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28232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新疆农业大学 张胜光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曙光,均出自世界的东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稍后,在世界历史上扮演过大国角色的,还有古希腊、古罗马等。但是,除中国外,上述这些文明古国无论其文明如何灿烂,后来却在历史中消失了,甚至今天生活在这些古代国家土地上的居民,也都是后来的外来民族。在前述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了下来,只有中华民族,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 一、从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关系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翻开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央王朝版图

2、上的领土基本上都分为两大块:东方的是中原故地,西方则是庞大的西域疆土。这两大块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王朝疆域。自公元前 60 年起,西域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域进行屯垦戍边,是汉武帝以来历代政权治国安邦的国策。历史上,经营西域卓有成效的,当属两汉、盛唐和清朝。三国演义中有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西域各城邦,在 2000 多年的发展史中,都曾经发生过分分合合的和战争。但是,每当稳定和平的年代来临之后,中原王朝和西域的统治者都要寻找机会,重新统一起来。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骚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由于西汉在西域有深厚的统治基础,而匈奴则加重

3、西域诸国的赋税,所以,西域诸国如莎车王康(公元 1833 年在位)率众抵抗匈奴,保护西汉西域都护吏士、家属上千人,上书思慕汉朝。公元 29 年,东汉河西大将军窦融册立莎车王康为西域大都尉,西域五十余国均归其统辖。但西域各城邦并不满足,主动派使者向东汉光武帝请求 3 次,18 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的真诚誓言,强烈要求内属中原,最终促使刘秀在东汉王朝初建、自己尚且立足未稳之时,下决心重新恢复了对西域的治理。今日维吾尔族祖先之一的高昌回鹘自称与宋朝的关系为“甥舅关系” ,以“西州外甥”的名义向宋朝派遣使臣并进贡。因为唐朝曾先后有三位公主嫁与漠北回鹘汗国的可汗,故当时漠北回鹘可汗世代称唐朝皇

4、帝为舅,自称外甥。这时唐朝与漠北回鹘汗国均已灭亡,代之而起的是北宋王朝和高昌回鹘政权,但高昌回鹘仍沿袭旧有的习惯,反映了当时回鹘人认同北宋这一“正统”的王朝。最令人感动的是哈密王的故事。1644 年,清军入关,准噶尔部也在新疆崛起,两大势力开始在哈密进行角逐。当时统治哈密的少数民族首领额贝都拉认真比较了双方的民族政策,认定只有归附中原才有出路,遂积极主动多次向清政府上表称臣,并主动出兵协助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立有大功,赢得了清政府的信任与褒奖。1697 年,清朝正式册封额贝都拉为哈密王,委派这个家族统治哈密长达 233 年。自此以后,哈密王始终是清朝在新疆最为信赖的维吾尔家族,每有战事,率部随征

5、,屡建功绩,不断晋爵。在历次边疆的变乱和中,历代哈密王不但不参与叛乱,还竭力协助平乱。同治年间,分裂叛乱势力攻打哈密,第七世哈密王伯锡尔与清军共同浴血奋战,不幸于 1866 年底兵败被俘,囚禁两个月,百般劝降无效之后,于 1867 年初不屈而死。史料记载伯锡尔临刑前的情景:叛军首领叫人捧来古兰经说:“你我都是安拉的臣民,何不连成一体,杀尽清军,自立王国呢?”伯锡尔怒目痛斥:“我是国家大臣,世代承受皇恩,岂能与你等匪类为伍?我受恩七世,岂能从逆。欲请发兵前来灭净逆贼,上报国恩,下救万民,方随吾愿。 ” 作为少数民族藩王,这种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对国家的至忠至诚精神令人感动。清廷为此追封伯锡尔为亲王

6、,专门拨银两修建陵墓。历史上,中央政府围绕新疆问题曾有过三次大的争论。东汉时期,匈奴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西域,要不要出兵收复西域,东汉政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唐朝初年,要不要平定反叛的西域高昌国,唐太宗力排众议,坚决发兵平定了高昌的叛乱;清朝末年,李鸿章提出“撤塞防保海防”的主张,引发了“海防” “塞防”之争。这三次争论都以主战派获胜而告结束。理由很简单:欲保中原,必固西域。保西域是为保蒙古和河西走廊,保河西走廊和蒙古是为了拱卫京师!西域不保,则京师危矣!唐朝中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吐蕃趁机占领了河西走廊,切断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唐朝失去了“安西四镇” ,天山南北大部分土地被吐蕃占领,造成了西域不

7、守、河西不保、长安危险。763 年,吐蕃军队一度攻进了长安。明朝对西域的统治时间很短,所以在整个明朝近 300 年中,始终没有解除草原游牧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威胁,甚至连明朝皇帝都曾被游牧民族俘虏过。清朝之所以认真经营新疆,是因为前后花了几时间才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从此得出经验:新疆不保,则京师不得安宁。可见,无论是西域还是中原的统治者,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自觉地认为只有将西域和中原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王朝,双方才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共同获得更大的发展。哈密王发自内心地寻求清朝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清朝政府花了 70 多年时间终于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左宗棠 68 岁高龄毅然抬棺出关,从沙俄手里

8、夺回被侵占多年的伊犁土地,都充分表现出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这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二、何谓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的内在凝聚力量,它包括民族整体与各民族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单民族国家不同,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的民族实体, 并不是把 56 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 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 56 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 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 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所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除了 56

9、个民族各自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以外,还有更高层次认同感和凝聚力,这就是中华民族整体的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民族认同感为例,生活在异族人占多数的异乡和异国的环境中,本民族的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更觉得可亲可信。在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时,这种民族认同感将会更为强烈。而中国人身处异国他乡时,如果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他不仅仅会感到自己所在的民族受到了羞辱,更会感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受到了羞辱,这就是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单民族国家民族认同感的显著不同。所以,每一个中国人,不管他是哪个民族,事实上他都会把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放在首位。在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中华民族

10、统一体中的各个民族,特别是边疆的各少数民族都始终保持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的认同感,这体现在对中央政权的高度认同,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世世代代把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看作是本民族发展壮大必要的前提和条件,所以才能形成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今日所谓的汉族文化,事实上包含了从古至今不断吸收进来的“胡人文化”因素,而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不难找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向心力,即各民族渴望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共同心愿,这种心愿在关键时刻就会爆发为维护祖国统一的实际行动,表现为中华民族坚定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

11、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民族英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代表,首先就是那些在历史关头挺身而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民族英雄。在开发建设西域的历史长河中,最早的开拓者却是三个江南弱女子。这就是从公元前108 年开始持续 70 年的“汉家公主远嫁乌孙” 。汉武帝为了实现联合乌孙共同抗击匈奴这一政治目标,先后派遣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相继远嫁乌孙,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同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西域都护府之所以能在公元前 60 年在西域正式开设,她们三位女英雄所作的前期工作功不可没!她们以自己的修养和胆识,使西域百姓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光彩,心

12、悦诚服地认同了中原王朝的领导,接受了中原传来的先进文化。今日内地人民餐桌上的许多瓜果蔬菜,正是从这三个女人开始陆续传入中原,而汉族著名的民族乐器琵琶,也正是由汉朝宫廷乐师首创、细君公主在乌孙国完善、西域少数民族中普及后,又重新传回了内地。在新疆历史上,张骞、班超、左宗棠和杨增新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四位杰出历史人物。张骞(公元前 165前 114 年) ,西汉第一位出使西域的官方代表,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 139 和 119 年两次出使西域,为卫青大破匈奴引路,并促成了乌孙与汉朝的联姻。 汉书中这样写道:“汉之号令颁西域矣,始自张骞。 ” 班超(32102 年) ,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

13、家。仅凭 36 人的小分队,维持了西域31 年的和平稳定。中国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成语:“投笔从戎”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夷制夷”皆出于他,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左宗棠(18121885) ,清末重臣。1875 年 5 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 年从阿古柏手中收复新疆。1880 年,以 68 岁高龄抬棺出关,迫使沙俄交还了强占 10 年的伊犁地区,并促成了新疆建省。 杨增新(18641928)作为民国首位新疆督军,踏平纷乱,维护了新疆国土的完整和17 年的稳定繁荣。他的治疆方略,可概括成八个字:弃绝战乱、保境安民。 杨增新执政时期, “”分裂势力已从俄罗斯

14、中亚和土耳其渗入新疆,日后逐渐成为新疆不稳定的根源。对那些以 “传教者”身份混进新疆的中亚“”分子,杨增新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手段:严密监控,露头就打。在杨增新的严厉打击下,刚刚萌芽的分裂思想的传播被有效地压制住了。1928 年以前, “ ”、 “”分子始终没有在新疆形成大气候。而对试图以武力侵犯新疆边境的外国军队,他则坚决顶住,用自己有限的军队一次次击退敌人的武装进攻,保证了祖国六分之一版图的完整和安宁。四、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无论是绵延两百多年、历经九代人的哈密回王传奇,还是三位远嫁乌孙的汉家公主;无论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还是横刀立马、踏平纷乱的左宗棠、杨增新,他们在西域和新疆的开发

15、建设史上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尽管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总结前人所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就不能自觉地制定正确的政策,就不能有效地应对三股势力对我们的挑战。班超率领仅 36 人的警卫排,却对西域进行了 31 年的有效治理,中间奉诏回朝时,当地百姓抱住马腿不让他走,可见西域人民对其爱戴之深;班超的继任者任尚向他请教治理经验时,班超说,只不过是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总大纲,宽小过”而已,既对他们讲原则,又要注意搞好团结。任尚对此不以为然,个人性格又刚烈暴躁,结果继任时间不长,西域大乱,北匈奴趁机卷土重来。汉朝政府不得不再次出兵平定西域。杨增新有句名言,叫新疆打不得仗。

16、新疆乱世是绝地,治世是桃源。只要一打仗,玉石俱焚,古代的绿洲哪能容得起那种战火,大家都得逃难;政治清平的时候它就像桃花源一样,老百姓过着非常满足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各族人民对祖国和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在维护祖国统一、保持边疆稳定方面,其贡献无人可比。 “”被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内乱时期” ,国民经济可以说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但即使在那个时期,新疆也没有出现民族分裂现象,各族人民仍然亲如一家,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在新疆根本站不住脚。这说明,毛泽东所留下的宝贵政治遗产,特别是他的边疆民族政策,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整理发掘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除了深深地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感到自豪以外,更要发扬光大在开发建设边疆事业中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们所创造的宝贵经验,使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在新的历史时代绽开更多更美丽的花朵!(本文写作中,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著述,在此不一一注明,特表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