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85431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注意:本堂考试政治历史地理为同堂分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A. 铁犁牛耕B. 刀耕火种C. 耒耕D. 轮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故A项正确;B项是原始社会,排除;C项是商周时期,排除;D项包含A项之中。2.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 世

2、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前夜指的应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阶段;明中叶以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不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表现,排除A。白银流入中国说明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货币经济发展,但与设问不符,排除B。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不具备向近代转变的特征,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近代的前夜”的内涵,二是紧扣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

3、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答案】D【解析】对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是指欧洲人发现美洲;以美洲土著人自身看,是对美洲的侵犯;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可以解释为不

4、同文明相遇,故D正确;美洲人不会用“文明相遇”来评价新航路开辟,故A错误;全球史观也没有以“发现”一词形容新航路开辟,故B错误;欧洲人不会以“侵犯”一词形容自己,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种史观的含义,学生应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关于哥伦布航行道美洲之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史观进行理解,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1777年,美国联邦条例规定: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权力;中央不设国家元首,只是在院制邦联国会下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美国独立后初期这些规定被贯彻实施。这说明美国独立后初期A. 经济发展困难B. 属于松散联盟C. 国家政权强大D. 面临

5、内优外患【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美国独立后初期各州权限大,保留很大的独立性,中央政权软弱无力,属于各州联合组成的松散联盟,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相反;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5.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 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B. 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D. 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故C项不正确。“一国两

6、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项不正确。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台湾问题6.“划分欧洲势力范围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与此材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A.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B. 二战胜利结束C.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C【解析】题文“1961年8月23日”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美苏之间的争斗不断增强,导致柏林墙出现

7、,故C项正确;A项是1917年发生;B项是1945年发生;D项是1962年发生。点睛:材料“1961年8月23日”是解题关键。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 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革命史观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通过对立阶级的斗争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其以革命为基调,站在被压迫阶级、

8、民族的立场上分析社会问题。材料“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 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马克思站在民主革命的角度分析,孙中山站在民族斗争的角度,排除A,选C。现代化史观侧重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B;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般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而文明又可以分为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强调文明的发展、交流、多元甚至是碰撞,不符合题意,排除D。8.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

9、免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四月提纲,即可判断这一时期俄国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结束,正在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然后再根据材料核心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列宁强调俄国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排除AD两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定位】必修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A. 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B. 小

10、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C.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 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答案】B【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排除A;由材料“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可见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故选B;材料“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恰好说明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农民的赋役负担,排除D。10.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利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897年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 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B. 科

11、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 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D. 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只是在通讯与交通上取得科技进步,排除A;材料通过事例说明电话、电灯、汽车、飞机与“公司”或“工厂”成立之间的关系,即体现了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生产组织的信息,C项排除;D没有揭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11.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12、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材料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无关,排除A;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故选B;材料和消灭私有制无关,排除C;到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已经恢复,排除D。12.1932年大约有2万名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 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B. 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C. 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 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苏

13、联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信息,排除A;根据材料“1932年”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由材料“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可见苏联并非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根据材料“1932年”可知,西方正爆发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而苏联正值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现象,故D项正确。13.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

14、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上述方案是A. “百日维新”的法令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方案C. 北洋政府初期的政策D. 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答案】B【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加深的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自救与救国而开展的,与材料中的“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相符,故答案为B项。AC项与“抵御外侮”和“民营重工业”不符,排除;“一五计划”时期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此时是要向社会主义过渡,消灭私有制,所以不可能发展民营重工业,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个小

15、题,共48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第42卷)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