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88010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表是孟姜女传说的由来和演变。由此可知春秋时期杞梁是杞国战将,后来在与莒国作战时阵亡。国君准备在野外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了。因为按照礼仪,不应该在野外悼念。杞梁妻是“孟姜女”的原型。战国时期齐国是一个鱼盐之地,商业比较发达,休闲文化发达。杞梁妻的故事开始进入歌谣和音乐,由于要传唱,就变成了杞梁妻会唱歌,哭腔都有韵律。两汉时期“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为杞梁妻能哭,并感动了天地,连城垣都能够因之而崩塌。南北朝时期北齐大兴土木修长城,人们就把杞梁妻哭倒的城说成了长城。唐朝时期因为对外扩张、滥用民力,老百姓不堪其苦,就

2、把修长城的故事与秦始皇挂上钩,杞梁妻的名字也被正式命名为孟姜女。A. 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影响B. 民间传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C. 统治者态度决定文学发展走向D. 民本思想借助传说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周礼由盛而衰,乐舞得到发展;汉代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三纲五常影响广泛;唐代大兴土木,对外扩张,征用民力,孟姜女与暴君秦始皇挂上钩了,表达对统治者不满。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对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体现了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故选A;从材料看民间传说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变化,不能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B错误;材料中春秋时期国君没有反映统治者

3、态度,其他时期没有体现,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2.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达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武帝不解,变容不言。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对这一记载的最佳解读是A. 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B. 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C. 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D 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答案】C【解析】【详解】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南北方政权对峙,从材料中的“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等信息来看,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故答案为C项

4、;祖堂集是一部重要的禅宗史书,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佛教传播与南北朝政权对峙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的冲突,排除D项。3.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商品经济的繁荣B. 食品结构的改变C. 儒家思想的影响D. 民族交融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导致中国古代餐饮从秦汉时期食素为主、礼仪精细,发展为唐朝时期平民百姓多“食肉”并且日益“粗放”化的主要因素是,民族交融的推动,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繁荣不是推动中

5、国古代百姓“饮食结构”和“饮食礼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食品结构”改变是材料反映的部分现象,不是变化原因,B项错误;百姓饮食从精细到粗放、礼仪不断简化等,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无关,C项错误。4.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张元则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造成两人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占有史料的多寡B. 研究者的立场C. 生产力发展水平D. 社会制度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灭亡了南宋,因此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离元朝时代较远,是从研究者的角度看

6、待,因此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由此可知,造成两者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的立场,B正确;南宋遗民郑思肖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主观情绪的判断,与史料占有量无关,排除A;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影响历史研究手段,但是仅就题干所列现象,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联不大,排除C;当代距离元朝时代较远,制度变化并不会对元朝儒士地位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5.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

7、计一千余处。这A. 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 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 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作为由明太祖朱元璋颁旨绘制,着重描绘并放大中国,将印度半岛等亚非其他地区缩小的地图,大明混如图体现了当时天朝上国的传统理念,这种旧观念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D项正确;大明混如图的绘制和理念,不是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的动力,A项错误;明初中外文化的交流并未被“阻断”,B项错误;大明混如图体现的是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不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C项错误。6.申报对1873年冬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案件延续的三年中,发

8、表新闻和评论60多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促成了冤案的平反。这表明申报A. 及时传播大量时事信息B. 深受统治阶层的重视C. 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D. 推动清末司法近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等信息来看,申报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平反过程中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慈禧太后重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而不是重视申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申报在清末司法近代化中的作用,排除D项。7.以下是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二十八年包头皮毛店手续费收入表时间/平均收入手续费25家汉民皮毛店11家

9、回民皮毛店民国二十四年10637.41元5909.09元民国二十五年17413.14元4535.80元民国二十六年8836.33元5981.75元民国二十七年9630.42元5655.27元民国二十八年8412.36元3592.64元从上表能得出的最准确信息是A. 汉民的产品质量更具有优势B. 民国政府发展商业措施得力C. 国内局势变化影响行业发展D. 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国二十四年是1935年,民国二十五年是1936年。1935年币制改革,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到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结束时期,国民政府生产总值获得较大增长。1937年日本

10、全面侵华,皮毛店手续费收入锐减,说明国内局势变化影响行业发展,故选C;从材料看汉民皮毛店手续费收入大于回民皮毛店是因为汉民皮毛店数量多,不能说品质高,A错误;从材料不能看出民国政府发展商业的措施,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D错误。8.1926年,张太雷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大会的演讲中,引述了列宁总结的巴黎公社教训,包括“无产阶级应该专政”“以实力、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无产阶级的政府另有他的方式,就是公社、苏维埃制度”。这回应了当时A. 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B. 国民革命的动力问题C. 国共两党合作方式问题D. 社会改造的方式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张太雷强调无产阶级

11、在斗争中的作用和斗争目标可以看出,这一说法回应了当时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故答案为A项;国民革命的动力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当时国共双方对此没有异议,排除B项;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共产党员以个人方式加入国民党,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观点与社会改造问题无关,排除D项。9.自1950年到1952年底,我国农产品采购价格提高了21.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了9.7%。工农产品比价平均指数以1950年为100,1952年则为90.3。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当时A. 土地改革推动了工业化B. 农业生产有了快速发展C. 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加强D.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缩小【答案】D【

12、解析】【详解】1950年到1952年,农产品采购价格提高幅度高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幅度,工农业产品平均指数到1952年下降,说明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在缩小,D正确;1950年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当时的土改是将土地分给农民,并不能有效的推动工业化,是三大改造推动了工业化,排除A;1950年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农业同样处于恢复阶段,快速发展表述不当,排除B;题干与城乡经济联系无关,排除C。10.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 遵循

13、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 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 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答案】D【解析】【详解】1965年至1975年中苏关系恶化,因此我国在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投资基建,而且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比例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该地区工业发展,改善我国工业布局,D正确;这一时期的三线建设受到国际形势影响,与经济发展规律无关,排除A;1965年至1975年我国已经是计划经济体制,三线建设是国家计划内容,并不是国家对经济管理的强化,而是计划经济的体现,排除B;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者关系,题干仅仅涉及的是基建投资,属于工业,因此不能证明三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结

14、构趋于合理,排除C。11.在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政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这说明A.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B. 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C. 民众法庭与公民大会相互制约D. 雅典城邦的法律体系臻于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政府官员任前接受资格审查,任职期满接受政绩审查,而且审查多由民众参与,说明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B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题干主旨是对官员的审查监督,而且政府机构的相互制约,排除C;对官

15、员的审查与法律体系无关,排除D。12.恩格斯说:“16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手工工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这一切,无产者都没有。手工工场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乡下,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这一主要反映了A. 手工工场工人具有小私有者的特点B. 无产阶级开始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时期C. 手工工场发展深受封建宗法关系的束缚D. 手工工场工人与无产者的根本区别是拥有个人财产【答案】A【解析】【详解】“16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手工工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意味着当时的生产者本身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且手工工场工人几乎都生活在乡下,和地主或者雇主存在一定程度的宗法关系,这些信息表明手工工场具有小私产者的特点,A正确;题干中的手工工场并不是无产阶级,排除B;手工工场的工人和雇主以及地主存在宗法关系,这种关系对于手工工场,尤其是手工工场的工场主而言相对有利而非不利,排除C;是否拥有财产是手工工场工人和无产者区别的表象,而非根本,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前者主要是手工生产阶段,后者是大机器生产,这是两者区别的根本,排除D。13.有学者认为:“议会只能以人民的福利为立法的宗旨,以人民的授权为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