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73710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苏联的北水南调问题 前苏联水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平衡 前苏联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境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43870 亿立方米,约占世界陆地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47 万亿立方米)的 9,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径流量仅为 19.7 万立方米,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少,但人均河川径流量约 1.6 万多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年径流量 1.04万立方米的 1.5 倍。 前苏联的河川径流量在地区上的分布很不平衡。在全苏径流量中,属于北冰洋流域的占60以上,太平洋流域的占 21.8,大西洋流域的占 7.7(其中相当一部分注入北大西洋),里海和咸海内流区占 10.3。前苏联欧洲

2、部分的北部、西部、乌拉尔的中、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的北部等地区,水资源丰富。这一地区面积约占全苏领土面积的 48,全苏 80的径流量都集中分布于此。这一广大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 250300 毫米。由于热量不足,故水分充足而有余,是前苏联的湿润地区。由于往南的中部地区,面积大约占全苏领土的25,有全苏径流量的 18,是前苏联的半湿润地区。在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南部、中亚、哈萨克(山区除外) ,以及西西伯利亚南部等干旱地区,面积占全苏领土的 27。而径流量仅占全苏的 2,尤其在中亚和哈萨克南部等荒漠和半荒漠区,雨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仅10020 毫米) ,蒸发量大,有许多无流区。 前苏联地表径流量的分布与

3、产业和人口的分布不相一致。绝大部分径流量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白白流入大洋,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前苏联的主要工业区,大多数城市和主要农业区,均分布在国土的西南部地域,即中部半湿润地区,地表径流量不足,且不稳定,经常带来周期性干旱。如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乌克兰的南部、北哈萨克以及西西伯利亚南部等主要产粮区,由于降水量少,水源不足,干旱时有发生,使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丰欠交替频繁。与此同时,前苏联主要工业区和城市的发展,也受到水源不足的限制。里海水位的下降(近年来有所回升)和亚速海海水盐度的增高,使得鱼类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给渔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热量条件充足和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荒

4、漠和半荒漠地区,只要能获得良好的灌溉条件,就可以发展收成较高的灌溉农业。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需水量与日俱增。因此,前苏联南部地区水资源更感不足。据计算,到下世纪初,在灌溉面积达到 40004500 万公顷的情况下,每年咸海流域和里海流域共将缺水 1600 亿立方米。远景每年可能缺水 25003000 亿立方米,其中仅哈萨克和中亚地区就将缺水 1600 亿立方米。因此,无论是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分析,北水南调势在必行。 北水南调的几个方案 早在 1871 年,R杰姆钦科就曾提出过北水南调的设想。尔后,在本世纪 40 年代,M.M.达维多夫又曾研究过从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向哈萨

5、克和中亚的调水方案。近几十年来,前苏联又对北水南调以及其它水资源的区域再分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约有 170 个设计、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参加调水问题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共提出了几十种调水方案。现仅就几种主要调水方案简介如下。 (l)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南麓,源头段自东北流向西南,出山口后折向西北流入哈萨克东部,并在西西伯利亚汇入鄂毕河,最后注入北冰洋。全长 4248 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长 546 公里。 额尔齐斯河水量比较丰沛。年平均径流量:在中俄边界附近为 126 亿立方米,在哈萨克东北部的巴甫洛达尔市附近为 280 亿立方米,在河口处为 840 亿

6、立方米。 为了解决哈萨克中部地区工农业的用水困难,决定开凿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这条运河于 1962 年动工,70 年代初期竣工,东起额尔齐斯河左岸的耶尔马克,向西经埃基巴斯图兹产煤区,然后折向西南到卡拉干达。全长 458 公里,宽 2040 米,深 57 米。计划把这条运河延展到杰兹卡兹甘铜矿区。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由额尔齐斯河引水,夏季流量为75 立方米/秒,冬季 42 立方米/秒。由于这条运河纵断面高差大,需机械提水,沿河建有 11座水利枢纽,22 个水泵站(扬程 475 米) 。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对于解决哈萨克中部地区用水问题有重要意义。河水除供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等工业区使用外,

7、还可灌溉农田12 万公顷。 (2)俄罗斯欧洲地区北部向伏尔加河流域调水,这是北水南调的主要方案之一。1979 年,苏联土壤改良和水利部会同苏联动力和电气化部以及苏联科学院等单位,完成了从欧洲地区北部向伏尔加河流域调水的第一期工程技术论证工作。这项论证工作已经苏联国家计委的国家鉴定委员会的审查和肯定。 从俄罗斯欧洲北部向伏尔加河流域调水的第一期工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拟每年从奥涅加河上游拉恰湖、沃热湖向伏尔加河调水 18 亿立方米,从库边斯科耶湖以及北德维纳河支流苏霍纳河上游向伏尔加河调水 40 亿立方米;第二阶段拟每年从奥涅加湖经伏尔加波罗的海水道向伏尔加河调水 35 亿立方米,从伯朝拉河上

8、游经卡马河向伏尔加河调水 98 亿立方米。总计,到 1995 年前的第一期调水量每年为 191 亿立方米。 第一期调水工程完成后,预计可达到下述目标: 利用调水进行灌溉,可使黑海和亚速海流域的灌溉面积增加 400 万公顷,从而可增加农业产值 53 亿卢布,增加年净收入 28 亿卢布; 提高莫斯科、图拉新莫斯科斯克、萨马拉、下诺夫哥罗德等工业区的供水保证率; 改善欧洲部分统一电网的供电情况。虽然在调水线路上各扬水站每年将消耗 22 亿度电,但同时在调水线路上修建的水电站又可增发 7 亿度电,伏尔加卡马梯级水电站由于水量增加又可多发 35 亿度电,因而,每年可净增加 20 亿度电; 改善伏尔加河的

9、水质,开辟新的深水航道,并可保持伏尔加河下游的通航水深,使航运不受影响; 减缓里海水位下降和亚速海海水含盐度的上升,增加这两个水域的鱼获量。 (3)从伏尔加河向顿河及顿河库班河间地区调水。由于伏尔加河向顿河调水的技术经济论证工作,是由全苏国家水利工程科研勘测设计院会同国家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1981 年,苏联国家计委国家鉴定委员会审查后提出,为了保护和有效利用伏尔加河下游鲟鱼产卵场,不能经伏尔加顿河运河调水,而采纳了经耶尔佐夫卡凹地(位于伏尔加格勒市以北)的调水方案。计划在此建一扬水站(装机容量 40 万千瓦,扬程 70 米) ,使水先沿修筑的渠道,而后进入三条直径为 5 米各

10、长 4.4 公里的隧洞。在顿河坡地,将通过两座水利枢纽(拟兴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7.5 万干瓦)进行调水。为向顿河库班河河间地区调水,需在北高加索修筑一条大型的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渠和北斯塔夫罗波尔渠以及其它支渠等。 从伏尔加河向顿河以及顿河库班河河间地区调水方案实现后,可使北高加索地区(罗斯托夫州、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的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区的西北部) 、伏尔加河流域区(伏尔加格勒州、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西南部等) ,以及中央黑土区的一些州灌溉面积增加 100 万公顷。预计,包括调水费用在内的灌溉投资,可在 10 年内收回。 (4)由鄂毕河向哈萨克的中亚地区调水。为解决哈萨克和中亚地区水源严

11、重不足的困难,苏联国家水利工程科研勘测设计院会同许多科研和设计机构,提出了由西西伯利亚的鄂毕河向哈萨克和中亚地区的调水方案。这项长期规划拟分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从鄂毕河下游每年调水 250 亿立方米;第二期工程每年调水 600 亿立方米。 调水线路拟从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汇合处以下的别洛戈呈耶村附近开始,通过在额尔齐斯河下游左岸阶地上修建长 316 公里的渠道(需建扬程为 26.5 米的两座扬水站和一座水利枢纽) ,或在额尔齐斯河下游河段(长 651 公里)修建 4 级扬水站使河水倒流把水引向托博尔斯克,然后,借助于大功率扬水站(总装机容量为 220230 万千瓦)把河水升高 113 米,使其流入

12、捷吉兹水库,由此转向东南,在朱萨雷市附近与锡尔河汇合,并再向南注入阿姆河。这条运河由托博尔斯克至阿姆河全长 2230 公里,顶宽 108212 米,水深 1215 米。渠首最大流量可达 1000 立方米/秒,捷吉兹水库以下最大流量可达 1300 立方米/秒。捷吉兹水库总库容 90 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 51 亿立方米。运河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由捷吉兹水库每年向锡伯河下游可调水 16 亿立方米,向恰尔达拉水库调水 51 亿立方米,由阿姆河调水 91 亿立方米。 由鄂毕河向哈萨克和中亚地区调水工程(包括第一、二期工程)完成后,预计可达到以下目的: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使哈萨克、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部分

13、地区的粮食、棉花、蔬菜及畜产品产量明显增长。 向哈萨克地区的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工业区提供足够的水源。 确保马格尼托戈尔斯克、车里雅宾斯克等乌拉尔的重工业中心以及南乌拉尔地区的农田灌溉用水。 北水南调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前苏联的科学家普遍认为,北水南调工程不仅对于发展前苏联的农业生产,而且对于保证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及发展航运和渔业生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研究的结论是,北水南调工程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B.B.沃罗巴耶夫认为,从鄂毕河每年调水达 600 亿立方米的情况下,不会对鄂毕河口处的水文、水化学条件、冰情、生物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引水地区和过水

14、区也不会产生大范围的气候变比。其重要的依据是:调水量只占流入鄂毕河口处年均径流量的615,仅占流入喀拉海的年平均径流量(13500 亿立方米)的 24左右。然而,西方一些科学家则对苏联河流改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表示担心。他们认为,调水将减少进入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量,将改变喀拉海水温、积水条件、冰层,改变北极海的水文条件、水生生物系统、当地和整个地球的气候、航运条件和渔业生产。因此,到底北水南调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前苏联科学家认为,北水南调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 (l)减少调出地区的径流量,使河水水位下降。由于大量引水,必然使引水工程以下的径流量减少,并使河

15、水水位下降。例如,每年从鄂毕河调水 250 亿立方米。可使其径流量减少67。而如果加上从鄂毕河的上游引水量(到本世纪末将达到 200250 亿立方米) ,那么,在枯水年,由鄂毕河引水的总量就可占其天然径流量的 1820。鄂毕河下游在别洛戈里耶村和萨列哈尔德两处的夏季水位可分别下降 95 厘米和 60 厘米。 (2)减少调出地区河滩地的受淹面积,有可能使草地饲草产量下降。鄂毕河河滩地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地之一。每年借讯期浸水使这些河滩地的土壤变得肥沃。大量调水势必减少调出地区河滩地的受淹面积。例如,可使鄂毕河下游和额尔齐斯河下游河滩地的受淹面积分别减少 20和 50。因此,有可能使河滩地的饲草产量下

16、降。 (3)使蓄水和径流调节区的农业用地受淹。由于调水,可使欧洲部分的蓄水和径流调节区(包括苏霍纳河谷、伏尔加波罗的海水道以及伯朝拉河上游地区)的数十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受淹,并出现沼泽化。这里,在调水后的 1015 年内,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将发生明显变化,在西西伯利亚的额尔齐斯河下游左岸地区,在运河沿线 1020 公里范围内,调水后也将出现沼泽化,并可淹毁贵重的针叶林树种。 (4)使调出地区的水质进一步恶化。目前,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水质污染严重。大量调水,可使这两条河的水质进一步恶化。因此,在调水前,必须采取净水措施。估计,仅此项开支就需 150 亿卢布。在欧洲地区,调水也可能使涅瓦河、涅瓦湾以及苏霍纳河水质恶化。 (5)减少渔获量。调水可改变河流的化学和水生生物条件,从而影响鱼的产卵和繁殖,减少鱼获量。估计,从鄂毕河调水,可使渔获量减少 2025(约 7 万公担) ;可使伯朝拉河流域及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