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72196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正迪先生讲座及短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子材料研究要做到“三个静心”摘自中国科学报“中国的高分子材料科研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虽然原因很复杂,但要想解决面临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拒绝浮躁,静下心来多读书、多积累、多做实验。”近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和工程学院院长程正迪教授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建议。生命力在于跨学科发展程正迪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高分子材料领域都比较沉闷,学者们都有找不到新切入点的感觉。大家在思索,高分子作为一个学科,究竟还有没有生命力?一般来说,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要有它的前瞻性、包容性和应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高分子作为一个科学分支,究竟有没有新的激动人心的科学和发现;在

2、于高分子作为一类材料,究竟能不能在新一代技术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程正迪看来,高分子学科和材料的新出路,就是坚持跨学科发展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今天的多数科研成果都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现在应该是淡化学科划分,鼓励交叉学科发展的时候了。”程正迪认为,学科的诞生和成长,与人的生命历程有相似之处。每个学科都有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继而也会不可避免地被其他新的学科取代。而这些新的学科在本质上一定是旧学科的交叉,所以新的学科一定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有效地指导新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高分子学科的生命力即体现在跨学科特性上。具体表现为在高分子领域中的化学方法的多样性,物理概念的互补性,和工程加工的多尺度性

3、。”程正迪说。做领路者要有条件“很少有高分子的重大课题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我们这些年从低水平的重复变成了高水平的重复。但重复是没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上不认 老二 ,只认老大。”程正迪认为,在高分子领域,要真正从一个跟随者变成一个领路者,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做到三个“ 静下心” 。一是必须要做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传统的科学未来发展的余地将越来越小,更多的是跨学科的领域。只有静下心来多读书,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达到学科交叉。二是对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要有非常强的敏感性,要抓住学术问题上瞬间的灵感和火花。只有静下心来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升华而融会贯通。三是定下课题之后,要保证课题能够做下

4、去并取得成功,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经得起考验。只有静下心来多做实验多思考,才能使自己保持对科学的直觉和解决难题的能力。“现在中国有些教授才三十多岁就两只手插在裤兜里不做实验了。不做实验会对科学失去自己的感觉。我今年已经 60 岁了,自己有时还做实验,因为实验使我对科学更加接近,更有灵感。”程正迪认为,只有静下心来做到了这三点,才能搞好中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海归要适应中国土壤近年来,大量海外科研人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很多原本踌躇满志的海归却发现自己“水土不服”:接受了多年国外教育、学术体制的灌输,回国后对体制和文化差异感到不适应,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程正迪建议海归们

5、要从中国体制内部慢慢摸索。不但要坚持一心一意做学问的精神,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学会融入大家,慢慢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方式和看法。“不要一味心急和看不惯,抱怨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要学会想办法和大家一起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过,程正迪同时坦言,目前中国的教育和学术体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教授水平的全面评价,对教学、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年轻学者的积极扶持,对新科研方向的热情鼓励,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指出,特别是不要挫伤青年人的积极性,这会影响到下一代人学术和科研的进步。“从长远上看,我对中国的发展很乐观,但从近阶段讲,我们要有危机感。特别是在教育体制上、科研和学术方向上一定要有危机感。尽管很多问

6、题都亟待解决,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程正迪说。科学与人生摘自成蹊集-科学人生卷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你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心,是执着、是坚定、是力量。如果克服了这个瓶颈,看到前面一片开阔,那时候你所需要的对学科的判断,是基础、是理解、是提升。如果你不断重复走这样一条路的话,我相信你总有一天能够攀上科学的巅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在 5 月的最后一个晚上,跟交大的同学谈科学与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父亲毕业于交通大学,我的祖父辈也都毕业于交通大学。我从 1992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回到祖国和大家进行学术交流,有时候会来两三次,有时候会来六七次。每次来上海都会看到上海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总和变成翻天覆

7、地的变化,我对上海虽然感到陌生,但是对上海的一草一木又非常的怀念。上海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清楚记得 1992年回到上海的感觉,当飞机缓缓降落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因为从 1981 年出国到 1992 年回国,这 11 年当中我花了极大力量吸取西方社会的文明,千方百计想融入西方社会,去培训自己的英文,和人家交往,想把自己变成西方社会的一员。可是当飞机降落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失声痛哭,从那一刹那开始,我发现我还是中国人。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历史上,上海是近代才出现的。人类发展的动力之源是生产力,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信仰和文化是一个社会持续生长和存在的灵魂。上海交大起源于南洋公学。从我懂事的那天起,

8、我父亲就教育我说交大是最好的学校,你要上交大,但是因为国家和政治上的种种原因,我没有到交大上学,但是今天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在我向往的学校来跟大家谈科学与人生。我今天的主题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从易经当中来,第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什么是自强不息?它最好的注解是尚书里的一句成语天道酬勤。大家也知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来自勤奋,所以自强不息对我们来讲实际上是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的一种态度。什么是厚德载物呢?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像广阔的大地一样支撑万物,生长万物。从我个人意义上讲很简单,厚德载物,德是道德,物是在我之外的世界万物。厚德载物的

9、意思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个人要增加内涵,一方面对社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高尚为人和社会贡献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厚德载物。大家知道古代有许多古文化,其中很重要的是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还有我们的中华文化,许许多多这些古代文化由于外来的侵略或内部的分裂都消逝了,而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5000 年,这 5000 年的文化中不得不说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这个民族的灵魂的延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讲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先来谈谈大学,什么是大学?大家一定读过四书、五经。宋朝人把四篇非常著名的著作放在一起合称作四书。四书里面的第一篇是大学。除了大学之外四书

10、还有三篇,论语、中庸和孟子。大学是从礼记里面来的。大学大家都会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大学。所以说,一个好的大学,一个优秀的大学,并不是因为有好的校园,有漂亮的大楼,一个真正有深刻含义的大学,是有优秀的老师,有优秀的学生。大家如果到我们的网站上看看,可以看到我们的学院是一幢玻璃大楼,可是我跟我的教授们讲,大家请注意,这一幢漂亮的大楼并不代表我们的高分子是非常出色的。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在这里的学生和教师,大楼明天就可以变成一个凯悦饭店。但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优秀的学生和老师,这里才成为世界著名的高分子学院。大家说大学是什么样?大学是人类的灵魂,大学是造就新一代学生的摇篮,

11、大学对我们来讲是人类发展动力的核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老师。我经常到工业界去,我工业界的朋友说要把产品变得更好。我回来问老师,什么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不好好培养学生,不全心全意教导学生,那么我们就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我们不仅仅希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还要成为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完成了使命。学生随着我们成长,他们用他们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和我们在一起,如果我们不对他们尽心尽力培养,我们就对不起他们。我在中国生活了 30 年,在美国生活了 30 年,今年 60 岁。我在上海生,在上海长,到黑龙江做了 5 年农民。那段生活很坎坷

12、,可是如果你问我愿不愿意再重新走一遍,我的回答是我愿意。因为在黑龙江的坎坷生活使我认识到怎么样做人,使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使我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过程。现在大家觉得好像不满足,每个人都想好了还要再好,如果在学术上这样追求是对的,而如果在生活上这样追求就是错的。我以什么为标准呢?在我的生活上,我生活的标准是我在黑龙江过日子的那些时候,所以我现在的日子都比那个时候要好了,所以所有我现在得到的都是额外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心胸就宽阔了,你待人就和蔼了,你就会有容乃大,这样一来人就会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为社会,为老百姓,为每一个人,甚至为学生可以多做一些事情。如

13、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尽心尽力为社会多做一些事,中国难道会不强大吗?我想那时候中国一定会立于世界的巅峰。今天我想讲三个部分。第一个关于我。你们不了解我,对我传奇的人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向大家介绍我是什么样的。第二我讲讲我怎么培养我的研究生。第三我讲讲对你们的要求。关于我,大家都知道我在上海中学读高一的时候碰到一场“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所以下了乡,在黑龙江当了 5 年的知青。除了在生活和社会认识上有许许多多新的收获之外,其实在我的学科上我也有一些新的认识。我现在的科研大家都听说了,是在研究物质材料结构和微观运动,其实我在黑龙江的时候就对此有兴趣。大家说你才 16 岁你怎么对它就有兴趣呢?我可

14、以告诉你两个故事,你就知道我确实有兴趣,一个是好故事,一个是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什么呢?1969 年的冬天,我们到了黑龙江,那时候知识青年大批到了黑龙江。黑龙江那个时候外面温度是零下 50 度,非常冷。因为知识青年大批到达,我们睡的是土炕。土炕要么用木头要么用木炭,那个时候人太多,没有木头和木炭,早上起来被子上都有霜,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使房间里的温度上升,我跟每个人说把脸盆、脚盆、杯子里面都装满水,大家说你装满水有什么用,我说你试试看,大家也试了。第二天早上起来零下 10 度,增加了 20 度。后来大家问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在物理学里学过,结晶放热,熔融吸热,水结成冰就放热,因

15、此房间的温度升高了。这是一个好的故事。再告诉你们一个坏的故事。秋天我们黑龙江打下了大豆和小麦,要晒场再放到库里面,黑龙江的秋天地面温度很高,太阳下山温度就掉到零度以下。我们晒场的时候当地的农民非常不自觉,有点小农经济思想,养了很多鸭子却不喂,而是把鸭子赶到我们的场里吃我们的大豆。大家都知道大豆在胃里面是要发胀的,所以鸭子吃完大豆之后全趴在我们的场地上起不来,因为大豆吃太多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人都非常愤怒,因为鸭子来吃公家的粮食,问我怎么来惩罚那些农民。我说这个很简单,拿盆水往鸭子身上泼,他们说鸭子不怕水,我说你泼了再说。他们就给鸭子浇水,我说好了,你们有戏看了。结果太阳一下山,温度急剧下降到零度

16、以下,到八九点钟就听到一片鸭子的哀鸣声,因为鸭子要回家但站不起来,因为水结成的冰把羽毛和地面连在一起了。所以当地的老农民一面用剪刀把鸭子剪得一个个像放进锅里煮熟过一般,一面在骂哪个缺德的干的坏事。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应该跟他们讲不应该把鸭子放出来吃粮食,不能用这个办法来惩罚动物,这是一件不对的事情。讲完这两个故事之后,我再来告诉大家我从一个学数学的变成一个化学博士,在这条路上我花了非常多的力气。1977 年我从华东师大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华东纺织工学院,就是现在的东华大学做数学老师,我父亲是个电机工程师,他跟我说你老是拿一张纸、一支笔拍脑袋算东西,你做点对老百姓生活有用的事情好不好。我后来就想到华东纺织工学院,有一帮人在搞纤维,大家知道高分子材料现在是三大类,橡胶、塑料、纤维。搞纤维跟老百姓生活很有关系,而且那些人都很有名,所以我说我也去研究纤维,这可能对大家有点用。后来我去见了钱宝钧老师,就是后来我的导师。钱先生看着我说,你是学数学出身的,学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