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84314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更热烈欢迎优秀有志学子加盟共谋其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高安邦教授新年伊始,我院申报的热门新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获得批准,今年拟单独招生。它终于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老专业的捆绑和束缚之中彻底解放分离出来,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新生!消息传来,我院师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作为多年来一直在为它的可持续发展而奋力疾呼的一名“机电”专业老教师,我既为之而引吭高歌;又更热烈欢迎优秀有志学子加盟共谋发展!(一)“机电一体化”就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高新技术。它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

2、虎添翼,超越了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的范畴,进入了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微机数字化和远程网络化控制的新事时代,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因此, “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带动了传统机械工业的一场新的革命。其典型产品为: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新型武器装备和作战指挥系统、高精尖的航空航天飞行器、以及用微电子(尤其微机)技术装置了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动力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等。这些都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核心和应用成果集中体现。落后就要挨打,机械工业要争生存、求发展必须走“机电

3、一体化”之路。因此,世界各国都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争相抢占这一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也不甘心落后,也参加了这一高新技术的争夺战。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 863 计划也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技术重要发展领域。然而和世界上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美国敌对势力胆敢轰炸我国大使馆和撞毁我国军用飞机;日本敌对势力拒不承认侵华历史,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次制造反华事端,妄图复活军国主义;台湾地区陈水扁当局行为时隐时现,妄图分裂祖国;。也都是由于我国综合实力和军力还不够强大、技术落后、说话底气不足不硬气所致。面对当今

4、世界高新技术激烈竞争和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感到身上责任重大。要富民强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要紧紧抓住这历史赋予的千年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二)一种新技术的兴起,必然会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机遇!谁能抓住这千年难逢的大好机遇,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谁就能赢得主动和大发展!为“争生存求发展”不少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我校在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斐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从事着“机电一体化”新学科的教学发展和科研开发两个方面的工作。在教学方面,从 1985 年起我们就在“机械设计与

5、制造”专业开设“设备电气控制”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不久我们就申办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专和本科班,每年绝大多数机械学科的本科生在分专业时都争相选读“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如机械 99 级:两个“机制”班、两个“机设”班、五个“机电”班(其中两个班还为 45 人) ;我校还是“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黑龙江省的主考学校;2000 年 9 月我院申报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满票获得通过,2后来又申报成功了“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点,每年绝大多数机械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又争抢着报考“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研究生,如 2000 年我院增招的“机电”专业研究生中还有来自“电气自动

6、化” 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十多年前就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教研室,一直承担着专科生、本科生、夜大生、工学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和社会力量办学等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已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即精通机械又熟悉电子与电控技术的机电结合的高级复合人才,深受社会的欢迎!在科研方面,从国家“七五”计划开始,我们许多机电专业教师就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其中还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完成科研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到款数百万元;其研究成果多属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多数正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我们还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所” 、 “数控机床和

7、机械 CAD 研究所” 、 “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 “LONWORKS 现代智能测控网络系统研发和培训中心”等等,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基地。强有力的科研开发更促进了该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大发展。然而在我院,由于“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长期一直被捆绑、束缚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传统老专业之中,严重限制了它的可持续发展。 “机械”学院要振兴和发展,必须大张旗鼓地突出“机电”结合为主要改革特色,独立增办“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赵洪副校长在去年申报新专业会议上说:“多年来凡是申报“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的,只有一个师范院校的申报国家没有批准,其他申报全都批准了。 ”这说

8、明国家是多么欢迎和需要该新专业!可是我们是哈尔滨的理工科大学,我校的特色项目还是:“依托机电行业、立足龙江,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 。而我校“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都已开办了十多年;“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的工学和工程硕士学位点也都已申报成功了五年,硕士研究生也送走了多届;我们现在才申报该专业,今年才算有真正独立自主招生权的“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新学科建设上的一大失误!(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其 “主体”是机械, “核心”是控制和计算机。发展“机电一体化”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有“传感检测技术” 、 “信息处理技术” 、 “伺服驱动技

9、术” 、 “自动控制技术” 、 “接口技术” 、 “精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 ,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要开办“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就必须针对其关键技术,按照国家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开展教学。国家现阶段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为:两个层次:一是狠抓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集中人财物力抓紧抓好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开发应用;三个重点:数控装置、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第二代电力电子产品系列;八类产品:经济型数控系统、中档数控系统、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发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智能化仪表、电力电子产品;四项配套产品和技术:集成电路、

10、传感器、CAD 与CAM、CAT;一个前沿技术:智能机器人。没有相当数量和相应质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就没有“机电一体化”事业的发展!它与传统老机械的不同在于增添了检测和自动化控制(即测控)等核心精尖技术,赋予工业产品更多更好更新的功能和柔性,是硬结构和软技术相互协调统一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既区别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又不同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机械结构设计、固体力学、切削原理,缺乏电子与控制技术;后者的理论基础是电力电子、电机传动、测控与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计、力学分析涉及较少;这两类专业都很难适应对现代化高科技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开发和改造,更难胜任大量引进先

11、进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要开办“机电一体化” 新专业,就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教学改革,紧跟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张旗鼓地开展“机电一体化”新技术与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教学,3及时培养出大批“数控装置” 、 “智能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社会能不欢迎?我们的教育能不兴旺发达?! 现在的问题是我院的现行课程设置不是“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格局,还是传统老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 “电气和计算机”类课程的比重远远不够,甚至比合校前原“哈电工”的传统老机械专业时还要少;更没有跟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纵观 2002 年教学计划,且不说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社科经管类

12、偏多,单就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来分析。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计 15 门、共 870 学时:机械类 11 门、共 616 学时、占 70.8% ;电气及微机合在一起才 4 门、共 254 学时(电工技术 68、电子技术 100、微机原理与应用 40、机械系统控制 45) 、占 29.2%。专业平台课 5 门、共 238 学时:机械类 4 门、共 184 学时、占77.3%;机电结合类 1 门(数控技术) 、54 学时、占 22.7%。专业方向课 3 门、共 102 学时:A(机械设计)方向和 B(机械制造)方向全为机械课程;C (机电)方向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36 学时;机电传动控制 34 学时;

13、机电系统设计 34 学时。实习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共 22 周:机械类 19 周、占 87%;电控类 3 周、占 13%。这样的课程设置不是“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安排,搞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为了检验“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每年中央电视台都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技术对抗赛” ,哈工大、哈工程、哈科技学院都派出了强有力的代表队,进行了代表各自教学水平的精彩表演。 “机器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重要的专业课,需要高精尖复杂的电控和计算机技术,也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办学水平;中国一汽焊接线上 60 多台焊接机器人日夜不停地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创造着丰富的经

14、济效益,而目前我院“机器人技术”本科教学仅有 30 学时的任选课,且为纸上谈兵,我们造不出机器人参加对抗赛!现行课程设置“电控和计算机技术”的学时太少,更缺乏高新控制技术的教学内容,搞不了高精尖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已获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教育也已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高速度发展;必须重新修订“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按“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格局安排教学!(四)“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申报是成功并开始独立招生了。可是要真正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能留住人才。由于长期在

15、第一线的普通专业技术教师教学工作量偏少、待遇偏低(不少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学时奖金为零,每月开资不到 1000 元钱) ,而使我们“机电” 专业的能人流失太严重了,已先后有十几位“机电能人”离校出走;也正是由于长期在第一线埋头钻研专业技术待遇太低不合算,许多高学历高职称年青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都纷纷去应聘当“官” ;而象雷院士、张礼勇、李振加、于惠力等终身一心埋头钻研专业技术的老先生也就越来越少了!。要真正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目前最急需紧缺的是需要能够在第一线一心埋头搞钻研、淡薄金钱名利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对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提出几点建议(1)机械学科要振兴发展必须走“机电”结合

16、之路、独立办好“机电一体化”新专业。(2)要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就必须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真正按照 “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安排教学。(3)要办好“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必须提高一线专业课教师的工作量和生活待遇;真正做到政策、感情、事业、环境、条件等留人;这里不仅是要用政策吸引外来人才,更要能留住现有人才,机电专业的能人流失太严重了,不能再流失了!(4)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申报成功开始独立招生了,要真正让“机电一体化” 新专业腾飞起来,关键还在于学校及学院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扶植和支持! 4(五)本人一生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热爱“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曾为它的初期创建而竭尽全力拼搏过;也为它的可持续发展而高歌呐喊过;我院机械专业面临生源及生存危机、 “机电专业”落后的现状、不能得到高速可持续发展及大批能人的先后流失也让我心碎和痛心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天在“机械电子工程”新专业申报成功,开始独立自主招生的可喜可贺的时刻,我再为它的发展而高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