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53899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四种能力”提高作文水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培养“四种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中学生作文教学方法探索摘 要: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 应该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作文是学生情感表达的内在需要,是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 态、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较好路径。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指 导的切入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 “四种能力”,即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表达力。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富于想象,理解深刻,善于表达,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无限美好,才能情不自禁的独抒胸臆,自觉表达。关键词:观察力 想象力 理解力 表达力 语感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应该深受学生的欢

2、迎,因为作文是学生情感表达的内在需要,是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较好路径。但是现实情况困惑着老师:学生讨厌作文,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理想。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充分显现作文教学的应有魅力,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形成较多的作文改革模式,出现繁多的作文训练方法,但还是不见明显好转,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如人意。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 冷静地审视作文教学现状,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一直囿

3、于自我封闭的框架之中:教师课堂上泛泛的指导,学生当堂奉命写作。试想,当堂指导与写作如何能够涵盖写作教学的整体。教师指导的切入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即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表达力;应引导学生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积累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获得思维的灵感,获得对生活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获得人生的诸多感悟,获得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和激情。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富于想象,理解深刻,善于表现,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无限美好,才能情不自禁的独抒胸臆,自觉表达。一、加强观察力培养-积累生活。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作文获取材料的有效途径。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首先注意观察

4、生活。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去观察生活,但观察生活不能走马观花地掠眼而过,必须“流连于万象之际,沉吟于视听之区” ,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要进行细致地吟咏体察,深入2具体地钻研。只有确凿地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达到“穷形” 、 “穷理”的地步。茅盾先生说:“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练字在内) ,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可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培养。 ”1、要有积极的观察态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质量。要时时做好观察的准备;要能做到主动去观察事物;要热情地对待观察对象;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工作要实实在在;要选择有意义的观察对象;要做好观察记录;要对观察材料及

5、时进行分析、分类;等等。2、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就能坚持对周围的环境、人物和事物进行观察。要把观察和写作结合起来,坚持天天看,天天想,天天记。这样就能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和养成习惯。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一文中说:“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 ”作家、记者由于工作关系都养

6、成了这个习惯。高尔基在和列宁相处的日子一书里,记叙他初次和列宁相见,就注意列宁的面貌、动作和讲话的声音。他还说:“作为一个文化人,我必得把这种细微的琐事记下来,而这种必需已成了习惯。 ”3、要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和锻炼观察能力,首先要掌握观察用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指导学生读一点理论,读一点哲学,在学习中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把理论消化,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人和事有较深刻的认识。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敏锐的观察者。其次,要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培养和锻炼观察能力。开始时,可以观察那些最熟悉的,

7、特点比较明显的,易于观察的人和事,写简单的观察笔记。观察能力提高以后,可以观察那些需要研究探讨的,特点不外露的人和事,写比较复杂的观察笔记。4、要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事物。事物本身是富有变化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描写的景色,在同一个醉翁亭上,他朝夕看到的景色就不同。早晨看到的是“日出而林霏开” ,傍晚看到的是“云归而岩穴瞑” 。山间四时景色也不同:“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 ,分别表现了春夏秋冬四时的特点。所以,观3察时要注意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观察得细致,写作时便能将它写得逼真。二、着力想象力塑造丰富生活。同观察一样,想象也

8、是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想象在观察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生活积累,而且赋予生活积累之间内在的联系。英国剑桥大学贝弗里奇教授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说:“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 ”没有学生的想象力驱谴,就没有生动的事实,就没有感人的篇章。 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对过去的记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把写作源泉无限的放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语文老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高尔基在论笑

9、谈及其他中说:“一切幻想都根源于现实,人不能凭空臆造任何东西。 ”王朝闻在他主编的美学概论中也说:“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与他的生活教养、经验密切相关。各种形式的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上的,而其内容则是社会生活的复杂联系的能动的反映。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春(秋)游、劳动、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事物,积累生活经验,以丰富记忆表象,为在作文中开展想象活动提供条件。其次,教学中,要适时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运用直观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想象储备材料。第三,教

10、学中要有意留下空白,给学生创造一些展开想象的条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发挥想象的起点。三、瞄准理解力训练-感悟生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 ”多年的语文教学和研究经验,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在于学生对生活素材价值的识别能力不强,在于学生感悟生活的深度不够。有形世界,无限风光。学生置身于这热闹非凡、色彩斑斓、美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心里所想。学生仓储中的材料应该说很丰富,但为何偏偏在作文时却无话可说呢?显然,这不应归咎4于写作之“

11、源”问题,而是对材料价值的识别问题。学生因不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而找不到可使用的材料,只能望题兴叹,满目茫然。最后,为了应付老师只有东拼西凑,写一些无关痛痒或是驴唇不对马嘴的话。所以,要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教师还要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上,亦即对材料价值的识别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局部研究,整体把握,读思结合,不断开掘,让学生逐步领会文章深层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古人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这是很有道理的。多读,反复读,读深读透,就会领会文章蕴藏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时下,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支解文章内

12、容上。教师带领学生一字一句一段地“品味” ,把一篇完整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教师应该把主要工作放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放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通过让学生自觉阅读,反复诵读,读、研、思三位一体等学习课文的方式,向学习目标逐步推进,从而准确地领会文章主旨,完成对教材全部内涵的整体把握。在教学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读文的。一读,扫除字词障碍。二读,理清行文思路。三读,画出印刷所示意图,在图中标出文中的有关数据。四读,明白印刷所的结构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关系。五读,结合文中的有关语句,口述文章的主题思想。每读一遍课文,都要求学生从一定的

13、层面上进行思考,并能够着眼全篇,顾及全文。也正是这样通过反复阅读、逐步求深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能力,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读文教学法,也并没有忽视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知识的探索。学生在读透文章的前提下,也积累了关于文章顺序、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特别是用词准确性等方面的知识。四、注重表达力提高-呈现生活。即便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储备,一双淘金的眼睛,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我们还是不能准确、形象、生动的呈现生活。因此,表达技巧知识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内容,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语法修辞,写景状物,行文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记叙详略,渲染、烘

14、托、映衬,等等一些写作方法或写作技能必须为学生所掌握。形式是文章的衣装,内容是文章的躯体,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构成一个个性化的充满5活力的生命。只有当写作知识内化为我们自身素质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技能的时候,我们在已有的丰厚生活积淀基础上的写作实践活动也才能出神入化。1、巧设言外之意,制造弦外之音,构筑语言情境,尽显语言魅力。传说明代李梦阳在江西做哲学副使时,发现有个书生与他同名同姓,很是恼怒。于是把那书生叫来质问:“你小子好大胆,竟敢冒犯我的名诲!”书生说:“名字是父母所起,小人不敢更改。 ”李梦阳沉思一下说:“我出一对 ,你若对得好,我就不再追究你。”李梦阳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

15、,实不相如。 ”对子出得很绝。蔺相如是战国时代赵国的上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 “相如”二字又有“相同”的意思。李梦阳的言外之意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这个书生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书生不慌不忙,稍一沉思即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这一句也对得绝。魏无忌是战国时代魏国有名的公子,长孙无忌是唐代的大臣。 “无忌”二字又有“没有忌诲”的意思。书生的言外之意是说,两个无忌彼此都不忌讳,你干吗忌讳我呢?李梦阳听了书生的“对” ,只好笑着放他走了。从这一故事可以看出发挥语言艺术的技巧。文章语言来一点含蓄,即有意不把某个意思直接说明,而能使读者体会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品出

16、韵外之致来。这种弦外有音的语言耐人咀嚼,生动有味,能丰富扩展语言的表现力。例如作家孙犁的名篇荷花淀有一段写水生与妻子的对话相当精彩,把水生妻子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作者未明写水生女人担心丈夫的言行,只用“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一细节却把她的内心波澜表现得惟妙惟肖,把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写得生动传神。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就是这种弦外有音的语言艺术的写照。有时专门不把话说明说透,让读者去体味、想象,更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正如清人刘大魁所说:“文贵远,远必含蓄。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乃可谓之远。 ”2、不断开拓,努力挖掘,步步提升,立意高远。作家王汶石在漫谈构思一文中说:“有时,我们感到自己的作品总是差那么几斤几两,差点什么,因而思想艺术水平上不去,假定我们生活积累已够丰富的话,那么这差的就正好是认真的艺术构思。 ”作品的艺术质量要得上去,构思确实是关键,,而构思的深度,取决于立意的深度。文章立意的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