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84292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家坪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共 50 分)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 3000 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孔子拥有 3000 弟子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A适应争霸需要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扩大教育面C便于施展政治包袱 D提高思想方面的地位2下列先秦思想家中,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3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哪家学派?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

2、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5. “父前行,子踵后。路遏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

3、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上游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 提出“工商皆本”C. 主张“经世致用” D. 批判君主专制7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保持了长久生命力,主要得益于(1)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2)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3)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4)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1) (2) (3) (4) B(1) (2) (4) C(1) (2) (3) D(2) (3) (4)82007

4、年 12 月 16 日,泰山荣膺我国首座“中国书法名山” 称号,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右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为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9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10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图 1 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真实的景象 B 个人的情感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1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

5、其中准确的是:A. 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 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12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13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

6、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冲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根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15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最重要的贡献是A 翻译了外国书籍 B抵御了外来侵略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使人们认识到清政府的落后16对中西方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

7、,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17以下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1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19历史学

8、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0近代历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汇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文明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以下史实有误的是:A. 大兔子:1917

9、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 “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 中兔子: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 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 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120 世纪初,在上海和东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兴起了一股创办报刊的热潮,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据此判断,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其宣传内容的是22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

10、“赛先生”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3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24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 BC D2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4)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A.(1) (2) (3)

11、B.(1) (3) (4) C.(1) (2) (4) D.(2) (3) (4)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26.(12 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 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 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 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

12、矣。顾炎武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 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6 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 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 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 分) 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秀才) ;三试於乡,不售

13、(不第。未考取) 。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gu 阅读) 。善医,即以医自居。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6 分)材料二 时珍曰: “蘋,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沉者为蘋。曜仙谓白花者为蘋,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蘋,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泰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蘋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

14、十九卷草部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花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 ”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李时珍认为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3 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3 分)这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治学态度?(1 分)材料四 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凡例(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药物分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