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

上传人:松**** 文档编号:177112356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1、鳜鱼生活习性: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在水温7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池塘养殖中,鳜鱼常卧于水底,隐藏于较浅的穴中。2、鳜鱼食物食性:肉食性凶猛鱼类,孵出后开食就以其他鱼类的鱼苗为食,喜食活饵料,饥饿时自相残食,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 7080其他养殖鱼类的鱼苗,所食饵料鱼的规格,只依其口径能吞吃,而不论鱼体的长短。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种类多样且丰盛时,常选择体型细长、鳍条柔软、个体较小的鱼类为食。成鳜易吞食的最大饵料鱼的

2、长度为本身长度的60,但以 2636者适口性较好。3、鳜鱼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适口、充足,生长较快。网箱中饲养的 1冬龄鳜鱼,平均体长为31.68厘米,相当于天然水体中3冬龄鳜鱼的体长。2龄前的鳜鱼比高龄鱼生长快,而1龄鱼又快于2龄鱼。鳜鱼冬季并不完全停食,仍持续生长,但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减缓。4、养殖鳜鱼池塘面积:面积以46亩为好,最小不小于1亩,最大不超过10亩,池塘面积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池塘面积过大,饵料鱼相对分散,不利于鳜鱼的摄食。池塘背风向阳,东西走向,长宽比3:2,底质平坦,砂质壤土,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挖池塘,水深1.82.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

3、排水方便,以江河和湖库水为优,最好有微流水。鳜鱼苗种入池前,要彻底清塘消毒并安装增氧机。5、养殖本池饵料鱼生产:鳜鱼放养前15天,将消毒后毒性消失的鱼池每1亩放入饵料鱼水花6080万尾/亩,将池内饵料鱼培育到1.22.0cm/尾。6、鳜鱼苗下池时间:池内饵料鱼培育到1.22.0cm/尾时刚好为鳜鱼放养后提供充足适口的前期饵料鱼,池塘四周投放适量水花生、水葫芦供鳜鱼栖息。以后控制饵料鱼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41/3。7、鳜鱼放养密度与规格:每1亩放养35cm/尾的鳜鱼夏花鱼苗10001200尾/亩。8、饵料鱼配套生产:鳜鱼主养池内的饵料鱼,在正常情况下可供鳜鱼1个月内的摄食,通过1个月的饲养,鳜鱼

4、体长一般可达1114厘米。配备的饵料鱼池(34倍于鳜鱼养殖池)中按照鳜鱼饵料系数1:45的要求,利用多塘优势,采取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养殖方法饲养饵料鱼,控制饵料鱼的体长为同期鳜鱼体长的5060%左右,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以便鳜鱼摄食。9、鳜鱼最适生长水温:鳜鱼生长水温1830,最适水温2328,在此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10、饵料鱼投喂:在养殖期间可根据水温变化采取间隔投喂饵料鱼的办法,前期及后期710天投饵1次,中期(7、8、9月高温阶段)每57天投饵1次。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为追逐饵料鱼会消耗过多的体能,不利生长;过密,会增加总耗氧

5、量,将引起鳜鱼缺氧浮头,不利鳜鱼生长。11、饵料鱼投喂量:每次投饵量为鳜鱼总量的810%,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之比为1:510。饵料鱼投入鳜鱼池后仍有一段生长时间,可酌情投喂少量精料。12、水质管理:鳜鱼喜清新水质,耐低氧能力较差,加强水质管理十分重要。在鳜鱼苗放养前,应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清澈,然后放入鳜鱼苗。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610月每隔1520天左右每亩使用2025斤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保持pH值78,以利于鳜鱼的摄食生长。13、分期注水、换水:放养初期,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量为池水量的1020%,至7月上、中旬,逐步加深池水至1.5米以上,7月中旬至9月,随着水温升高一般每2个星期尽量换水一次,掌握水体透明度在3040cm,小于30cm时应更换池水1/41/3,若经常保持循环水状态则更好,使水中溶氧量始终达4毫克/升以上。4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