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7284284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A.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B.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C.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D.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有子继位”为王的商王“最受后世的尊敬”,表明商朝晚期注重王位在“父子间传承”,是宗法世系观念加强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嫡长子”继承制的稳定,A项错误;王位世袭制在商朝衰落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后世尊敬成功传位儿子的商王,不能认定统

2、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项不符合题意。2.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分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

3、”,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可知东汉重视官员吏治,故D项正确;秦朝打破了世官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重视官员的才能并不能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故排除C选项。4.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4、。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魏征属于门下省,而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转程序门下省是可以参与决策程序的,是有权阻止最高指示下达的,所以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门下省本身的职权所决定的,即由于当时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已经制度化所决定的,“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是不符合魏征时期的事实的。门下省是不可以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的,门下省并不具备此项职能。分割相权不是为了避

5、免君主独裁而是加强皇帝的权力,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5.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 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B. 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 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D. 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决策机构的有关内容。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内阁始终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

6、定。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削夺官秩,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旨意。明朝所设内阁是顾问、咨询机构,非法定决策机构。故内阁成员的权力源于皇帝旨意,具有随意性、不稳定性。A正确。故本题选A。6.北宋宋江起义,震动天下。皇帝派遣高俅带领军队前往镇压。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这一事务的是A. 三司使B. 参知政事C. 枢密院D. 门下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管理军事的是枢密院,C符合题意;三司使负责的是财政,A排除;参知政事负责的是行政,B排除;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政令,D排除。7.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罪名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审判结果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有罪

7、票数无罪票数死刑票数反对死刑票数怠慢和蛊惑青年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281票220票361票140票上表反映出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B. 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C. 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中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审判结果”等信息可知,陪审法庭以“怠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故可知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排除A项。审判人员是抽签选举产生,无法确定其素质高低,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

8、民民主权利,而是强调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排除D项。8.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A. 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B. 宣扬公民平等参政C. 限制公民的个人自由D. 直接民主弊端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等信息可知,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必须履行责任,没有体现平等,B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

9、心”,没有体现限制个人自由,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必须履行公民的责任,没有体现直接民主,D错误。9.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 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来看,雅典的民主政治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答案为

10、D项。A项依据材料“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来看,这指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而非奠定基础,排除;B项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排除;C项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与材料无关,排除。10.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见它A. 维护平民利益B. 维护私有财产C. 维护贵族利益D. 维护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说明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

11、项“维护平民利益”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紧扣材料并联系所学十二铜表法的实质分析解答。11.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 削弱了罗马帝国政治凝聚力C.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答案】A【解析】

12、【详解】“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说明对于外邦人也承认罗马公民权,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基础,A正确;依据材料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有利于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增强凝聚力,B错误;材料中没有比较希腊与罗马公民权更加广泛的信息,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D项中所述实现了罗马疆域内的公民平等,显然不符合事实,故排除。12.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 解散议

13、会重新选举B. 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 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 交给最高法院裁决【答案】A【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如果议会对内阁不再信任了,要么首相带领内阁成员总辞职改组政府,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没有决策权,只是“虚君”,故B项错误;英国首相动用军队需要议会批准,故C项错误;此类事情最高法院没有权力裁决,故D项错误。13.“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 议会提议党内

14、同意国王任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国王批准首相之前,要经过党内选举和议会选举两道程序,但都与议会任命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故B项正确;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故C项错误;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担任首相的前提是其所在的党通过选举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与议会提议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英国君主

15、立宪制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常考的地方如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成熟。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 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 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 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立宪制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而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1832年议会改革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本题材料中的“中等阶级”实际上指的就是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因为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而获得了更多的席位,贵族、大地主的地位因为经济实力下降席位则大大的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