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591669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预习结构提纲(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九年级上册结构提纲第 1 课 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正在形成中的人起源:南方古猿原因:长期的进化和劳动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时间:三四百万年前2、完全形成的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代表:“能人“ )晚期猿人(爪哇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代表:尼安德特人、丁村人)晚期智人(代表: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晚期智人时出现现代人种的差异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根据:体貌特征原因:不同的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二、氏族社会1、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主导: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特点 婚姻: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经济: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

2、体为基础父系氏族公社主导: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特点 婚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经济:出现商品生产,末期出现私有财产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国家的产生第 2 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一、古埃及1、发源地:尼罗河2、建立国家出现:公元前 3500 年统一:公元前 3000 年3、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用途:法老的陵墓,权力的象征评价: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也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进行残酷统计的见证。二、古巴比伦1、发源地: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地”(

3、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2、建立国家出现:公元前 3500 年苏美尔人统一: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3、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意义: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性质: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进行的统治的工具。三、古印度1、发源地:印度河2、建立国家:出现:公元前 2500 年统一:雅利安人的入侵并建立国家3、成就:种姓制度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引申: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1、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平原辽阔,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4、。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东方文明:大河文明代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中国(发源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建立国家:公元前 2070 年)西方文明:海洋文明代表: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一、希腊文明1、发源发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发源于克里特岛2、兴起:公元前 8 世纪,出现城邦(雅典、斯巴达最为著名)3、建立:公元前 6 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4、全盛时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时间: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表现(繁荣的原因、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政治上:扩大公民权

5、利,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教育上: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所以其实质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二、罗马文明1、发源: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以至整个环地中海地区2、兴起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3、建立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4、发展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 2 世纪:

6、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 1 世纪: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 49 年:凯撒夺权后被杀,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成为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代替公元前 27 年公元 476 年:罗马帝国(公元 476 年西罗马的帝国的灭亡成为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中国称之为大秦,中国为汉朝)引申: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古希腊文明产生源于爱琴海;罗马文明源于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以至整个环地中海地区。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平原辽阔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7、便于渔猎农耕,这就为以农业为基础的的亚非古代大河文明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海洋沿岸港湾众多,便于航海,渔业贸易发达,这就为古希腊和罗马的海洋文明创造了有利的地理环境。第 4 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东亚:日出之国日本通过改革的方式建立封建制度大化改新西亚:新月之乡阿拉伯国家通过宗教的创立和传播来建立封建国家伊斯兰教一、大化改新1、奴隶制时代出现:公元 1 世纪前后统一:公元 5 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2、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化改新A、时间:7 世纪中期B、背景(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外:受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根本原因:奴隶制度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C、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

8、封建国家;废除世袭制,以才选官。(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经济上:收贵族土地归国有,变部民为公民,分土地给农民耕种,收取财税。(隋唐:均田制)D、意义(作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社会性质的变化)E、启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改革并吸收外来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经验,才能不断取得进步,繁荣昌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内部矛盾丛生,外部受到外族的入侵,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2、伊斯兰教产生的过程(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程)A、创立:公元 610 年(穆罕默德)B、受挫:麦加传教失败C、建国:出走麦地那,建立国家(公元

9、622 年,伊斯兰教元年)D、征服:征服麦加:公元 630 年E、统一:公元 632 年3、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促进和加速了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半岛的统一。第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扩张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外族的入侵(日耳曼人)法兰克王国(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2、政治:森严的等级制度等级制度的建立: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等级制度的特点:A、建立在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前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B、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3、宗教: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A、地位:政治上:有至高无

10、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者精神文化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B、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4、经济: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A、兴起:时间:10 世纪地位: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地点: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海湾地区、渡口附近、堡垒周围。代表: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和曼彻斯特B、特点: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C、市民斗争目的:取得自治权方式:用金钱赎

11、买或武力赢得D、市民阶级的形成和意义意义:市民阶级形成后,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引申: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政治方面: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但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步形成,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二、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衰亡过程:6 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到处遭遇反抗国力衰弱,外患不断,13 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15 世纪中期,被

12、奥斯曼土耳其灭亡2、衰亡原因:A、穷兵黩武、四处征讨,财尽民穷。B、统治者封闭保守,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3、衰亡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第 6 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公元前 5 世纪:希波战争(波斯帝国)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前 1 世纪公元 2 世纪:罗马帝国的扩张一、波斯帝国(希波战争)1、背景前 6 世纪波斯帝国形成,对外扩张、2、时间前 5 世纪早期中期:三次出征希腊3、结果希腊取胜二、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1、背景亚历山大帝国起

13、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组织东侵。2、时间前 4 世纪3、过程A、第一阶段:征服小亚细亚,攻入埃及。B、第二阶段: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4、结果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5、影响A、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和巨大的危害。B、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三、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扩张)1、背景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2、时间建立公元 2 世纪3、结果公元前 2 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疆域东起幼

14、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其内湖。5、影响A、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暴力。B、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引申:怎样看待和评价古代的战争与征服?A、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B、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C、要坚持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及维护世界和平。第 7 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后者是占主要。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商道: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使者:阿拉伯人、意大利人一、“阿拉伯数字” 的由来1、重要商道:丝绸之路通过丝

15、绸之路传入西方的重要商品:胡椒、肉桂等调味品,珠宝、丝绸等奢侈品,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棉花、稻米等作物2、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的作用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3、“阿拉伯数字”创造者:印度人传播者:阿拉伯人发展经过:A、印度人创造,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B、12 世纪初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C、16 世纪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二、马可波罗行纪 1马可波罗其人1271 年 17 岁到中国 生活 17 年 元世祖

16、赏识在朝廷担任官职2、马可波罗行纪 作者:马可波罗的狱友内容: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影响: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引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补充:(暴力冲突虽然在客观上起来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是巨大的。)第 8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1、象形文字A、创造者:埃及人B、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C、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代表:罗塞塔石碑2 楔形文字A、创造者: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B、特点: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