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

上传人:哈哈 文档编号:175863489 上传时间:2021-03-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2021年x月x日文思泉涌页码:第11页 共11页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 这是一组连续性课文的第一课,是一个童话故事。写的是丑小鸭由于长得丑而没有人想和他交朋友,他伤心地离开家来到一片沼泽地生活的故事。一起看看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1 【设计理念】 通过探究性的阅读训练,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自卑、难过的心理,激发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心。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丑、丛”等12个生字。 【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伤心的心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2、。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 1、出示一只丑小鸭和一只美丽天鹅的图,说说它们的样子。然后设疑:一只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小天鹅的、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感知。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分小组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5、齐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感悟理解 1、画出课文中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指导朗读。 2、当时丑小鸭的心情怎样、(难过、自卑)为什么、从课文里找出有关句子说说,并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3、丑小鸭在河边的丛林里看见一群怎样的大鸟、它为什么又惊奇又羡慕地看着它们、 4、丑小鸭孤零零地生

3、活在树林里,你觉得他怎样(可怜)、你想和他交朋友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农夫把丑小鸭抱回家后,他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五、质疑解疑 读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感情诵读课文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让学生选择最有把握读好的段落读一遍,然后指名朗读,共同评议。知道该怎么读之后全班练习朗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识记书写生字 1、卡片出示生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先个别检查然后齐读。 2、识记生字字形,并扩词。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不幸的遭遇和积极乐观

4、、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 4.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练读课文,有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互相问问,把课文读通。 2.让学生对照生字表把本课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勾画出来。经过反复拼读,力求读准字音。 3.用“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议论是否读得正确(不读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 4.听教师(或请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全文

5、,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做好这四件事,意在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读懂读文。 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1.读课文,然后讨论: 课文开头告诉我们气候怎么样,是用哪一句话来说明的?(太阳暖烘烘的) 在温暖的春天里,鸭妈妈干什么?(卧在稻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板书:卧草堆(dui)等(deng)。 2.学习第二自然段。可指名一位读得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从图上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是最后一个钻出蛋壳的?“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其它的。这里讲这个蛋比其它的蛋大。)谁能用“特别”说一句话?板书:蛋特(te)别大。读一读课文内写丑小鸭

6、出蛋壳的两句话。 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丑小鸭”?(让学生对照图画,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要特别注意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词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上面提到的几个词语要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并画出相关语句。讨论: 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怎样?(除了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除了”是什么意思?(只有)“疼爱”又是什么意思?(关心、喜爱) 具体说说他是怎样受欺负的?(让学生观察图2后,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丑小鸭的心情怎样?结果如何?(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指导学生怀着同情、怜悯的心情,用比较低

7、沉、缓慢的语调朗读这段话。 五、小结 1.齐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后来可怜的丑小鸭离家出走了,离家之后日子会好过些吗?下节课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丑小鸭,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丑小鸭的模样以及在家遭受的不幸,那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3.是啊我们都为丑小鸭难过,都为丑小鸭不平!丑小鸭也是离家出走了,可是他有没有想过离家之后的情形呢?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1.播放课文第46段的朗读录音,观察第3幅图,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丑小鸭离开了家又是不是好过点呢?听后回答: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 2.丑小鸭来到树林里,碰到哪些不顺心的事?(

8、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白天只好躲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板书:小鸟讥笑猎狗追赶 3.丑小鸭为什么要飞到湖边的芦苇地里悄悄地过日子?(怕别人发现) 4.“傍晚”指的是什么时候?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为什么会“又惊奇又羡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说说丑小鸭惊奇时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9、(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5.读第六自然段。 (1)天气越来越冷,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2)体会“冻得发抖”“幸亏”,说明丑小鸭处境凄惨。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表现出对它的同情。“幸亏”是什么意思?(幸好) 6.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 7.现在再说说: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讨论: “大家”为什么要欺负丑小鸭?(嫌他长得丑) 这种做法对吗?应当怎样做才对?(这种做法不对。小朋友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当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展开想像:

10、可怜的丑小鸭被农夫收留后会怎样呢? 小学课文丑小鸭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

11、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十九世纪童话作家。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自幼酷爱文学,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出示字词:暖烘烘 卧室 剩余 裂开 欺负 讨厌 孤 单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幸亏 2、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 1、说说丑小鸭的

12、名字是怎么来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朗读指导 4、填空:嘴()腿()样子()的 5、丑小鸭的命运怎样呢? (1) 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你有什么想法? (2) 丑小鸭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心情怎样? (3) 填空:()的丑小鸭 孤独、可怜 6、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品析词句: 重点理解:“除了没有谁连”体会丑小鸭的孤独和可怜。 7、丑小鸭离开家后遇到了什么困难?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丑小鸭独自在水面漂时,看见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惊奇”“羡慕”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美丽小鸟的羡慕、对美好的渴望之情。 8、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么过冬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体会“冻得发抖”“幸亏”,说明丑小鸭处境凄惨。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表现出对它的同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小结: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从小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2、 展开想像:可怜的丑小鸭被农夫收留后会怎样呢?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