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43496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元素:主族(IA 族)、副族(IB、VIII 族部分等)。2.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主族(IIA 族)、副族(IIB、IIIB、IVB、VIIB 族)、0 族(He)、VIII 族(26Fe、27Co 等)。3.最外层电子数在 37 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4.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元素:0 族(He 除外)。二、数目规律1.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 IIIB 族(32 种)。2.同周期第 IIA 族与第 III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 2、3 周期(短周期)相差 1;(2)第 4、5 周期相差 11;(

2、3)第 6、7 周期相差 25。3.设 n 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偶数周期为。如第 3 周期为种,第 4 周期为种。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 IA、II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 IIIAVII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三、化合价规律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 0 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 递变。2.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3.除第 VII

3、I 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 2、3 周期(如 Li 和 Mg、Be 和 Al、B 和 Si)。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 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 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 Be、Al 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 Si、Ge 等)。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

4、 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位于左下角的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位于右上角的氟。2.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跟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七、半径大小规律1.原子半径: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 族除外)。2.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3.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

5、,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八、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1.关系式: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设主族族序数为 a,周期数为 b,则:时,为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时,为两性元素(H 除外),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时,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九、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1.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的比值为 a,则有:为第 IA 族元素;(2)a=1 为第 IIA 族元素或 H、He;(3)a=2 为第 IVA 族元素;(4)a=3 为第 VIA 族元素;(5)a

6、=4 为 0 族元素。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比值为 b,则有:为 Na;(2)为 Mg;(3)为 Li、Si;(4)b=1 为 Be、Ar;(5)b=2为 C;(6)b=3 为 O;(7)b=4 为 Ne。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的比值为 c,则有:(1)为 Mg;(2)为 Li、P;(3)为 Be;(4)c=1 为 H、He。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 H、Be、Al。一、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既是特征也是判断依据)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3、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7、.4、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5、氧化剂: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6、还原剂: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7、氧化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的生成物。8、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二、知识要点1、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教学目标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概念掌握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 指导完善示范实践知识网络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 规律较强的氧化剂较强的还原剂 较弱的还原剂较弱的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

8、剂还原产物整理归纳 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六种基本方法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 氧化性:左右 还原性:左右同主族 氧化性:上下 还原性:上下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 还原性(活动性):氧化性(离子):非金属 氧化性(单质):还原性(离子):3根据电极反应确定原电池 还原性:负极正极电解池 阴极(氧化性):先析出后析出 阳极(还原性):先反应后反应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一般规律;反常物质:根据反应条件确定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溶液酸碱的影响:例2KMnO4+5Na2SO3+3H2SO4=K2SO4+5Na2SO4+2MnSO4+3H2O2KMnO4+Na2SO3+2NaOH=2Na

9、2MnO4+K2SO4+H2O2KMnO4+3Na2SO3+H2O=2MnO2+3Na2SO4+2KOH同一物质被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例HCl(浓)+KMnO4 Cl2HCl(浓)+MnO2 Cl2HCl(浓) +O2 Cl2根据某些反应结果判断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 的氧化性越强例 Fe+S=FeS 2Fe+3Cl2=2FeCl3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例 HCl+H2SO4(浓)不反应HBr+H2SO4(浓)Br2+SO2+H2OHI+H2SO4(浓)I2+H2S+H2O根据能自发进行的某个反应

10、方程式判断:左右问题讨论1浓硫酸能把溴化氢氧化成单质溴,同时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又能使溴水褪色,这两个反应是否矛盾?2铜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一氧化氮,是否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不如稀硝酸强?典型例题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例 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甲能跟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

11、不能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例 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卤素的非金属性顺序是 ClBrI 的是2HClO4+Br2=2HBrO4+Cl2 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A.仅 B.仅C.仅 D.例 4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酸化的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淀粉和碘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 Na2SO3 溶液,又发现蓝色逐渐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对比上述两组试验所得结果,将 I2、ClO-、SO42-按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 ,并判断 SO2 能否使 Br2 水褪色 (填能与不

12、能)。第一章单元知识专项突破1.化学反应的类型?a.根据反应物的类别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合反应 A+B+C?分解反应 AB+C+?置换反应 AB+CCB+A?(AB+CAC+B)?复分解反应 AB+CDAD+CBb.依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c.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分子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TPH8.TIF;S*2;X*2,BP#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大多数的有机物?电解质:(1)强电解质强酸 HCl、HNO3、H2SO4、HBr、HI、HClO4?强碱 KOH、NaOH、Ba(OH)2、

13、Ca(OH)2FK)?大多数盐 NaCl、AgNO3、CaCO3、BaSO4?(2)弱电解质弱酸 HF、HNO2、H2CO3、H2S、CH3COOH、HClO?中强酸 H2SO3、H3PO4?弱碱 NH3H2O、Fe(OH)3、Cu(OH)2水及个别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的个数有关,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有关系,也与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4.离子反应?离子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类型离子交换的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1)

14、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意义:表示所有的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书写步骤:写、拆、删、查?离子共存?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外界提供能量.?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向外界释放能量.?6.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研究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常考点高考题-

15、阿伏加德罗常数一、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几点:1 水:常温下是液态;2 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3 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4 NO2:存在与 N2O4 的平衡;5 气体的体积: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 22 4 L。6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7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二、练习1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NA 03 广东化学B 1.8 g 的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NAC 常温常压下,48 g O3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3NAD 2.4 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1 NA2以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 g 碳酸钠中含 NA 个B 0.1 mol OH含 NA 个电子C 1.8 g 重水(D2O)中含 NA 个中子D 标准状况下 11.2 L 臭氧中含 NA 个氧原子 03 上海化学3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 g 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 2NAB. 1 L 1 mol / L 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 NA 02 上海化学C. 标准状况下,11.2 L 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 0.5 NA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 铜失去的电子数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