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593450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10/09/18】命题:刘亚华 时间:80 分钟一、抄写下面这首小诗,要求入体,符合行款格式。 (%)风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二、看拼音,填词语。 (10)chu yn nin dao bin c dun lin nio q chng jhu jio din tng zh qn min l zh fn y mo三、按要求写词语。 (8 分)1、然而止(带有“然”的成语) ( )然开朗 ( )然大悟 ( )然( ) ( )2、迅雷不及掩耳(六字成语) 3、金蝉脱壳 来自三十六计的成语_ _ 四、按课文内容默

2、写。 (14)1、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_代的_,他被人们成为。 所见的作者是_代的_。 所见这首诗是写乡村儿童的,在古诗中,还有不少都是写乡村儿童生活的:牧童归去横牛背,。 ,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散学归来早,。2、 题秋江独钓图的作者是_,在诗中反映了诗人_的感情。其中,能反映他这种情绪的诗句是:, 。3、 “变色龙”现在通常用来比喻的人,像这样含有比喻义的三字成语还有许多:、 、 等等4、伽利略说:。其实作为一个 家与 家法布尔的名著也是这样写成的。九、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渐

3、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以前更皎洁更明亮了。()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前。()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八、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4 分)五(5)班的惠雅妮同学去宿城区三棵树中心小学参加数学报竞赛,从三树下车后不知道三棵树中心小学在哪里,正好对面走来一位阿姨。请你想象一下,她们之间是如何对话的。注意运用恰当的提示语!(50 字左右)。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课文片断分析(8 分)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 40 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

4、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1、这片断选自 ,作者是 ,课文原题是 。(1.5 分)2、照样子,写词语。 恭恭敬敬 (1.5 分)3、课文中 、 、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3 分)4、由文中的田老师的教育方法我想到了 , 这样的诗句。(2 分)(二)高明的琴师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

5、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1、给下列词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2)“明白” 明亮 清楚 公开“苦学” 痛苦 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有耐心地;尽力地2、根据解

6、释在文中找出合适对应的词语。 (4%)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 )一眼望不到边。 (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 )3、仔细阅读短文,填空。(7)俞伯牙是 时代的琴师。他曾拜 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 的乐曲。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听到的声音是 。5、短文题为高明的琴师 ,该如何理解呢?完成填空。 (6)有人认为,成连先生是“高明的琴师” ,因为有人认为,俞伯牙也是“高明的琴师” 因为还有人认为, 其实也是高明的琴师,因为 (三) 追赶风筝的孩子(12 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

7、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 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捉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1 分)(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2 分)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俩的科学幻想是(2 分)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2 分)4、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2 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3 分)。六、作文。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