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

上传人:一招 文档编号:177069395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2011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

2、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解说2011年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命题沿用了新课标卷一直以来的新材料作文形式,给材料而不给话题,让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内容承袭关注社会生活的思路,但不再暗合热点,而是如2008年全国卷“汶川地震”一样,直指时代热点“中国崛起”,体现出紧贴时代脉搏的命题特点。两段文字,第一段陈述材料、陈述事实:中国崛起受到世界高度关注。第二段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概述中国巨大变化、突出变化中中国公众感受最深的6个方面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命题人要

3、求考生写出对变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命题意图十分明确,审题难度明显降低。但此题入手容易,要想有深度、有亮色却不容易。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大题化小,一点切入,通过身边事物的变迁、某些领域的变化,以小见大地反映整个社会的巨大发展;善于思考的考生还可以辩证分析,挖掘原因,反思不足,倡言建议,展示自己的思维深度或广度。考生可以大唱赞歌,写中国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影响等等;考生也可辨证思考,理性思考中国崛起的原因(忧患意识),在正面肯定崛起的同时,指出问题,理性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国崛起。考生只要能围绕中国崛起六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来选取一个角度或若干角度,集中笔墨,或化虚为实,或化大为小,或小中见大

4、等均可。即使考生在文章中没有明确提到中国崛起或关于六个方面的词语,但所列举事实暗含以上内容的,仍是可行的。这样的作文要一视同仁,只要主流价值观是肯定的,不能死抠篇幅。今年的命题高扬新课改的旗帜,稳中求变,饱含命题智慧;文以载道,有尊重考生的自我体验上升至家国之思,家国责任,更加重视对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拷问,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新课标精神。综观材料透视意蕴,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围绕材料内容与含意作文: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浓墨重彩赞颂。可写中国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影响等,也可辩证思考,在正面肯定崛起的同时,指出发展中的问题,理性地

5、、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国崛起,只要主流价值观是肯定的,就可以进行深度思辨。围绕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来谈,集中笔墨、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小中见大等均可。在谈中国崛起时围绕六个方面中的几个方面来谈也可。在文章中没有直接明确谈到六个方面的词语,但所列举的事实暗含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可。以上四种情况均属符合题意,内容项均放在一、二等里面。如“大国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腾飞吧,祖国”等。区分度主要体现在表达上:构思精巧、语言流畅、有创意的,归到一等;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归到二等。文章只要从材料出发,不轻易判跑题,如谈“变化”,在内容上属基本符合题意,归到三等。一味否定中国的崛起,

6、违背了命题人和材料的主要意图,不顾中国崛起的客观事实,一叶障目,分不清主流和支流,大谈中国的弊端,如大谈腐败、诚信缺失、食品安全等,内容项在三等以下给分。内容与材料完全没有关系、另起炉灶的,内容项归入四等。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贵在坚持”“沉默是金”“努力+方法=成功”等。宜总体把握,对照评分标准各项综合考量给分。优秀作文(郑州九中特级教师张村田老师点评)祖国啊,我为你骄傲!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是您亲吻大地时的姿态;那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是您傲然挺立时的高度;那沧浪急流的黄河长江,是您激情澎湃时的热血。祖国啊,我为您骄傲!为您那饱经沧桑却依旧灼灼其华的大好河山,为那历经千年却依旧鲜活生

7、动的中华文化,更为您今日呈现于世的泱泱大气!祖国啊,我为你骄傲!为您那屹立于东方却威震于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当几内亚海的海盗叫嚣着张狂时,是您派出了数百人的维和部队保护了过往的船只;当海地的地震仍旧频频不止时,是您派出了数支救援的部队为废墟下的生命点亮了希望的火种;当金融危机的风暴袭卷整个世界时,是您用沉着冷静的姿态力挽狂澜于紧急之时,稳住了经济的平稳和安定。祖国啊,我为您骄傲!为您那对儿女关心备至的深情之真。为了让农民也能够买得起家用电器,您施行家电下乡补助政策来为其开路;为了让那些贫穷的孩子也能接受到知识的浸润,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来为其铺道;为了让打工人员也能有个温暖的栖身之地,您执行“公

8、租房”收费标准来为其保障;为了让空巢的老人重拾家庭的温馨幸福,您出台法律条文,将“常回家看看”的希望写进字里行间。祖国啊,我为您骄傲!为您那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之快。昨日破旧的工地棚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廉租房”;昨日的泥泞小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条条坚硬的柏油马路;昨日的废置荒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行行葱绿挺拔的树木。大山的深处,洁净的自来水取代了苦涩的雨水;山谷之中,宽阔的路径取代了狭窄的山道;草原之上,青砖白瓦的房屋取代了破旧的毡房。祖国啊,我为你骄傲!我多想以流水为声调,为您演绎出一首三音八叠的乐曲;我多想以清风为笔墨,为您描摹出一张盛世和谐的图景。我

9、多想以明月为标点,为您书写出一段永世不朽的诗篇。祖国啊,我为你骄傲!简评:难得该考生浪漫主义豪情喷薄而出,万里长城、珠穆朗玛、黄河长江都成了作者引吭高歌的时代音符;非黄钟大吕不足以抒发万丈豪情,非厚地高天不足以寄托江山之爱;作者立意宏大,格调高远,高屋建瓴地用密集的意象铺排,避免了空泛空洞,形象地勾勒出中华大地崛起的瑰丽景象。自标题至正文,紧扣“祖国啊,我为你骄傲” 如多重奏反复咏叹,中心得到集中强化。尽管个别语言还稍显稚嫩,但在考生文章中已属佼佼者。中国科技的奔腾之心惊闻中国崛起排在全球十大新闻第一位,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科技的腾飞。曾经,一穷二白的我们造出了自己的飞机大炮,造出了自己的东方

10、红卫星,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那昔日的辉煌更加激励如今奋斗着的我们。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神舟六号、七号、八号的顺利发射和返回,无数科研人员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回报,此时,胡主席的慰问和祝贺更是鼓舞他们为中国的科技进步鞠躬尽瘁。国家主席亲自为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这对获奖者是何等的荣誉;国家鼓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很好的保护了大家的知识成果。国家政府的支持为科技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中国科技的进一步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文革之后,中国重新恢复了高考,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使中国人民整体的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大学的兴建、教育的普及

11、宛如一场细雨,滋润了中国人民渴望知识的心灵,也为科技的发展培养了浩浩荡荡的生力军。华人在国际科学界也频频获奖,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前段时间,钱学健获诺贝尔奖,更是激励了不少人。随着教育的发展,我相信中国肯定能出现爱因斯坦、霍金式的“大家”,也许他身处国际科技前沿,但他一定会从中国教育中获得营养。中国的经济腾飞也为科技进步提供了雄厚基础。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二,为中国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人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奖金高达500万元,同时对各种科研活动的赞助、政府的专项拨款,都为科技工作者做好了后勤保障,使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在科研领域任意驰骋。赞颂功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省。中国

12、的科技固然进步了许多,但因底子薄,故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虽然研制出了歼20,但这只是开始,而外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虽然我们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但外国早已建立了空间站,探索宇宙几十年了;虽然我们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许多设备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离科技强国还有一段距离。现在的我们不应骄傲,而是继续努力,脚踏实地走向科技强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给中国科技一颗奔腾的心,走复兴强国之路。简评:想面面俱到写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想再有深度,那是800字的考生文章无法胜任的。作者抓住中国崛起的一个方面科技发展,写自己“所感”,重点突破,无疑是聪明的选择。写科技发展,抓住国家领导重视、教育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支持三个方面,最后再辩证的认识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层次清晰,能围绕中心。每段都能选取鲜活典型的事例,加强了说服力,也避免了阐述的大而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