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592453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保持做教师的活力张长武 08 级物理学一班 1224408039还有两年就要成为一名教师了,很期待,同时也一直在设想着自己将要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我觉得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丧失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热情了呢?总觉得一个人若是热情不减,就能始终去努力尝试、获得进步,并终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可听过很多说法,看过很多不止一个领域的现象,职业疲劳一直是一个很普遍的事实。毕竟世事繁芜,精力有限,在各种阻碍下,一个人更容易选择接受不尽人意的现状,而不愿再去面对奔波受阻的种种沉重。不过,有困难就肯定有对策。前几天,看了 04 年的教师节特别节目奠基中国

2、,从几位优秀教师身上,受到了一些启发。第一个感受到的词是“志向” 。 “愚公教师”刘恩和,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的一位小学校长,乡亲们也会亲切地叫他“背篓校长” 。为了在山村里建起学校,他坚持肩背砖石,带动乡亲们建了学校,从而使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在节目现场的访谈中,他谈到,因为小时候闹饥荒,有人因饥饿而死,他觉得改良农业对家乡贡献大,所以立志做了农业技术员;因为在给乡亲讲解农业知识时,大多数人听不懂,他感到要改变家乡的面貌,需要普及知识,所以转行做了一名乡村教师。为了建学校,他用完了给女儿做嫁妆的木材;为了不耽误毕业班学生的课程,他没能见到母亲临终的最后一面。这一切都显

3、得多么不近人情,可如果我们联系到他的所思所求,又觉得他是多么的执着,他的行为又是多么的可贵。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变家乡面貌,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让刘恩和老师的每一步,都落得是那么的坚实。志向有时候就是给我们起一个指路的作用,而将自己的志向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和建设创造联系起来,无疑,会让我们的视野更为广阔,使我们充满更多的力量与坚定。第二个感受到的词是“责任” 。 “长征老师”马宪华让人们感受最多的,或许就是她那最朴素的责任心。 “没人愿意去,那里的孩子又要有人教,所以我就接下了这份任务” ,很平实的话语,可话语背后所要做出的付出,却会让人感到是多么的不平常。马宪华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果

4、树村小学唯一的一名教师。从她家到教室有 33 公里的山路,要翻过两座山,跨过五条河。11年来,马宪华几乎每天骑自行车两个多小时,风雨无阻地跋涉这条路上,实践着自己当初的承诺。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做出选择,不需要多少美好的理由,而只是一些朴素的习惯。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一般不会让我们面临狂风巨浪、生死抉择。很多时候,只是一些很具体的承担,也许很多时候,别人都不会知道你为之所做的奉献。 “教师是一份良心活” ,很多老教师都会很温情的认同这么一句话。第三个感受到的词是“爱心” 。在受访的教师中,张桂梅老师可能是唯一的一位给人的印象,脆弱多于刚强的老师。她曾经想过自杀!张桂梅的爱人年得癌症去世

5、后,她一度处在情绪低落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上课时也没有了笑容。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她看到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于是主动请求到条件艰苦的地方任教,以此来忘掉内心的痛苦。来到华坪县后,她在民族中学当语文老师,不久又发现自己患上了子宫肿瘤,多重打击之下,一直渴望有个孩子的张老师一度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我就想放弃了,不治疗了。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自己,丈夫有病的时候竭力治疗,我有病的时候连个安慰的人都没有。我经常会偷着哭,假期的时候来到昆明检查,是从亲属那里凑的点钱。” 现在张老师义务的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孤儿院的院长同时在华坪县民族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十几年来,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孤儿院的孩子们

6、四处奔波;而她和所带的民族中学的每一个学生之间,也有着一个个充满了温情的故事。张桂梅老师,或许算不上一个坚强的人,也算不上具有很多出众的能力。可她最终成为了令人敬仰的国家特级教师,成为了孤儿、学生眼中的善良天使。我想,张老师不会一开始就为这些做出了规划。她只是凭着自己最基本的爱人之心,凭着人们心中最基本的善良,走到了今天。也许,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时候,就仅仅需要保持一份满满的爱心就好。第四个感受到的词是“兴趣” 。在中国的教育界,有着“南斯北霍”的说法,其中北霍指的就是霍懋征老师。同时,还有一位被称为“穿着西装的孔子”的老师,他叫魏书生。这两位老师,虽然年龄、经历上差距很大,可我觉得他们

7、很有些相像的地方。霍懋征老师,1921 年 9 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1943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 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她奉行“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的教育观,没有对一名学生发过火;她的“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八字教学理念,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她的“光荣、充实、幸福”的工作体验,让霍老师的教师生涯格外的异彩纷呈。魏书生老师,于 1950 年 5 月 4 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

8、,1956 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66 年初中毕业。由于“文革”开始,失去了升入高中读书的机会。1968 年到辽宁省盘锦地区新建农场当下乡知识青年。1969 年受上级指派在新建农场的红旗小学教书。1971 年被招工到盘锦电机厂工作,任政工干事,然后书面口头的申请做了 200 多次,要求做老师。之后,他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班里, “都能开始做事情” ,正如他在班主任工作里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不管起点有多低,但都要往前走” 。他先后获得 “全国优秀班主任” “特级教师” “全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的语文教学法、班级自动管理方法在全国性教育会议上被专题推广。 “我一站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就能感受到极大的愉快” ,在节目现场,魏老师如是说。霍、魏两位老师,真能算得上是最快乐的一类老师了。 “教师是一项满含幸福同时充满挑战的事业” ,两位老师兴趣聚于教育事业,积极地去创造,幸福地去挑战,最终也都收获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志向、责任心、爱心、兴趣,或许就是一个坚持的事物。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就会事半功倍、左右逢源;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始终保持一种源头活水的状态,时时都能获得进步的灵感;保持达观温润的心性,高远开阔的视野,就会很少局限于一时得失,而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恩,教师的活力长存我心。2010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