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620804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31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惆怅(ch u) 贻误(di ) 攫取( ) 稗官野史(bi) B驿站() 缔造() 戎装() 引吭高歌(hn)C陶冶() 拖沓() 俨然() 椎心痛恨(chu) D摇曳() 轶事(y) 唾弃( ) 声势赫奕(h)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哗众取宠 等闲视之 栩栩如生 置之度外B.装腔作势 有的放失 一丝不苟 大显生手C.盛气凌人 因地制宜 安然无恙 心不在焉D.门当户对 余音绕梁 同病相怜 闲情逸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B10 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 _。.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的_ 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行迹 _而久未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A. 精要 限制 秘密 B. 精辟 限制 隐密C. 精辟 局限 神

3、秘 D. 精当 制约 诡秘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四壁” 。A、表强调 B、表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引用6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 应聘者答道: “ ”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7、下列题目从结构上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我的母亲 B.在

4、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C.世间最美的坟墓 D.梦和泪8、 好雪片片的作者林清玄是那里作家( )A.香港 B.大陆 C.澳门 D.台湾9、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便条是单位或个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最简便的书信。B.请假条是因病或因事向单位或种书信。C.留言条是把要说明的内容写下来给对方看的一种便条。D.托事条是托人办事、购物、传话、告知事情等的一种便条。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个人说明情况的一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B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

5、两派,婉约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C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D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 六国论中,表现祖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 2、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_,俄国的_ ,美国的_ 。3、 废墟的召唤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 ,文中的“废墟”即指被法国文豪雨果盛赞为“东方艺术奇迹”的 。(三)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1. 中国现代文学中“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茅盾 。 ( )2.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古典长篇小说是三国演义 。 ( )

6、3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不是比喻句。 ( )4为报答祖母的抚育之恩,李密写下陈情表 , “辞不就职” 。 ( )5通知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问题,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 )二、阅读内蒙访古片段,回答问题 (8分) 我在游览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

7、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_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_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_读一读战国策赵策_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_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_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1)选出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内恰当的一项 ( ) (1

8、分) A不仅仅 还在于 只要 就 以致 同时 B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只有 才 终于 而且 C不仅仅 是因为 只要 就 终于 并且 D一方面 还在于 只有 才 以致 并且 (2)选出对上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 (2分)A夹叙夹议,侧重议论 B引用史料,谈古道今 C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D叙议并重,相互为用(3)上述第一段叙述评论秦始皇修长城一事的用意是_(3分) (4)上述三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 。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9、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2分)A.始有远略 略:谋 划 B.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慧和力量 C.则胜负之数 数:定数 D. 后秦击赵者再 再:再一次 2、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A和相同,和相同 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 D和不同,和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A.吾从而师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吾妻之美我者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 (2分)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戍卒叫

11、,函谷举 B灭六国者,六国也C赵尝五战于秦 D洎牧以谗诛5.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 ) (2分)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可谓智力孤危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分) A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 “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照应文章开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句话。B 作者对燕、赵两国 有赞扬 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批评燕用刺客计 批评赵错杀良将。C 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亡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说 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D“ 呜呼

12、”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中各领出一层意思。 “呜呼” 惜其有良策而不用“ 悲夫” 哀其结果之惨。四、诗歌鉴赏(11分)阅读邶风;静女 ,完成(1)(5)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静女” ,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

13、种焦灼不安的情态。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3) 、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C.“说怿女美” 、 “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4) 、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5) 、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3分)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 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D.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