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76822927 上传时间:2021-03-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xx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 xx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心得体会。欢迎借鉴。xx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心得体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xx 年 3 月 15 日通过,从xx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该法开宗明义指出,制定本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

2、复杂的民事问题, 必将在建设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彰显法治的效应和威力,当然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然而,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有效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理效果。结合民法总则的有关条文,作些粗浅的解读。例如,第一章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所有这些规定,都是对民事主体提出的法律要求,都是2020 民

3、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对民事主体行为规范的一种限制。 说直白一点,就是民事主体在维护自身民事权益的同时,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得打无端官司,不得打昧心官司, 不得打以势压人的特权官司, 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吗 ?没有公平、诚信、诚实、公序良俗这些道德要求作为基础,那么,打民事官司是没有意义的。反过来说,违背了这些道德准则和要求, 民事官司也不可能真正体现公平正义, 甚至有损于公平正义,玷污了法律的尊严。再例如,民法总则第八章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修理、重作、更换 ;继续履行 ;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 ;消

4、除影响、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等十一种。可以说,只要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做人做事只要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 以上这些法律官司是可以避免或杜绝的,起码可以大大减少。 但是如果大家都没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没有守住道德底线,这些情形的法律官司便会随时产生,大量产生,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人品人格,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不去侵害别人的名誉,不去做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良心的事情,就不存在为人家恢复名誉、向人家赔礼道歉的问题。订立条约的双方,谁都讲诚实,守信用,生意不成友情在, 出了问题好商量,支付违约金就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就不会闹出法律官司。再者,承担民事责任也是需要道德作支撑的,

5、不讲道德,牛皮写字都白搭。又举例,你家建房子要埋设排污管道,需要在邻居家门前的水泥地板上挖了一条深沟,邻居讲道理,讲风格,主动让你做成了。你埋好管道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就应该把沟给填平,主动恢复水泥地板的原状,做好了,双方都眉开眼笑,相安无事。然而你却只图自己之便,置别人利益于不顾,这本来已经缺德了。人家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按照法律规定,让你恢复原状,你却置若罔闻,置之不理,这不仅加剧双方矛盾,甚至会引起公愤,实属社会公序良俗所不容。细读民法总则,一共十一章二百零六条,林林总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的威力在于每个公民都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从最简单的一条来讲,民事诉讼的

6、时效和期间计算,大家都知道了吗 ?否则你如何去打官司 ?从这个意义上说, 法律施行之前的宣传、学习和普及很有必要,尤为重要。xx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心得体会xx 年 3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 xx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这为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国家立法规划, 属于我国自己的民法典将于 xx 年问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虽然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律令, 新中国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但 是我国的民法体系一直没能完整地建立起来,而这成为了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这一任务早已上升至国家层次,

7、党的 xx 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民法总则诞生为民法典翻开了第一页。民法总则 共 206 条,全面系统地确定了中国民事活动的基本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规定和一般性规则, 关系到每个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 被誉为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小宪法。 民法总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 增加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内容 ;体现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民法总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完善监护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 ;基于现行民事法律,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

8、行修改, 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绿色原则被确立为民法总则的基本规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民法总则既传承我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又有世界眼光 ;民法总则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民法总则中鼓励见义勇为、 保护救助人, 增加条款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 ;规定英雄烈士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增加恶意诋毁英烈承担民事责任的条款 ;针对中老年人监护问题,进一步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调整了监护人范围、强化了国家监护职能并完善了撤销监护相关规定 ;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由 10 岁调整为 8

9、岁。这些都是建设法治社会、追求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作为普通的民众,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 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法制观念,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从而为推动和谐、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xx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心得体会一、对民法的一些认识。法律是社会的调节器。 任何部门法皆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之调整为使命,民法也不例外。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原因,在于它有自己特殊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就是人格和身份发生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 财产关系就是大陆法系的物权就是以财产为媒介的社会关系

10、和法律关系。 民法的调整方法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 民法调整在于恢复正常的民事关系。 民法的性质。首先民法为权利法,其次,民法为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人社会的宪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民事活动是日常的社会生活,民事社会活动在民法的范围内活动。而民事活动超出了它的范围才与行政法和刑法发生关系。 民事活动是最基本的市民社会的活动,可以说民法具有领先性。民法是私人社会的法, 是民间社会的法非权力社会的法, 是完全平等的法,是调整民事社会的法。它保护的是私权。因此我认为民法是民众之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植根于民众的社会生活

11、,来源于民众的社会实践,与民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诸法之中,与民众利益关系最紧密者,莫过于民法。二、学习民法的心得。学习民法不能只看法条,即使是把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都背下来也是无济于事的, 民法重要的是在对法条记忆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即要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的理解。学民法,要多做练习,对实际上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种途径去理解法条,也就是说在对法条有充足的理解基础上,再去记忆。三、民法的展望展望民法有两个角度, 一是从法本身来看法, 二是从法外来看法。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民法会怎样发展 ?能否如前面所讲, 把市民社会放到核心的地位,把权利本位、私

12、法自治突出来,深入人心,这关系到中国法治化的整个进程,也关系到经济民主化、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从法本身的角度来展望中国民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 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至伦理确实有巨大的贡献,而且更多的是开启了一种民智,提出了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即不要贫困落后的社会主义,要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过上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 虽然这种自由状态现在还受到许多约束, 但与改革以前相比已是极大的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从民法的制度到理念,我们更多地是从大陆法,包括从欧洲、日本的民法典以及中华民国的民法中借鉴对我们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改革有益的东西,结合国情,形成如今中国民法的基本状况。并有了婚姻法、 继承法、收

13、养法、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公司法、票据法等诸多民商事立法,再加上 xx 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当今中国的民法的立法体系不断的趋于健全。但是可能我们中国还是需要一般民法典。 法典化对于民主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治的基本原则是临事制刑, 即事情出现了才制定法2020 民法总则全文心得体会律。而法治必须把规则预先公开。 规则一旦制定,就不光约束老百姓,同样也约束立法者和执法者, 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东西比法更大。 法典就有这样的功能:把所有的规则事先制定出来,公之于众,以此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人们的权益。法典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有文字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人们知道有什么制度, 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 而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成为一种文化, 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自由, 即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民法典不是单行法, 也不是一般的法, 是改革三十多年来法文化的结晶,需要充分的酝酿和准备。 一方面是要加快民法典的立法进程,另一方面要对民法典的制定持十分审慎的态度, 因为这毕竟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完全有理由相信, 稍微长一点的时间,中国也能搞出一部比较好的民法典。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