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709455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近年来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理解真题写人的散文(2013 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何容何许人也 老 舍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

2、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 。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

3、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

4、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

5、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一九三五年十二月11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答案】点题;引领全文。 (每点 2 分)【解析】这句话,是对文题的回答,所以是点题;同时引出后面的“何容兄” ,从而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评价】本题属于“作用题” ,答案应涉及两大方面“内容上”和“结构上” ,但所给答2案只是结构

6、方面的,不涉及内容方面(当然,有人将“点题”视为内容) 。而且“引领全文”似是错误答案,因为若是引领全文,则全文得写“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然而下文却不是这么写的。所以答案应该改为:内容上:是对何容等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 。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 (1 点 1 分)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 ,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4 分)【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 (1 点 1 分)【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

7、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 ,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评点】此题其实是人物形象题,文章虽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当时的口语化色彩,与我们相距有点远,但亦是容易读懂的,因而不存在答题难度。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 分)【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解析】 “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 ,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

8、” , “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 。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 , “何容是何容” ,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评点】此题有两问:第一问实际是含义题;第二问仍是人物形象题。回答这两问,题干提示联系文中两处画线句,其意在给考生以作答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因而其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在审题上是否能审题准确。14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6 分)【答案】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暗示了何容对时

9、世的失望。【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子的含义,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评点】此题出得是相当巧妙的,因为在必修教材中有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意而为之?不过答案和应放在一起来答,这样似乎更好些。【总评】这篇散文选得有点出人意料,甚像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设置很讲人文关怀,处处给予提示,不设置审题障碍,这是继 2012 年高考以来的所体现出的命题者越来越广阔的胸襟,值得称赞!但第 11 题,在答案的设置上是有些问题的,恳请命题人能关注或者深入一线教学,让命题跟实际教与学贴合得更紧一些!小说(2012 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邮差先生1请简要概括

10、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 分)3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 分)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 分)1 【解析】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32.【解析】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分析略)3.【解析】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

11、穷。【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4.【解析】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

12、情风格。【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 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2 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3 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4 题要揣摩写作主题。【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小说(2011 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这是你的战争!”1文中第 3 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 分)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

13、,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6 分)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 分)1.【答案】 (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解析】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 、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3.【答案】 (1)学生形象:同时高材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

14、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解析】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4.【答案】 (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解析】 (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

15、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4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小说(2010 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溜索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分)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 分)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 ,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

16、下看”为内心感受。2.【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 ,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3.【答案】(1)“懒懒”地说话、 “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 “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