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16110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四)也说“分析”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四)分析,也是高考语文试题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分析,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看看我们的高考题目和可爱的答案吧。2007 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2、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一个“心情”,重重定语,写的、读的,实在吃力。请命题专家先作一道变换句式的题目好不好:把答案的长句改成若干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简要分析”?可答案非但没有将“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更没有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答案不是跟“综合”相对,而恰恰是做了囫囵吞枣的、含混不清的“综合”。我们来分析一下。“咨嗟”是流露、表达感情的一种神态,一个形象;“休对”是一种心理的调整与转换,是对“咨嗟”某种意义的否定;“且将”是心情调整之后的一种尝试,一种付诸具体行为的努力。

3、“咨嗟”是形象,感情融在其中;“休对”、“且将”是直抒胸臆,可是并不抽象,我们依稀可以体察到诗人调整心态的神态和举止。诗人的“心情”,正是通过三个词语间体现的调整、转换表达出来的。恰当的答案应该是这样:“咨嗟”写出了“酒醒”长长叹息的神态、动作。酒醉,只能一时排解郁闷,并不能真正将深沉的“怀人思乡”的郁闷化解,“超然台”上难超然。但诗人马上警醒,不应该沉溺在这种低沉的情绪里,更不应该这样去影响老朋友,由“休对”到“且将”,就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调整与转换。诗人性格是豁达的,他可以这样去开导朋友,但自己的郁闷之情又是深重的,“咨嗟”是感性的流露,“休对”和“且将”,是理性的宽解,纠葛成“欲说还休”的

4、复杂心情。顺便说说第二小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题目要求“赏析”,可以说是基于“分析”的“鉴赏”吧。题目要求“情和景的角度”,答案却变成了“情的角度”、“景的角度”。有道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答案却是“该分却合,该合却分”,自己命题,又不按命题要求回答,允许这样率性吗?当然可以解释:答案是为阅卷人踩点而设。但是想没

5、想过,这答案是要收入“答案汇编”、“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等备考资料上的,是要年复一年引导许许多多教师与学生的,是“诗歌鉴赏”的权威样板?“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典型的病句,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到底是“景物”契合“感情”,还是“喻情于景”?是饺子皮包着饺子馅,还是饺子馅包着饺子皮?请自己先弄明白再说,拜托拜托了!恰当的答案应该是这样: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写“春未老”之景,景中有情。寒食节刚过,明明春还“未老”,但“烟雨暗千家”的景象,却使愁绪缠绕心头。细细的风,斜斜的柳,半壕春水,满城飞花

6、,触目所见,都笼罩着排遣不开的郁闷。或者说,正是由于积郁,这些景物才分外鲜明地进入视野,化为词句,构成一幅烟雨愁情的画面。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抒“思故国”之情,情由景生。诗人借酒浇愁,酒醒更愁,但旋即自我宽慰,托茶化解,豁达之下,愈显愁肠郁结。“诗酒趁年华”总括全诗,是旷达之语,更见无奈之情。全词景中有情,因景生情,因情取景,情景交融,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2009 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7、?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参考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北京卷倒是灵光,题目要求“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案倒轻轻松松,既不举例,也不分析,一“略”了之。面对如此大牌做派,无语!自己做个答案吧: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旷达宽广、从容面对世态人生的仁人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例如词的上阕,诗人乘舟南行,原本陶醉于秋色湖光。忽然风起浪涌,船不能行,被迫滞留在黄陵庙下,但诗人没有焦躁牢骚,更没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反而吟唱道:“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在诗人旷达的胸怀里,险恶的风浪只不过是水神为挽留而召唤来的粼粼细浪,他仍然瞩目烂漫斜阳。把风波险阻当作感受世事人生的机遇,这与“穿林打叶,吟啸徐行”的景象异曲同工,正是诗人宽广思想境界的写照。又例如词的下阕。“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险恶的风浪中充满着对来日“风回”的信念,有了这“更好”的信念,那么今夜在风浪中“露宿”又算得了什么?这真是达人快语,广阔胸襟。在诗人耳内心中,风浪咆哮的声音竟如同水晶宫殿里传来的轻曼的霓裳羽衣曲,这分明是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问君何能尔?”因为诗人有坚定的信念:明天准定登上岳阳楼。这种倾慕和信念表明,诗人具备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的仁人情怀。息怒,学学先贤,“不以题喜,不以题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