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43548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02011 学年第二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第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道题 2 分,共 60 分)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商业资本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B、工场手工业发展,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C、货币地租的普遍推广,使自然经济瓦解D、作坊主和帮工学徒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2、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 ,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3、法国大革命时期,大资产阶级掌权时完成的历史使命是A、推翻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

2、 B、废除了封建地租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4、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是它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B、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D、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5、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其含义是 A、 东方国家日益贫困,无力对抗西方 B 、东方国家完全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C、东方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东方国家完全丧失民族独立6、下列

3、对英国圈地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有(1)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2)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3)农民遭受血腥掠夺,是历史进步的牺牲者(4)使封建营垒发生分化A、 B、 C、 D、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A、 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C、 它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 D、 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8、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A、争取民族独立的反帝爱国运动 B、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C、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运动9、修正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根源是A、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阶级矛盾缓和 B、各国工人的合法斗争取

4、得了一些成果C、工人党领袖不愿同资产阶级激烈对抗 D、工人阶级的觉悟普遍较低10、以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时代胜利的标志C、帝国主义从此开始走向衰亡D、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共存的时期11、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 ,是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C、允许资本经营 D、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12、一战后成立的国联成为帝国主义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中“帝国主义”主要指 A、美、英 B

5、、美、日 C、英、法 D、法、德13、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中国问题 B、钳制日本C、重新瓜分中国 D、平息中国反帝斗争14、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15、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16、30 年代世界上最主要的矛盾是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

6、盾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17、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即形成了 A、对法国的两面夹击 B、进攻苏联的桥头堡C、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三面包围 D、统一的德国1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德战场上与平型关大捷具有相似意义的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战役19、二战期间明确提出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Paris Peace Conference B、Cairo Conference C、Teheran Conference D、Yalta Conference 20、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得到的经济利益主要是A、控制了西欧国家的经济

7、命脉 B、使欧洲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C、扩大了美国的海外销售市场 D、收回了战争中在欧洲的贷款2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A、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 B、进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C、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D、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22、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和 80 年代的苏联都调整了对外战略,其相似之处A、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B、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美苏对抗转为战略合作 D、从美苏战略合作转为对峙23、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B、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C、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 D、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24、新加坡

8、和韩国的经济在 70 年代都出现高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是 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视发展科技大力吸引外资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A、 B、 C、 D、25、本世纪 70 年代后,发达国家控制第三世界的主要手段是A、利用科技金融优势控制国际市场 B、输出剩余资本,榨取超额利润C、支持垄断组织,发展跨国公司 D、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26、 “波兹南事件”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和政府矛盾尖锐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应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C、受苏联模式的控制,波兰经济落后D、苏共二十大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27、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

9、影响,主要体现在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B、核战争的威胁消失,各大国更重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美欧日三极之间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经济冷战的对手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28、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失败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少经验,不够成熟D、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29、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10、 D、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30、20 世纪 40、50 年代,新科技革命兴起。其直接原因是 A、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B、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C、美苏争霸的战略需要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2010-2011-2 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试卷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道题 2 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共 3 小题,40 分。31 题 12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6 分

11、)3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 。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 18 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 世界现代史材料二:“总统先生” ,一位年轻记者曾经问罗斯福, “你是共产党吗?” “不是” 。 “你是资本主义者吗?” “不是” 。这位记者对于罗斯福拒不承认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

12、是什么?” “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正传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实例,并指出其目的。 (4 分)材料一中对新政的评价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2 分)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是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判断有什么错误?(4 分)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回答中的矛盾之处(2 分)32.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世纪 60 年代美国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建立“多边核力量”的计划,该计划规定:此约拥有核武器的美、英、法三国把各自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上述计划遭到法国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

13、。法国不顾美国阻挠,建立了不受北约指挥的独立核力量。材料二:1958 年以法国、西德为首成立了包括西欧 6 国参加的欧洲共同体组织(简称欧共体)。70 年代又有英国等西欧 4 国加入。扩大后的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美国。欧共体在 60 年代主要致力于“经济一体化” ,统一各国的关税、财政政策,70 年代又加紧实行“政治一体化” ,定期召开政府首脑会议,表示要使欧洲“用一个声音在世界上说话” 。材料三:1969 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声称:同西欧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坚决拒绝了国内一部分人从欧洲撤军的建议,还把越南战争后从亚洲撤出的军队调往欧洲。尼克松还声称

14、:美国继续对西欧施加“支配性影响” ,就会“自取失败” ;美国应调整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同西欧国家“加强磋商” , “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以上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材料一中美国提出把美英法三国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统一指挥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4 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本世纪 60、70 年代西欧国家同美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分)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尼克松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在西欧的军事力量。 (4 分)33(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 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 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 1718 世纪的英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6 分)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英。据科学史专家统计,从 1850 年之 1890 年的 50 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上的重大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