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593461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月 28 日 15:00 播出课题: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初一)北京师大二附中 贾亚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教学手段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讲授新课今天,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一、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全国人口至少超过了 6500 万,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人口已达 1.5 亿。200 年不到

2、的时间,人口就增加 1 亿,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口增长规模。人口增长,必然地对农业提出新的要求,人们的吃饭、穿衣等问题成为焦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问题在明朝是如何解决呢?大家知道,明初政府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的产量都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新的高产粮食作物新品种也引进来了。1、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玉米、甘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棉花、桑、麻首先,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等,明代大量引入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并逐渐推广种植到北方地区,成为贫苦农民的日常主食。有资料记载,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3、这说明,这两种作物的特点是产量很高,;而且耐旱,在较贫瘠的旱地和山地也能种植。这就缓解了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到清嘉庆以后,玉米和甘薯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提到穿衣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古代人们在穿棉布衣料之前,穿什么衣料?就是麻布和丝织品。麻布廉价但质地粗糙,丝绸舒适华丽但价格昂贵。而明朝人的衣料,逐渐以柔软暖和价廉物美的棉布制成。明朝政府鼓励农民广泛种植棉、麻、桑等经济作物。特别是种植棉花。明朝政府鼓励人们种植棉花,规定多植棉花的可以免税。到明中叶,棉花种植遍布南北各地,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说的就是棉花在南北各地的普遍种植,人

4、们普遍以棉布作衣被原料,或者说是人人都适合穿而且都穿得起棉布衣服。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松江府一带是明清著名的产棉区。P2)2、技艺先进的手工业(1( 棉纺织业松江布 由于棉花的普遍种植,棉纺业迅速发展。谚语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产量之大。同时,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最突出的进步是从南方推向了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图“明朝松江的印花布”松江布不仅色彩艳丽,制作精美,质地优良。而且,产量很大,每天上市的棉布有上万匹。每年输送京师的达十万多匹,一匹上好的松江布可卖上百两银子。清朝乾隆时松江地区的弹花弓,由原来的 4 尺加长到 5 尺,这种加长的弹花工具能把棉花弹得“散

5、如雪,轻如烟”。杭州、湖州的棉纺业也比较发达。(2)丝织业 中心: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明代丝织业仍很发达,尤以苏州、杭州为盛。 苏州、杭州的丝织品产量大,质地精美。山西的潞绸、四川的蜀锦,名闻天下。清朝前期,丝织业的规模扩大,比如单是苏州一地就有织机1 万多台,比明朝增加了。并且,南京、广州后来居上,超过苏州。乾隆年间,南京有织机 3 万台。到嘉庆、道光年间,广州北郊有丝织业职工四五万人。而且,丝织品品质好,所产纱缎“甲于天下”,“金陵、苏、杭皆不及。”这说明清朝丝织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发展起来。(3)制瓷业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制瓷业在明清继续发展,制作技艺更加高超,进入以青花瓷为主流的

6、时期。景德镇从宋朝开始在全国出名,到明朝时已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形优美,色泽或浓艳、或明丽、或浓淡分明,品质上好,产量大,畅销海内外。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图(4)矿冶业中心:河北遵化、广州佛山明代采矿业比前代发达。采掘矿石用火药爆破;冶炼金属用焦碳做燃料,提高了炉温。河北遵化、广东佛山是当时的冶铁中心。-图 同学们请看“北京大钟寺的大钟 ”。它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下令铸造的,历时五年而成,又称“永乐大钟”。钟高 675 米,直径 33 米,重 465 吨。钟身内外铸有佛经 23 万多字。因其形体庞大,钟生宏亮,故有“钟王”之称。便是最好的证明。它的铸造,体现了

7、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冶炼铸造技术。清朝时,广东佛山冶铁业最发达,号称“佛山之冶遍天下。”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二、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是明清社会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请同学们通过以下资料的分析来回答: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总结:第一,商品种类繁多。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投放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达二百多种,极大丰富了市场。第二,城市的繁荣。-同学们请看皇都积胜图。皇都积胜图-皇都积胜图是一幅明代京城的风俗繁华图。描绘了北京繁华市区的商业街道面貌。街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人们肩挑、手提着各种物品,来来往

8、往。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出售着布匹衣裳、毛皮绸缎、陶瓷器皿、书籍字画等种类繁多的商品。游人顾客边走边看、非常热闹。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的商业和文化中心。那时侯,北京的商业不在局限于九门之内的东西二市,前三门以南地区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区。正阳门外有猪市、煤市;崇文门外有米市、柴市;宣武门外有菜市、骡马市、果子市等。达官贵人聚集北京,增加了城市的消费需求。除了专门销售日常消费品的街市,绸缎、皮裘、药材、珠宝等价格昂贵的物品也已成行成市。在北京,已有不少外地商贾结成行帮,势力很大。如广东商人控制珠宝、香料业;江浙商人经营丝绸、服装业;茶商多来自安徽、福建

9、;开饭馆的以山东商人为主。山西商人则多经营汇兑银票、当铺、皮货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故有“京师大贾多晋人”的说法。清代崇文,宣武,正阳三门外是最繁华的地区,乾隆年间,正阳门外的大栅栏一带已是非常热闹的商业街了,我们今天叫“步行街”。当时北京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特产,东北的貂皮、人参;西北新疆的毡毯;蒙古的皮革;江南的水果、丝绸、茶叶等应有尽有。-南都繁会景物图 南都指的是南京。此图反映的是明万历年间南京商业繁盛的情景,城内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店铺外挂满招揽生意的招牌,上书有“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东西两洋指的是东洋西洋)、“川广杂货”、“西北两口皮货”(张家口、古北口)、“南北果品

10、”等字样,展现出一片繁荣兴盛的景象。南京是明初的建都之地,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这里作为留都,仍是江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在明清两代一直维持着繁荣的局面。除了北京、南京这些传统的大都市外,工商业发达的城市明前期有 30 多处,中叶以后发展达 50 多处。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江南、东南沿海、江北运河区等地区。如下表: 城市 工商业类别苏州、杭州 丝织业发达松江 棉纺织业中心景德镇 制瓷业中心成都 茶叶市场武昌 木材市场扬州 食盐集散地广州、宁波、泉州、福州 对外贸易港口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

11、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第三,集市贸易的发展。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有些地方居民超过万户。众多的集市庙会,极大活跃了当时的商品经济,比如山东五城县(今临清)知县就曾下令增加集市的时间和地点;为了吸引商旅,他还让歌舞戏剧演员到集市上表演。每当集日,各种货物琳琅满目,人们边看边做买卖,极为热闹。总结:正是由于农业生产超过前代,手工业蓬勃兴旺,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多达 30 多座,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这就为资本主义萌芽的

12、产生创造了条件。三、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故事)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一些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在纺织、制瓷等少数行业就出现了像施复夫妇的 “机户”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 ,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而自己则成为经营主,就是早期的资本家。被雇佣的工人称“机工” 。他们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朝不保夕”的生活,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总结: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刺激了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13、由于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促使手工业生产者不断产生分化,大多数手工者贫困破产,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和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样,成为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而少数资金较为雄厚、生产条件较好、技术精良、善于经营的手工业者逐渐富裕起来,进行扩大再生产。这样,就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机户占有手工业生产资料(织机、机房、原料),拥有资金,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为生。封建地主则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机户与机工之间不同于封建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于奴隶制下的人身占有关系。他们之间是以货币形式相联系的雇佣关系。雇佣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而这一时期还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手工

14、工场里,所以只是萌芽状态。总结: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15 世纪末)产生地点:江南地区 产生部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过程:(表) 主要特征:微弱、稀疏;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从范围来看,只是稀疏地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某些地区,如苏州、松江等地。从行业来看,只是出现在纺织、制瓷等少数行业。它只不过像河汉星空中的稀疏星云。从地位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它不过是自然经济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且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压制下,发展行进的极其缓慢。)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所发展。表现在范

15、围扩大,手工业部门增多,工场规模扩大。但发展速度缓慢。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这使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失去了有限的海外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无法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小结全课:本节课我们从三个方面学习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由于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经济空前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朝后期,白银已经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这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萌芽,只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地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但即便如此,资本主义萌芽还是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层面产生出新气象,冲击、瓦解着封建制度。布置作业(略)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