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78194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4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南开中学高 2014 级一月月考语文试题卷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主旋律 床第之言 节骨眼 ji 层见叠出 xinB哈密瓜 世外桃源 乞骸骨 hi 一塌糊涂 tC老俩口 矫揉造作 发横财 hng 正当防卫 dngD大拇指 食不裹腹 香喷喷 pn 酩酊大醉 mng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纵观各类贪腐案件,真心悔过者有之,把悔过作为一种避重就轻、博得同情的手段者有之,把认罪伏法当成一种谋求轻判的诉讼策略者亦有之。B从过去个别项目赴海外试水,到如今大规模到海外买地,开发商“走出去” 的步伐越来越快,

2、不过海外诸多风险琢磨不定,房企海外扩张不可轻狂。C近日,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其主碑铭全文 217 字,以典雅的文言文写就,微言大义,字字千钧。D城外峭壁千寻,城墙雄壮巍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这就是早在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钓鱼城。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万里乡,由于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蜂窝石、蕈状岩、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B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C大学是一个大熔炉,让身在其中的

3、我们得到锻造,从而塑造出更完善、更成熟的自己,而这段黄金时光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美好的记忆。D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思考,不盲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汉口三金潭小区的一厕所围墙上赫然写着_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_的警示语。据写下标语的老人说_由于这一带外来民工较多,他 们把厕所弄得很脏,自己只是想警示一下,并非歧视_A “ ” :“ 。 ”B “ !” , “ ”。C “ !” , 。D:“ ” , 。二、(本大题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文

4、,完成第 5-7 题。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 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 户户 “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明代田汝城也说:中秋日,民间 以月饼相送,取 团圆之意。同时代刘侗则云: “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这些记载都揭示出中秋团圆的主 题。中 华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 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城市化已 经成为普遍趋势 ,人口流动频繁,很多人长期离家在外,漂泊成为了一种常态 。因此我 们更应注重节庆的社会 调节功能。由于现在的国定节期只有一天,纯粹意

5、义上的回家 团圆很难做到,因而注重中秋团圆内涵中的“ 家园感”就显得特别重要。李白诗云:“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人生漂泊本属无奈,但“家园感”却能让人们融入此时此地的群体之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因此,如乡镇街道乃至文化馆以及社区业委会等民间组织,都可以做一些民 间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 设工作,以消除 邻里之间的隔阂,建立温馨的社区文化和宜居环境。贯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内涵,则是平等的观念。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师赏月: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这就完全 摆脱了古代祭月礼的贵族性和某些 节目的小众特点,成为

6、全民平等欢乐的节日。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与人平等、阶层与阶层平等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但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各阶层 之间、集 团之间依然有着诸多壁 垒需要消除。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都可以举办相关活 动。但所有的行 为举措,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群体的参与。只有群体参与其中,才能产生平等的氛 围。所以文 艺活动的方式可采取参与者自主互 动,无需预设表演者和观众,人人都是表演者,形式则宜多样化。还值得一提的是,诗情画意也是中秋的内涵。中国的 传统节 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自然和生命的节律,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来不乏诗情画意,其中尤以中秋为最。 “人有悲欢离合,

7、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既代表着古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又寄托着他 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而“ 但愿团圆三十秋,不 计东西与南北”等, 则通过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抒发,起到心灵抚慰的效果。 诚如林语堂所言, “诗教给中国人一种旷达的人生观,一种慈悲的意 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的态度和艺术的忍受性” 。因此,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当下的人们理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身心,试着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当今全社会都在讨论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文化重建就是其中一题。从中秋等具有生命力且又历史悠久的节日入手进行文化建设,应该是一条见效 较快的途径。(节选自黄意明秦惠兰文化建设从节

8、日入手)5下列不属于当下要注重中秋“家园感”的原因的一项是A城市化成为普遍趋势,流动人口增多。B当今很多人长期漂泊,中秋节难以回家团圆。C人们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的需要。D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史上,在中秋节置办家宴、互赠月饼、女子返回夫家,均寄寓团圆之意。B古代的祭月礼和其他一些节目,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普通百姓无甚关系。C群体参与是营造节日平等氛围的关键,人人是观众也是演员。D中秋体现了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的认识,并一直含有诗情画意。7结合文意,概括三点重建中秋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 分)答:_三、(本大题共

9、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贾谊不至公卿论欧阳修论曰:汉兴,本恭俭、革弊末、移风俗之厚者,以孝文 为称首, 议礼乐、兴制度、切当世之务者,惟贾生为关谈。天子方欣然说之,倚以为用,而卒遭周勃、东阳之毁,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班史赞之以“谊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予窃惑之,尝试论之曰:孝文之 兴, 汉三世矣。孤秦之弊未救,诸吕 之危继作,南北兴两军之诛,京师新喋血之 变。而文帝由代邸嗣 汉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斫雕 ,衣绨履革,务率敦朴,推行恭俭。故改作 之议谦于未遑,制度之风阙然不讲者,二十余年矣。而谊因痛苦以悯 世

10、,太息而著 论。况是时方隅未宁,表里未辑。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拟 。淮南、济北继以见戮。谊指陈当世之宜, 规画亿载之策,愿试属国以系单于之颈,请分 诸子以弱侯王之势。上徒善其言,而不克用。又若鉴泰俗之薄恶,指汉风 之奢侈, 叹屋壁之被帝服,愤优倡之为后饰。请设庠序,述宗周之长久:深戒刑罚,明孤秦之速亡。譬人主之如堂,所以优臣子之礼:置天下于大器,所以见安危之几。诸所以日不可胜,而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 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谊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谓可任公卿,而刘向亦称远过伊、管。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浅,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缯贾竖

11、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 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 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 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捭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诸吕:吕后家族。 破觚斫雕:觚,读音 gfl,一种酒器。砸坏酒具,劈掉雕绘之器,杜绝奢侈。 改作:指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指颁订新的历法;易服色

12、,指改变车马和祭牲的颜色、法令、礼俗。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徒善其言,而不克用 能够B叹屋壁之被帝服 遭遇C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阐明D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 况且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贾谊“不至公卿”原因的一组是遭周勃、东阳之毁 京师新喋血之变天下初定,人心未集 谊之所言,略施行矣孝文之初立日浅 朴而少文,昧于大体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议论的人认为,在汉代兴盛时期,孝文帝革除弊端、移风易俗贡献最多:贾谊主张礼乐、建立制度,贴近当世时务,成为美谈。B孝文帝继位时,汉朝面临内忧外患,孝文帝无暇他顾,所以贾谊改正朔、易服色的建议长达

13、二十几年的时间未得到采纳。C贾谊忠于汉室,反对奢靡,重视文化教育,建议“深戒刑罚 ”,其品行和能力得到了后世司马迁、刘向等人的认同。D作者认为如能重用贾谊,那么孝文帝张扬汉朝风度,登上三皇之首便轻而易举。文章以假设论证的形式,突出了贾谊杰出的政治才能。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 分)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3 分)译文:_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拟,淮南、济北继以见戮。(4 分)译文:_(2)请用斜线()为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限 6 处,3 分)予闻世谓诗人

14、少达而多穷,夫 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 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 难言。盖愈 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长安夜雨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3 分)答:_(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 之情的手法。(4 分)答:_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辘辘远听,_。 (杜牧阿房宫赋)(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 (苏轼 定风波)(3) 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4)佳节又重阳,_,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5)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