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7330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工作与工件和谐社会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安工作与创建和谐社会讲义一、和谐思想演义(一)中国古代和谐思想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 25 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主张

2、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宋代张载在正蒙中2首先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的吾与也”的命题,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

3、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挂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很显然,他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史书上记载的“网开三面”、“里革断罟”等典故也体现了古人善待自然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人所共知,儒家伦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最大。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4、党。”其意是说,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在这里,孔子区别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孔子还明确主张,君子应取前者而弃后者。可见,能够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君子人格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3子公孙丑下),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正如礼记

5、礼运所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用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最反对社会冲突,最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老子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第77 章)老子提出的“无欲”、“无为”、“无争”,“去甚,去奢,去泰”,“知止”、“知足”等主张,无非是要人们效法天道,“有余以奉天下”,实现相对均衡。古人所设计的大同社会理想,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但它作为一种崇高

6、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始终引导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际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肯定人的正当欲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但4他又强调“欲而不贪”(论语尧日),反对放纵欲念。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论语季而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不能贪得无厌,不

7、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这种把对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对道义价值的弘扬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生观是值得肯定的。道家创始人老子也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第 10 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 56 章)这是说,具有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 1984 年,第 283 页)。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说:“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周易乾卦说:“首出庶物,万国

8、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孟子提出“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主张“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王道与霸道相5反,霸道是以武力做后盾,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王道则是利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在国际间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而扩大自己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虽然难免有封建性糟粕的一面,但其优秀一面,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其

9、中就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称之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 。 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提出1、2002 年 12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体现,其中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报告提出的到 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 2000 年有六个“更加” ,其中第五个“更加 ”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二是 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 们

10、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的社会关系。2、2003 年 10 月 11 日14 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6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2004 年 9 月 19 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4、2005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要求

11、。5、2005 年 10 月 8 日11 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制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应当坚持的六个必须,其中包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2006 年 10 月 8 日11 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次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将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会的主要议题。在本次全会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理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的 9 大目标任务、5 大部署、6 大制度建设要求。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和 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对公

12、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7当前,我国社会政治大局持续保持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 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人民内部

13、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历史时期,公安机关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但和谐的社会能够运用法治的力量不断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为社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公安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稳定是和谐的保障和基本要求,没有稳定就实现不了和谐;和谐是更高层次的稳定,是稳定的升华和新境界。和谐社会

14、的提出,丰富了社会稳定的内容,拓展了8社会稳定的领域,提出了公安机关应该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要求。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把公安工作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下去审视,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实现公安工作的新跨越。三、明确公安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罗干同志在全国公安机关“三基” 工程建设 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安机关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 设力量,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部 长在这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 公安

15、机关作 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促进者。”这一论断阐 明了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责定位和重要作用,明确了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一)公安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建设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党五大执政能力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公安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充

16、分行使治安行政执法权和刑事司9法权,始终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作为主力军,在打击刑事犯罪、加强治安管理、协调利益关系,特别是在处理矛盾方面,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有独特的工作优势,必将担当起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建设任务。(二)公安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保障者。从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每一项任务都与公安工作息息相关,特别是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 实现国家安定有序,更与公安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也是公安机关安全保障体系功能的重要体现。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