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69080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_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来源课 件 5y K J.Co m 第六十一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学策略】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2【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旧知识导入。谁知道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

2、议和补充。有时候平均数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的集中趋势,因此需要新的统计量,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新的统计量。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二、学习新课。1、出示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统计表: 理副经理员工 A 员工 B 员工C 员工 D 员工 E 员工 F 员工 G 员工 H 员工 L月工资 30002000900800750600600600600650500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示工作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水平?3、用平均数为什么不行?(月平均工资 1000 元可是大多数员工根本达不到,因此不合理)4、引入中位数和众数。将工资从小到大排列去中间的一个就是中位数;出现一组数据中次数最多的成为这

3、组数据的众数。3注意: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三、巩固目标。1、认一认。 2、试一试。这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怎样求它们的中位数呢?引导学生讨论。3、教师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书的平均数。四、课堂总结,教师评价。六、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学反思第六十二课时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课【教学目标】4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力

4、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学策略】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名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二、练一练。1、第一题。指名读题,独立计算平均数,并说出它们的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2、第二题。先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找出众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平均数不合适?3、第三题。独立计算,同桌交流。三、小调查。5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的分时,往往先去

5、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的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课第三题40 厘米出现的次数最多40 是众数教学反思 第六十三课时练习七的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6用。【教学策略】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二、教学练习七。1、第一题。、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2、第二题。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3、第三题。、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7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

7、适时引导。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四、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练习七的练习课第三题 甲:(7+7.6+6.4+5.6+4.8+3.2)5.8(万元)乙:( 2+2.6+3.6+3.8+4.6+5.6)=3.7(万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教学策略】8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 。回顾

8、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二、练习1、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2、第 2 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答案: 150085%=1275 元, 160080%=1280 元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3、第 3 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三、总结。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四、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分数乘法: 意义 计算方法9分数除法: 意义 计算方法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 第

9、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 。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二、练习1、第 4 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

10、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102、第 5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3、第 7 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三、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2/9=4277/9=427=549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 549 毫升。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1、: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11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二、练习。1、第 9 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

12、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答案: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 x 元。80%x=2800x=280080%x=3500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 3500 元。122、第 10 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答案: 175960=18%3、第 11 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答案: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13、操 场:3000020%=6000(平方米)食 堂:300002.5%=750(平方米)花 坛:300000.03%=9(平方米)空 地: 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三、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 x 元。80%x=2800x=280080%x=3500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 3500 元。13教学反思总复习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4、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二、练习。1、第 12 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142、第 13 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

15、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3、第 14 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答案:(1)升、 (2)立方厘米、 (3)毫米。4、第 15 题。第( 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 15 个面需要涂漆,再用 155050=37500(平方厘米) ;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第( 2)题,5050504=500000 (立方厘米)

16、5、第 16 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 平方厘米、高是 0.5 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6、第 17 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0.0162(立方米)15=0.02(立方米)(2)0.0240=0.8 (立方米)(3)0.8365=292 (立方米)7、第 18 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 10 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8、第 19 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