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7114588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考研政治闭营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B【考点说明】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科学的物质观在哲学上有重大意义。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及其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物质可以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认识,从而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范畴理解上的直观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

2、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的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去。首先,它把物质范畴拓展到了社会历史领域,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其次,它把实践作为一个必要的因素包含到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中,真正地把物质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辩证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其三,它把实践纳入到对物质的理解,人在自己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中内在地认识物质,彻底地解决了物质的可知性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与能动反映论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2.【参考答案】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时间的相对性特点。【答案解析】时间的相对性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

3、,时间的具体特性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随着物质运动的形式、特性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的具体特性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状态具有不同的时间特性,随着物质运动形式和状态的变化,时间的具体特性也必然随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因而时间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其次,人们关于时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它不仅随着人们对时间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也随着主体的心理状态而不同。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正说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3.【参考答案】C【考点说

4、明】本题考查对意识起源的看法。【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必须拥有人脑,第二个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去,所以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选项AB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4.【参考答案】C【考点说明】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的理解。【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AB选项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D选项是马克思主义产

5、生的阶级条件,是错误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5.【参考答案】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解析】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

6、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同时这也是总结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6.【参考答案】A【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答案解析】中共八大以后,国内的自由市场明显地活跃,出现了少数自发经营的规模较大的工商企业(所谓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现象。1956年毛泽东在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中央统战部负责人的多次谈话中认为: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使之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华侨投资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称之为“新经济政策”。在纠正1958年的“共产风”的过程

7、中,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为什么怕商品,无非是怕资本主义;不要怕,我看要大发展;商品生产,我看它要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还提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我们对于社会产品,只能进行等价交换,不能实行无偿占有。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尽管没有能够贯彻实行,甚至在后来提出完全相反的观点,但这些思想对后人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新道路,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7.【参考答案】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

8、主义理论体系。【答案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8.【参考答案】C【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只有多样性的才可能是和谐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必须形成和巩固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体系。核心价值体系

9、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9.【参考答案】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三民主义学说。【答案解析】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因此,正确答案是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两项内容。因此,选项A和选项B不正确。“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因此,选项D不正确。10.【参考答案】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五四运动以后,

10、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昔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启蒙工作。但这时马克思主义开始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之处,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如果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可见,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D。11.【参考答案】B【考点说明】本题考查

1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答案解析】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故选项B正确,选项A(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和选项D(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具体化,所以选项AD不合题意。选项C是理想实现问题,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12.【参考答案】A【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社会公共道德在道德规则体系中的地位。【答案解析】社会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因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12、社会公德是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社会体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层次和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所以,选项A是正确答案。13.【参考答案】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答案解析】“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一基本方略的确立,是我国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

13、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此,D是正确选项。14.【参考答案】D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答案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中,表明了我国国家性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选项ABC均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此知识点在宪法学领域中属常规考点,考生应准确理解掌握。15.【参考答案】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内容。16.【参考答案】C【考点说明】本题考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17【参考答案】ABC【考点说明】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

14、物主义哲学的区别。【答案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区别的根本之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大发现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故AC可选。另外,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故选项B也可以选。正确答案是选项ABC。18【参考答案】BC【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答案解析】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主体是指从

15、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和客体是任何实践活动都不可或缺的。所以选项BC正确。实践是人的活动,因此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就不可能存在实践活动。因此选项A错误。艺术活动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所以,选项D错误。19【参考答案】ABC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答案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在三大规律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实质作用,选项ABCD都正确说明了其原因,为正确答案。20【参考答案】AB【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含义。【答案解析】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

16、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A、B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是正确选项。C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和最终确定性,将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D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惟一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惟一性是从最终根源性意义上说的,逻辑证明是立足于实践证明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证明的补充。21.【参考答案】BCD【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的原因。【答案解析】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