19世纪前期美国进行工业革命,资本家获得大

12、量的资本积累,美国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故选择A选项;19世纪40年代美国掀起土地革命,削弱了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选项;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而材料中却没有体现美国人民追求这些权利,故排除C选项;“反复强调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可知,当时美国还没有形成男女平等的意识,故排除D选项。11.某一流派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其描写重点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他们美化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与资本主义对立。属于这一流派作品的是A. 十日谈B. 老人与海C. 人间喜剧D. 悲惨世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

13、料“表现自我的想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流派是浪漫主义。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D正确;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A排除;老人与海、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BC排除。故选D。12.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B. 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C. 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D. 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表中数据显示参加奥运会的国家或地区数量逐年增加,还会出现美苏同时存在的状况,表明世界局势缓和,冷战的阴影逐渐褪去。C正确;美苏之间仍处于争霸的状态,各国人民走向团结一致说法错误,A排除;苏

14、联获奖时有许多国家未参与,不能说其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B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政治对体育的干涉,D排除。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摘编自李晓语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

15、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作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