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78235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龙的传人1、写出 5 个带有带“龙”字的成语:2、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4、关于龙的传说,西方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大人们这样说1、课文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正在腾飞崛起的中华民族。爷爷 怎样说的? 奶奶 怎样说的? 爸爸 怎样说的? 妈妈 怎样说的? 老师 怎样说的? 叶公好龙1、这一则寓言教育人们做人应该 。用来讽刺 。常常用来比喻 。2、叶公喜欢什么样的龙?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3、当见到天龙来的时候,叶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4、他到底喜欢什么?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

2、神奇的书1、这首哲理小诗以比喻(战舰、坐骑)热情地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2、书的神奇表现在:博大精深、质朴无华、所有的人在书的面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3、 “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书那样博大精深,书蕴藏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的人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俗的人变得文雅,能使一个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能使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变得志趣高远书能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4、文中的比喻手法和仿照写诗。5、有关书的格言。 忆读书冰心(原名:谢婉莹)奶奶读书的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1、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读书能陶

3、冶情操;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多读书。作者冰心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 ,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她读过的书有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水浒传 、 精忠说岳 、 茶花女遗事 、 红楼梦3、读好书。作者冰心说她“会挑选、比较”4、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5、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对三国演义 (或自选读物)的喜爱。6、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7、 “我决定咬了牙”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8、 “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越看越懂

4、”是说: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9、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走遍天下书为侣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和家。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比喻句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

5、故地。“故地” ,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 ,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4、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5、作者以书为侣是因为: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口味精美的菜肴,如与朋友交谈,如与亲人见面,令人回味无穷。 我的“长生果”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书,人们称它为人类文明的“长

6、生果”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提示出书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滋养心灵,提升心智,丰盈灵魂,丰富人生。2、作者悟到的道理。 登飞来峰1、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理解诗句(重点词语)的意思3、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夸张)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4、 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古诗文中借物抒情的句子还有许多。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

7、:抒情)6、 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1、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六个方面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正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3、理解诗句(重点词语)的意思。 牛和鹅1、课文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8、2、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3、课后练习 一颗螺丝如何理解朋友最后说的话。(朋友的这段话写出了他对待一颗螺丝的态度。第一,这位朋友知道,这颗螺丝虽然仅仅值三角钱,但这不是那颗螺丝的真正的价值,它对于顾客来说非常重要;第二,作为老板,要急顾客之所需,帮顾客解决“燃眉之急” ,赢得顾客的信任,而不应该考虑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是否成比例;第三,这次顾客虽然只买了三角钱的螺丝,但下次还会来,将来也许买的是上千元甚至几万元的货物。从这位朋友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取得事业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不放过一颗螺丝的生意,热情对待每位顾客,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为往往有时一颗螺丝会值上百万。 用

9、目光倾听1、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与人交往要真诚。2、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3、课后练习题。 信任1、 信任一文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也抒发了被人信任的喜悦。2、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果园动手采摘果实,更把人们引向互相信任的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木桌上的留言;训练有素的狗、猫)4、课后练习题。 修鞋姑娘1、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

10、良、真诚的品质。2、抓住修鞋姑娘的句子,体会姑娘的品质。3、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4、课后练习题。 九色鹿1、这是一则神话传说。写一只善良的九色鹿因为同情一个落水人,奋力相救,之后,白鸟也予以帮助,被救的人很感激,后来,这个人恩将仇报,带领人马去捕杀九色鹿来做药,救治国王。九色鹿发现真相后,义正词严,在森林王国众多朋友帮助下,将衣冠禽兽消灭。赞扬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2、分析文中人物。 凡卡1、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架子

11、上摆满了楦头。 ”这简单的几笔描写出了凡卡定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2、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你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这描写表现了凡卡是一个特别纯真的孩子,富有儿童情趣。3、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这个细节很自然地使行文从凡卡对爷爷守夜和乡村夜景的想像中回到信的内容上来,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4、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这里细写凡卡如何写信封,把信投进邮筒,目的在于暗示人们:凡卡的希望不过是一场不能实现的梦。联系前文可知,即使他写了详细地址,贴了邮

12、票,也不可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因为他生在罪恶的社会。这就深化了中心思想。5、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这句话写出了凡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这个九岁小男孩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6、文章以梦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7、 “揪” 、 “揍” 、 “随手” 、 “打” 、 “直戳” ,揭露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凶狠” 、 “毒辣” 、“残忍” ,反映了凡卡的无比痛苦;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 “别想” 、 “只好” ,反映了凡卡的非人生活;“受不住” 、 “慈悲” 、 “离开” ,反映了凡卡渴望自由的心情。8、课文是按(写信

13、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的顺序写的。9、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只有一个亲人;告诉爷爷自己在莫斯科受尽折磨;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莫斯科不是穷人呆的地方的;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10、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 。这一自然段分四层意思:挨打;挨饿;没法睡;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11、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小凡卡(渴望)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指望)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请求)爷爷能接他回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愿望 )。信寄出后,他整天(盼望)着。两个月过去

14、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失望) 。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绝望)了。12、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请求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文章内容分为叙述、写信、回忆三部分。其中凡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爷爷守夜和跟爷爷砍圣诞树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13、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乡村夜景:“没有月亮的夜晚” , “一丝风也没有

15、,干冷干冷的。 ”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全看得见。说明夜景清静。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凡卡想念爷爷、思念家乡。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了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种子的梦1、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的一首诗歌,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噩梦即将过去,光明即来。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2、诗人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在寒冷的冬季,种子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全诗共八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诗人把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比喻成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把种子比喻成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像小鱼“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憩睡在母亲怀里”梦想春天的到来,而默默地积攒着力量。第二部分:种子的梦想是什么?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种子思念阳光,迎接春光的心语:把自己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交付于蜜蜂,结出果实。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也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畅想未来的美好的愿望。诗的最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