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16129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师: 听说这篇课文,大家已经上得有一点基础了,这很好。我们知道,经典的故事,总是令人回味,发人深省的。今天,我们不妨再回味一下,希望大家能得到更深刻的感悟。那么我们先请同学朗读,大家知道,朗读,是最能看出一个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的。我希望朗读的同学能读准语音,读准节奏,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语气,语调。好,下面我就请同学,来看看,读一下,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来把它读出来。好,翻开书。.我请一位同学,我随意请。.来,请你。看看你把它读出来,全文照读。生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师:嗯,很好,请坐。来,你帮着评价一下,他刚才读的。生 2:我认为他读的,没有太多的感情(师:嗯,读的没有感情) ,但是读的还是很好,读错的音不是很多。师:读错的音不是很多,你的还满宽容的,是吧?其实我们学过了,应该要读准。你说,哪里不准?读错了?生 2:嗯,那个那个“y”读成“xi ”了(师:嗯,他后来改正过来了,很好,读“y” )还有那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岂”他也读错了师:嗯, “岂”他也读错了,还有

3、没有?还有一个关键的字音也读错了。哪个同学知道?好,你来。生 3:就是在最后“肃遂(su)拜蒙母,结友而别”他读成“肃遂(su)拜蒙母”师:嗯,su 拜,su。还有一个字。 “即”什么啊?“即更刮目相待”应该读什么?更(gng) ,他刚才读成什么了啊?更(gng) 。哎!这个字一定要读准啊。好!总的来说,读得不错。但,读音有错误。但是,我总感觉到有点不满足。你说说看?老师有什么不满足啊?生 4:可能是因为首先他读得感情就不是很投入。师:哦,你们都觉得感情,其实我们应该准确到就是语气,语调。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人物对话,对不对?来,我就想请你来看看能不能把人物的语气语调读出来,根据你的理解,好!你来

4、读。生 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师:很好!请坐。读得很流畅,而且我觉得她有的句子的语气语调读出来了,你比如说,来,你再把请起来,第 2 句,就是孙权读的这一句。生 4: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师:就是她读出了什么啊?什么语调啊?哎!上扬的,反问句的语调。这句你说说看,你之所以能读出这个,说明你体会到,那当时

5、孙权这句话他是要表达什么意思?生 4:嗯,他是要告诉那个告诉吕蒙,就是说嗯学习不是为了去做什么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只是应该粗略地了解一下粗略地了解一下然后就是其实这样是师:哎!不需要你当什么学者。只要你什么啊(生 4:粗略地了解一下)?根据你的需要粗略地了解就行了,是不是啊?(生 4:对)那你刚才的那个上升的语调,其实那句话含有谁啊?孙权责备什么啊?(生 4:吕蒙的意思)哎!吕蒙的意思。所以说它读的是用反问的语气,带有责备,带有一点不满,哎!这个就读得很准。好!请坐。来!再请一位同学读读看。看看,能在她基础上更上一层。我们还有几个人,包括鲁肃,包括吕蒙的,一些语气,看看能不能把它读好。好

6、!再请一位同学,哪个?哎!我们同学推荐一下,你们觉得哪个可以来读这篇文章?你说?(生 5:*)好!来!我们看你的咯啊。要不负众望哦!你来说,你来读。生 6: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师:好!请坐。他有一句,第一句,读得很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要读出这种语气,为什么要读出这种?哪个同学来给我讲一讲?这里面,这

7、一句话,当时孙权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的?当时他在跟吕蒙劝吕蒙学的时候,他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这种语气,这种神态。来!你来说。生 7:应该是(师:嗯,他应该是对他说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以朋友之情(师:以朋友劝慰他,为什么以朋友呢?为什么不是命令语气呢?你看它后面有个感叹号啊。他是领导啊。 )因为他是为吕蒙好,要他去学习。 (师:哦,为他好,希望他好,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读得什么?比较得)比较得委婉。师:比较得委婉,他讲“委婉”这个词,不太恰当,他领导跟他讲,没有必要委婉,他是不可不学!对吧,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哎,你来说?生 8: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吧。师:

8、哎!语重心长的。对吧,他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我这里认为他不是命令。为什么?你们看后面有一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竟敢推辞,如果是以命令的语气他敢不敢推辞啊?敢不敢啊?哎!那肯定不敢。肯定他当时跟他说的时候是什么样地跟他说啊?哎!对,期望的,带有劝慰的,带有语重心长的,譐譐教诲式的,带有长者的那种怎么样啊跟他说话。所以说,这一句话应该读得是,语重心长的。还有两句,我觉得刚才同学读得还不明确,我们来大家自己体会一下。一句,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还有一句就是,吕蒙说的那一句话,来,大家自己体会一下,根据刚才的经验,你觉得这两句话,你想象,这两个人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他们的神态

9、,他们的心理。想象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读。根据全文。师:好,我们再请同学来看看,这下是不是能读好一点,来,你来读一下,怎么样?你读哪一句,随便你选哪一句。生 9: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师:嗯,哎,你来评价一下。他刚才读得,怎么样?生 10:就是读出了那个.鲁肃惊讶的(师:惊讶的,那惊讶他当时感到很吃惊,说明,吕蒙干什么啊?变化什么啊?很大,他当时很吃惊,那,我们要把吃惊的语气读出来,怎么读?来,你再来读一便,大胆地读,放开读。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师:嗯,有点味道了,应该什么啊?你自己做出吃惊啊: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自己要做出那种惊讶的状态,

10、对不对,哎,刚才读已经读出点味道来了,好!请坐。很吃惊么,变化很大。那么下面一句呢?再想象。当时,吕蒙,鲁肃讲了他这一句话,他当时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态,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理?来,你来,你来读一下。生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师:嗯,你说他这时应该是什么心理?生 4:嗯,就是带有一点孙权劝吕蒙的那个时候的读书(师:他应该是什么神态?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什么神态,是一种什么心理?)神态(师:哎,变化那么大,别人赞扬他了,对不对?他一种什么神态什么心理?)嗯,首先是非常地高兴(师:高兴,很好)然后就是也想劝那个鲁肃自己也要读书(师:噢!你的意思是他反过来还要劝这里有

11、没有这个意思?)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师: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针对什么的啊?)哦,针对他自己。 (师:他没发现他的变化,是吧?那这时候他应该是什么心理呢?)嗯非常地师:非常什么?看看哪个同学来,你帮她。很好生 2:他是有点得意的。师:得意,得意洋洋。对不对?一种你看我的变化赞扬我了我的变化这么大,一种学习以后的一种什么啊?心理面一种什么啊?成功!自豪!对吧,我们要读出这种自豪的。你看,老师来帮助大家来读一下。好吧,大家注意听,我们马上一起来读。应该是这样读:“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把语调语气都要读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这句话,是吧,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想象当时的这种说话人的这

12、种神态,心理,才能读出来。好,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好吧,体会一下,好,士别预备,读。众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师:好,应该说,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基本理解了。但是我觉得,在语气语调,在人物对话,他们的心理神态方面可能还要继续揣摩。好,那么这篇文章,事实上是一个经典文章,我们来看,它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最初的名字不叫资治通鉴 ,叫通志 。但是后来皇帝发话了,宋神宗说,说了一句什么呢?对,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就是说,把历史当作镜子,来让我们学习统治之道,但是我想我们同学不是皇帝,也不是统治者,所以说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鉴于课文,有资于明道”什么

13、意思?就是把课文作为什么啊?借鉴,有利于我们来明白什么啊?道理,明白事理。所以说,我们今天就请同学,看看,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感悟,并且是从多方面来获得感悟,好,就是我们今天,下面要做的事。那,老师在同学们做这个事之前,也给大家做一点示范,我先提供一个表达这种感悟的句式。就是,这个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那么这个前面的内容,注意,大家回到原文的时候,一定要确立你的角度,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我的感悟必须要用一定的角度来感悟,那这个角度可以是人物这个角度,你比如说这篇文章重点人物主要有三个,哪三位啊?孙权,吕蒙,鲁肃。你就要选择,我是总孙权这个人物去感悟呢,还

14、是吕蒙这个人物感悟呢?我从孙权的语言上面感悟呢?还是鲁肃的行为这个角度来感悟?你要先把角度确立好。那么,第 2 个角度,是事情。你可以从人,也可以从事情。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不同阶段的事情,它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从具体的细节上。你觉得,哎,这句话,让我有所启示。我从这一方面得到一些感悟。这就是说,我们在感悟前,你一定要确立好一个角度。老师也写了两条感悟,不妨先介绍给同学。第一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是选择了吕蒙这个角度,他说的一句话,然后得到的感悟是:“告诉我们要以发展,文化的眼光看待别人。 ”也就是说我从这个点上,我得到了我的感悟。第 2 个,我是从鲁肃这个角度,从他的事情上

15、,从他的行为上来写的:“鲁肃发现吕蒙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后,即表尊敬并与之结为朋友,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敬重有才能的人”我是从他这个事情中,我得到了后面这个感悟。那么,从这两条大家可以看出。老师在写感悟的时候,首先是要扣紧原文。你看,我这两条感悟,一个是“士别三日”一个是前面那个事情,全部是原文中得出来的。并且确立好角度,我到底是从人的角度,还是从事的角度;我到底从哪个人的角度?从他这个人,还是语言,行为这个角度。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你要抓住文章中哪个点给你带来的感悟,你要捕捉住这个“感点” 。你看,老师在这里,我一看到了“肃遂拜蒙母” ,以至结为朋友,我一想,为什么要拜他的母亲啊?大家知道哎你说。

16、生 11:因为吕蒙现在已经是有才略的人,他很尊敬他。师:尊敬他,他拜访他母亲表明对吕蒙的尊敬,好,一个“感点” ,尊敬。对不对?我抓住这个“尊敬”然后我在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准确地表述出来。我就这样解了:“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敬重有才能的人。 ”对不对?吕蒙现在有才了。他很敬重他,和他交朋友,表明对他的敬重。大家明白了吧?哎!我们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特别是经典的故事,经典的文章,你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好,下面就请同学来来做这件事,好不好?那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篇课文。大家读的时候,除了刚才把语气语调读准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我捕捉哪个“感点”?是吧?我从哪个角度来找出我的感悟?好吧,来,大家一起读一下。众生: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