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史读书笔记(word版本)

上传人:qing****vip 文档编号:176820111 上传时间:2021-03-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史读书笔记(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唐代史读书笔记(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唐代史读书笔记(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史读书笔记(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史读书笔记(word版本)(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史读书笔记 唐代的近体诗本来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当它们不能很好配合时,就不免增减诗的字句来合乐。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 词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注:关于词在何时产生的问题,目前文学史研究者的说法尚不一致。我们根据崔令钦教坊记和旧唐书·音乐志的有关记载,以及初盛唐时期出现的个别词调,如沈全期的回波乐、唐玄宗的好时光等,认为它在初盛唐产生是比较可靠的。)、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词即歌词,它跟乐府歌辞的辞是一个字,本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这就是我们今天用以跟诗或曲对称的词。 词有许多

2、调子,每调有一个名称,如菩萨蛮、念奴娇等。由于配合不同的乐曲歌唱,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比之五七言诗,词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子都长短不齐,因此又称为长短句。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二阕,称为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也有不分阕的单调,如十六字令、望江南等小令。至于分作三片、四片的长调,如瑞龙吟、莺啼序等,就更少了。 配合词调的音乐主要是周、隋以来从西北各民族传入的燕乐,同时包含有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清商乐。燕乐的乐器以琵琶为主,琵琶有二十八调,音律变化繁多,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长短句的歌词就应运而生。旧唐书·

3、;音乐志: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所谓里巷之曲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俚曲小调,如渔歌子、望江南等。所谓胡夷之曲是当时外国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乐曲,如苏幕遮、菩萨蛮等。这些胡夷里巷之曲在城市流传过程中既不免渗入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在乐工、歌伎的传唱过程中,音乐上也不断得到加工和丰富,这就使词在情调上初步具备了自己的特征。 因此象浪淘沙、雨霖铃、抛球乐等曲词原来都是七言绝句体,后来却演变为长短句的词调。同时,在文人撰写那些胡夷里巷之曲的歌词时,又往往依照近体诗的声律要求来写。这样,词在内容、手法和声律上都显著地受到近体诗的影响,从中晚唐开始就是如此。 词由于要配合曲调歌唱,音律、字句都有比较严格

4、的规定。比之篇幅长短、字声平仄都较少限制的五七言古体诗,它特别不适宜于曲折叙事或倾泻诗人的深哀积愤之作,尤其是初期流行的小令词。然而词在配合乐曲歌唱的过程中,继承并发展了近体诗的声律成就,因此音乐性比较强,虽然今天它已不能合乐歌唱,读时仍容易琅琅上口;而词调的上下分阕、反复吟唱的形式,又比较适合于一些触景生情或今昔对比的抒情小诗的写作。这些又进一步形成了词调的特征,使它成为在五七言诗以外另辟蹊径的一种新诗体。 唐开元、天宝年间崔令钦所著的教坊记记录当时流行的曲名三百多种,有不少跟后来的词调同名,可能在盛唐以前民间已有词调流传。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其中仍有少数文人的作品)。

5、敦煌曲子词里如感皇恩四海清平、献忠心臣远涉山水、失调本是蕃家帐等首,反映了国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引起少数边疆民族倾慕的情况。又如阿曹婆本当只言三载归及失调良人去住边庭二首,反映了人民对府兵制的不满,而府兵制在开元二十五年就废止了,因此这些作品可能是盛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但其中更多作品反映了战争频繁、边疆多故的情况,且涉及黄巢起义、敦煌归义军保护西疆等历史事实,可推知是中晚唐的作品。如其中一首菩萨蛮: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这词写被蕃部隔绝的边疆将士企图重返祖国,表现他们的爱国思想,在当时是有现实意义的。 随着封

6、建社会的进展,妇女们愈来愈不满于她们的处境,这些民间词调又有不少是歌妓传唱的,自然就较多地唱出了她们内心的不平。如下面的两首望江南。 莫扳我,扳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去那人扳,恩爱一时间。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注:望江南第二句,正调原为仄仄仄平平的五言句,这句虽作六言,但因为其中的一个字(如遥字或似字)在念唱时可以轻声带过,而不致影响正调的音律。发展到后来的散曲和戏曲,就叫这些在正调以外的字作衬字,因为它是起了衬托正调的作用的。)。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这两首词通过民歌惯用的比兴手法,或托物寄意,或触景生情,表现妇女的不幸命运。前首词里那任人扳折的杨柳

7、更是当时受尽侮辱的妓女们的确切比喻。又如抛球乐: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这首词不仅写出少年公子的负恩给她们带来的痛苦,写出这些共同处在受损害地位的姊妹们的互相同情和支持,还写出她们在痛定思痛时的提高认识。那是前此乐府民歌里所少见的。 敦煌曲子词题材比较广泛,除上述内容外,还有写商人、渔父、书生等各类人物的作品。其中还出现了歌颂皇帝功德的四首感皇恩,夸耀菩萨灵异的六首苏幕遮,以及类似医生汤头歌诀的三首定风波。这些词的内容很少可取,但可以看出当时词调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敦煌曲子词的艺术成就也很不一致,但其中少数优秀作品总是想象

8、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厚,而语言通俗生动,具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共同艺术特征。所不同的是在格调方面已明显看出近体诗的影响,虽然比之同时或后来文人之作,声律还不够严格,艺术上也比较粗糙。 中唐前后,由于民间词的广泛流传,一部分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 在唐代文人词中,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是较早的作家。张志和的渔歌子五首,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与盛唐山水诗人的作品有其一致之处。如它的第一首: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韦应物和戴叔伦的两首调笑令是最早的描写边塞景象的文人词。韦作是: 胡马,胡马,

9、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戴作是: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韦词里的胡马实际是一个远戍绝塞、无家可归的战士的象征。戴词更通过雪月交加的场景,衬托出久戍边疆的兵士的愁恨。这些作品又使我们联想起盛唐边塞诗人的作品,虽然情调上已没有那么悲壮。 就韵位的富有变化、声律要求的严格,以及句调的更为长短参差看,韦、戴二词继承了近体诗讲究声律的精神,而摆脱了近体诗句度整齐的形式,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词调的特点。这对后来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白居易、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写词较多的作家。他们的词里

10、有些描写爱情的作品,如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刘禹锡的萧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既流转如珠,又含意不尽,它表现民间词调的本色,同时看得出这些优秀诗人的加工。又如白居易和刘禹锡的两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巴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频。 则通过自然景物的烘托,直接袒露了诗人的襟怀,离开民间歌词的情调更远了。 跟唐代民间词一样,初期文人词的题材也比较广泛;虽然他们还较少地以写诗的手

11、法写词,除了少数作品外,较多在艺术上适应词调的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是有待于后来词家的探索的。 下列两首词,相传出于李白之手,事实并不可靠。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这两首词的题材是习见的,但意境阔大,情感深沉,出于中晚唐许多文人词之上。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走向没落的唐帝国的最好写照,它在封建历史时期曾经感动过许多人。从这两首词所达到的高浑纯熟的艺术境界看,前人说是李白的作品,虽查

12、无实据,却也是事出有因的。 第二节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 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温庭筠(8?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温庭筠的诗虽不能和李商隐相比;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他在词创作的艺术成就上

13、却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温词现传六十多首,比之他的诗,这些词的题材更狭窄,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如下面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相传唐宣宗爱听菩萨蛮词,温庭筠为宰相令狐掏代写了好多首,这是其中的一首。他在词里把妇女的服饰写得如此华贵,容貌写得如此艳丽,体态写得如此娇弱,是为了适应那些唱词的宫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当时没落王朝醉生梦死的生活。它上承南朝宫体的诗风,下替花间词人开了道路。从敦煌词里的十五首菩萨蛮看,题材相当广泛;可是在温庭筠以后,晚唐五代词人填这个调子的不少,风格上就一脉相传,

14、离不了红香翠软那一套,可想见他影响的深远。 温庭筠的部分描写闺情的词,如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又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表现妇女的离愁别恨相当动人。由于温庭筠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对于那些不幸妇女的处境还有所同情,通过这些不幸妇女的描绘就流露了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他在词的意境的创造上又有特殊成就,因此这些词在过去时代曾赢得某些不幸妇女和怀才不遇的文人的爱好。 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

15、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个色彩鲜明的小镜头,它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凄清景象,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辜负了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此外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等,是同样的例子。和上面的艺术特征相联系,他在表现上总是那么含蓄。这比较适合于篇幅短小的词调,也耐人寻味;但往往不够明朗,甚至词不达意。最后是字句的修饰和声律的谐协,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这些探索,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温词题材的偏于闺情,表现的伤于柔弱,词句的过于雕琢,也带给后来词人以消极的影响,所谓花间词派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