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586802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9 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2如何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法初探摘要:人们常说“ 文无定法” ,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具体特点和方法,因此,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性格以及教学设备、教学对象、课文类型等,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将各种教法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让自己的教学充满魅力。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魅力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技校学生的心目中常遭到“冷遇” 。他们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他们偏重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技能课,

2、因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叶圣陶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技校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本人仅以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浅见。一、利用教材本身魅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在职业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抱怨说,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3不高,似乎学什么都没有兴趣,导致在上课时有“倒下一大片” 打瞌睡的现象,这种

3、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我们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上做得不够。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对职业教师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我们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

4、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说荷花淀里的水生嫂们,她们在“小家”与“大家”产生矛盾的时候,识大体,顾大局,毅然地送夫参军,而她们自己也不甘于落后,在斗争中成长为英勇的战士。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而现今的学生,大多数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较少,缺少集体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这些题材,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启发他们为开创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本领。又如课文母亲情怀通过为母亲买面

5、包的女儿与为儿女买面包的母亲作一个对比,女儿是自私的,而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不提辛劳,不提要求,只有默默无私地奉献。结合 5、12 的汶川地震,一个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三个月大的女儿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事例使学生受到心灵的4震撼,有所悟,有所想,有话说。类似这些能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课文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二、善于运用激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无疑-有疑-质疑-释疑。而老师就是释疑的人。运用激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激疑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我在实践中的做

6、法有以下几点。(一) 、布障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项链结尾才道出钻石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全文则嘎然为止。我问:为什么文章开头不交代项链是假的,要到结尾才道出钻石项链是假的呢?学生答:那她就不会借了,假项链有什么好借的。也有的答:那她就不用去借高利贷,也不用付出十年艰辛了。把钻石项链是假的放在结尾,就使得上述情节变得合情合理了。一个问题激发了

7、同学们的探索,在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下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构思巧妙。矛盾层递,欲抑先扬,悲剧结尾。激疑的关键就是要有疑。(二) 、培养学生善疑的品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求异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应该立即锁定它。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时尝到创造的甜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激疑是5为了培养学生善疑的品质。诚如布鲁纳所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比如我的老师一课,一般老师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蔡老师写信援助我这件事详写呢?”这就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如果改成“假如你是蔡老师,对受了委屈的我可能在信中写些什么呢?”这样更有

8、可能打开学生思考的天地。(三) 、设置问题坡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奋力攀登有时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很活。这或许是一种表象,学生求知的“失衡”心理并未形成。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因得不到新的满足而疲劳。我们发现,学生对已知的东西兴趣不能持久,对想知而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兴趣浓厚,迫切希望去理解它。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善于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问题也不是越难越好,不符合实际的陡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我们给学生的坡度既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又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学生有“坡”可爬,要花力气,经过奋力又能到达顶峰,自然乐在其中了。比如我在上景泰蓝的制作时,就有很多同

9、学提出疑问:景泰蓝是什么?有了这样的疑问,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下去:景泰蓝是一种手工艺品。学生问:是一种什么样的手工艺品?这时我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景泰蓝的工艺品。当学生看到有花瓶、绣球、牙签盒、手镯等,都饶有兴趣地问:“这些都是景泰蓝么?用什么做的?”就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入了对话的状态,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三、构建和谐课堂,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当代教学论指出,6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10、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就能自觉地跟上老师课堂教学的节拍,融入合作学习的氛围,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那么教师就会教得尽心,学生也会学得舒心,这样教师的聪明才智才会发挥得淋淳尽致,学生的智慧火花才会不断闪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产生巨大的魅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努力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角” 。创设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合作的氛围。四、善于运用教师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

11、。教师不同于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 。这个课堂用语的“精” ,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

12、,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如在教学致橡树时,抓住诗人批判的四种爱情观,最后提出理想伟大的爱情观,突出重点讲解,使同学深刻领会主题,7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 ,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如讲郭沫若的诗文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茅盾的小说,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巴金的散文,则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而同样是小说,有的可以突出讲述“心理描写” ,有的可以重点讲述“景物描写” 。总之教学语言是随课文的变化而变的,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

13、写的语言为主;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相结合,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三,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 ,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灯下漫笔一文我就设计这样的导入语;“作者在什么时候从一件什么事写起?文章表达什么思想?”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解读全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相关的课内外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8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课程充满魅力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只要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成功。参考文献:(1)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7 月(2)黄国威课堂教学中如何寻找语文魅力的探讨 语文教育期刊 2006 年 9月(3)杨似萍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网上论文集 2009 年 3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