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45431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查找资料,初步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二、教学课题:粤教版高中选修(一)诉衷情三、教材分析陆游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中原为己任。但是在投降派当政的社会条件下,他长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最后还被罢黜回乡,投闲置散,壮志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忘怀国事,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始终冲击着他的内心深处。他在这样的心态下创作了本词。词作上片主要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惆怅,下片进一步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发出更深沉的浩叹!教学目标1能对宋

2、词中爱国词的基本观点做初步的分析。2对宋词中的爱国情有一定的了解。3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探讨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四、教学方法 1点拨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2讨论法。通过理解、交流、倾听、反思的这个对话过程,让学生能多角度思考,并建构起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五、教学过程(一)学生演讲: (略)(二)导语: 【张作霖的故事】百度知道 http:/ 1背诵(略)2百度百科 http:/ “当年”是否有具体所指?“觅”字有何妙用?2、 “梦断”该如何理解?3、为什么是“泪空流”?4、 “心在天山,身在沧州”如何理解?5、上

3、下片的感情是否相同?6、本词主要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六)讨论并释疑:1、 “当年”是指 1172 年,当时作者到南郑(今陕西汉中) ,在四川宣武使王炎幕下襄理军务。他曾亲自到前线考察地形,曾和金兵打过遭遇战。一个“觅”字,写出了自信、自许和坚决执著的奋斗精神。2、作者在南郑前线只有半年时间,从此后,镇守关塞要地的情景,只有在梦中出现,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战场。当年的貂裘戎装,早已尘封色暗。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啊!3、放眼西北,神州大半已遭沦丧,而朝廷的统治者“只把杭州作汴州” ,偏安东南。词中的“空”字,就是作者的强烈控诉和批判。【比较查看中国历朝国土面积的变化】百度搜素 http

4、:/ (2005 年北京卷)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 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百度百科 http:/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2011 年广东高考题】减字木兰花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

5、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 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百度百科 http:/ (1)初春(1 分) 。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青草长出嫩芽, 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生机,所以初春时节最美好(2 分)(2)上片描写“莺语” “草色” “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六、教学反思:诉衷情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于是我把体会词中炽热的爱国襟怀及其表现的崇高美作为本堂课

6、的重点之一。而学习本课的另一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诗词写作手法的方法。对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贯穿于我们所有古诗词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所花的时间也相对要多一些。其次,在课堂我让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在读中既领会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又品味了语言。在对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时,生生互动很好,从学生回答的问题来看,堂上合作讨论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从对本词的解读来看,同学们课前准备较充分,基本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在这一前提下,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但由于学生还缺少相关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及分析写作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因此,在今

7、后的教学中,还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品读古诗词的兴趣,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七、教师个人简介工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 528325学校电话:0757-27781122职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各类兼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研究员、理事,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语会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研究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顺德区高中课改领导小组成员,顺德区中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专家评委” ,顺德区杏

8、坛中学语文科组长。荣誉称号:“全国百佳语文教师”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等单位授予、证书号:第 BJ2010077 号) 、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 、 “全国优秀实验教师” 、 “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获得者” 、 “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湖南省双峰县优秀青年教师” 、 “湖南省双峰县优秀教师” 、 “湖南省双峰县立功人员” 、“湖南涟邵矿务局冷水江煤矿先进工作者” 、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 “广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省级) ”、 “广东省 2009 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优秀学员” 、 “广东省佛山市首批中学骨干教师” 、 “佛山市优秀教师” 、 “顺德区第一、二、三批骨干教师” 、“顺德区学科带头人” 、 “顺德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 “顺德区先进教师” 、 “顺德区优秀学科组长” 、 “顺德区好人银星奖” 、 “顺德区 2007 级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优秀学员” 、 “顺德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学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