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6775989 上传时间:2021-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与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题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时,方可离开。给定资料材料1 自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引发海内外关注与好评。从改进调查研究到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从精简文件简

2、报、切实改进文风到规范出访活动。从改进警卫工作到改进新闻报道,从严格文稿发表到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详细具体,令人耳目一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并做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等应邀出席会议。李克强从六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

3、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简政放权,二是管住权力,三是管好钱财,四是政务公开,五是勤俭从政。材料2 “仅仅一天就有这么多中央部委公开了自家账本,动作之快的确出人意料!”有人评论道。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于2012年7月18日率先公布“三公”经费信息,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在7月19日全面拉开。截至8月28日,有95个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人们普遍感到,与2011年第一次公开“三公”经费相比,中央单位回应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加积极主动、标准更加统一规范、内容更加详细具体。“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向社会公开政府

4、部门的预决算情况和“三公”经费,才能让群众知道政府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该不该花这么多的钱。2012年,北京、山西、黑龙江、陕西、新疆等9个省(区、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恢复重建以及筹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情况的信息公开,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各地区各部门在因地制宜地运用传统公开方式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服务热线、政务微博、手机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手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材料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国家财政部会同中央

5、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预算口径,要求中央部门从基层单位逐级汇报“三公”经费预算,努力提高“三公”经费编制的准确性。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约束,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预算规模。同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随着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实施,“三公”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要求,2010年至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按照“零增长”原则,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进行了严格审核和控制。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支出93.64亿元。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

6、拨款预算79.84亿元。“三公”经费压缩了,“三公”账目数据更全面了,还增加了部分解释说明,人们在充分肯定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细账的同时,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材料4 2012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并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回答编辑和网友的问题,为“公家”的铺张浪费现象把脉。专家们指出:在我国,政府成本过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成本体现在政府自身消费方面,我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的20%左右。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性浪费也比较严重,由于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少数人或一人决策现象严重,因此决策失误造

7、成的财政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从2006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在我国,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国财政收入约为8.3万亿,但宏观税赋收入在14.2万亿左右。就是说,有6万亿左右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因此在体制外循环而大多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其二,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没有细化,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材料5 2012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

8、“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弄不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甚至还有人把“三公”经费与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画等号。“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财政部财科所B副所长表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此外,“三公”经费的标准不明确。比如,车均运行费,有的十几万元,有的不到三万元,但老百姓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去评说哪个多了哪个少了。还有,“三公”经费的标准

9、也需要与现实相符,才能起到一个硬杠杆的作用。比如,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分别是1998年和2001年开始执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造成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2011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时,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太大,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为数百万元,有的却多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起初,有人提出疑问:部门之间支出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有的部门比较节约,有的部门大手大脚?“今年人们不再纠结数额的大小”W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疑问年年有,2012年人们议论较多的,就是横比之下的差距。出国(境)人均费用,多的5万元,

10、少的不到2千元;车均运行费用,高的10多万元,低的2万余元。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或许有误读,或许是统计口径不一,或许是经费太大。人们迫切想知道个中原因,但老百姓不知道该问谁,媒体报道后,至目前为止,也没看到有相关部门出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公开是好事,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有人这样评论。随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陆续公开,大多数百姓给予肯定。同时,公开后能否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约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热闹的网络评论中,网友们一致希望“三公”经费规

11、模要有所缩减,“三公”经费要合理规范。一位网友留言说:“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细分。”对此,M教授表示:“老百姓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政府仍然是一个高价政府,公共支出还比较高。”同时,他说明公布确实是一个进步,让百姓进行监督,可以督促下一步的改进。材料6 李克强总理履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本地区、本部门的预算情况公之于众,本身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令人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

12、门开始向社会“晒账本”,财政预算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步揭开。 据媒体报道,2013年北京公布“三公”经费和部门预算信息单位进一步增多,并首次单独列示“大额专项资金”。截至2013年3月21日,包括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在内的88家市级预算部门均“晒”出了本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共计公开预算总额近900亿元,其中安排“三公”预算近8亿元。相比去年,超过半数的部门“三公”预算持平或下降。88个单位共压缩“三公”经费50万余元。今年北京市预算公布最大特点在于,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同时公布“大额专项资金表格”,金额高达273亿元。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大额专项资金支出占到全市财政支出的16%至17%,

13、其占比和资金额度都很大。备受社会诟病的不公开、不透明的“三公”经费,过去就常放到“大额专项资金”列支。材料7 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在美国,所公开的“三公”经费信息必须十分详细。例如,政府部门所公开的公车信息,不但包括公车的数量、支出等总体情况,还包括具体费用明细,哪些人在用车等细节。 美国的“三公”经费中,差旅费的管理较为严格。美国联邦旅行守则规定,公务员只有在残疾、时间紧迫或有安全风险等情况下才可乘坐头等舱。残疾情况需有医院证明且每年复查一次。如果出于无法订到经济舱等原因,则须提供各大主要航空公司的票务信息。美国国务院报销手册规定,公务员出

14、行时间在14小时以内的,一般乘坐经济舱,只有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上,且第二天需要工作的公务员才可乘坐商务舱。 日本虽没有“三公”消费的概念,但要求公款全部行政经费,经费的使用情况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交给国会和地方议会,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开。接受全民监督。 在政府经费开支方面,日本财务削减公务用车,公款宴请从简等政策。日本公会在2007年要求所有中央政府机关削减公务用车。目前,日本地方政府的公车分配给教育、总务等实际用车需求较大的部门,同时,日本政府机构举办活动时,除少数礼仪性场合外,大多数无公费宴请,活动参与者大多是吃食堂、套餐,即使有宴参活动,也会采取AA制。 在香港,政府各部门需要对各项

15、开支做出预算,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拨款项目多产生的政府账目,才会由审计署独立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立法会的账目委员会审查,防止部门多用钱款。各部门每年都会详细统计往年“三公”经费开支,并在此基础上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每年二月,香港财政司公布各部门草拟的财政预算案,并交给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讨论,议员在立法会辩论财政预算案,并提出质询。各局局长要给予明确回复。如果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数字变化太大或运作开支预算明显增加时,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辩论预算案时就会要求作出解释,最终出台的财政预算案纲目详尽、条款众多,每项预算支出都会精确到个位数字。材料8 2012年中央各部门

16、陆续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某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说:“去年,各部门的三公账本簿一公开,立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尽管公众对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颇多褒奖和肯定,但是对三公经费本身也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而今年,对三公经费的理性讨论明显成为主流。社会公众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三公经费的具体项目、各部门账本的横向比较,以及与去年公布数据的纵向比较。当公众的目光开始聚集于细节,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才有了对话和沟通的基础。社会公众更加专业的解读,也给政府部门的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章中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尽管与去年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