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175479472 上传时间:2021-03-2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0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一)中国 1、经纬度位置: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是中纬度、北温带优 的位置 2、相对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濒太平洋,西南邻近印度洋;越 西部北部深入内陆. (二) 1、陆地国土: 960 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与欧洲差不多大-陆地之大 中 2、四至点- -四至之宽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黑龙江省) 135 0 E 东西经度差62 度, 国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 0E 东西时差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上中心线 的(黑龙江省)53 0N 南北跨纬度49 度 , 最

2、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温差大 (海南省) 4 0N 辽3、海洋国土 -海域 之广 海域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 千米,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 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 阔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疆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群岛:舟山群岛 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4、中国的邻国 - 邻国之多 域陆上邻国:14 个 ( 东朝鲜 , 北蒙古 ,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不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海上邻国: 6 个韩日菲马文印尼 (三)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3、及其优越性 1、特点: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东临太平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辽阔的国土: 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 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定义: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而划分的分级区域系统,称为行政区划。 2、沿革战国时,秦国推行县制。 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 元朝,中国出现了省级行政区 明初,沿用元制,后在地方设承

4、宣布政使司 清朝,全国设23 个省,基本奠定今天我国省一级行政区划的格局。 二、三级行政区划便于行政管理 1、划分原则 / 目的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 促进民族团结 2、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 乡(镇、民族乡) 三、省级行政区23 个省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需要掌握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以及相互的位置关系 * 省级行政区之“最” : 邻省最多的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8 个)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 个)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

5、最低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市 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广东省 人口最少、面积最小:澳门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西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江苏省 华侨最多的省:福建省、广东省 岛屿最多的省:浙江省 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省 3 煤矿最丰富的省:山西省 既有陆上疆界,又有海上疆界的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 5.1.3 一、众多的人口 1、人口数量大: 13.9亿(世界第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密度大:143 人 / 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高,世界平均水平的3 倍) 3、中国的人口分布 (1)人口地理分界线:黑

6、河- 腾冲一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 腾冲线以东人口稠密; 以西人口稀疏(东密西疏)。 4、我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原因: 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 发展工业的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水平高,人口多而稠密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 气候干旱 , 沙漠,戈壁面积占相当大的比重, 不利于农业生产; 工业起步晚,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少而稀疏 二、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是一个有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 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1.5% , 其余 55 个民族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5%。 (其中壮

7、族人口最多) (3) 超过 500 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 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 2、民族分布 汉族: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回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3、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的生 活和生产各具特色。) 民居:傣家竹楼羌族碉楼蒙古包回族的清真寺 风俗:汉族赛龙舟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献哈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傈僳族刀杆节彝族火把节朝鲜族老人节以歌代言的壮族 饮食:藏族糌粑、青稞酒、酥油茶新疆

8、抓饭 启示:理解、尊重其他民族习惯,入乡随俗,不说有辱少数民族的话,不做不利于 民族团结的事,学会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 1、民族众多 4 第二课山川秀美 5.2.1 复杂多样的地形 一、五种地形的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海拔最高、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特点: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 牧人天堂) 黄土高原(特点:黄土深广,水土流失,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特

9、点:石灰岩广布,山奇水秀)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 面积最大、最干旱 准噶尔盆地 - 第二大、纬度最高 柴达木盆地 - 地势最高 四川盆地 - 最富饶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纬度最高 华北平原 - 第二大,重要的小麦产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三大,河网密布, “鱼米之乡” 5、三大丘陵:东南丘陵(最大)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二、我国地形特点( 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 为农、林、牧、副、渔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 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 * 我国“地形复杂

10、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我国地势的影响: 1 、河流多数东流入海;河水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便利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2 、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在东部地区 3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 平均海拔地形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阶梯4000 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1000 2000 米 高 原 和 盆 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 地、四川盆地 有利:山区多,资源种类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矿产、水能、森林、旅游和珍稀动植物等,

11、 发展大有潜力) 不利:耕地少,基建困难,交通不便,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5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500 米以下平 原 和 丘 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2.3 母亲河 1、概况 2、水文特征 上游落差大, 多峡谷, 流水急, 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世界最大)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3、开发与治理 黄河长江 作用引黄灌溉,发展农业;水能丰富,修建 水利工程和水电站解决生活和工业 用水用电 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 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

12、水资源等条件, 长江经济带发展迅速 问题含沙量大; 下游出现 “地上悬河” ;凌汛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首要工作是防洪 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河 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 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 成“地上河” 原因:降水充沛、地势低平; 上游植被破坏,河床淤塞; 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降低 治理 措施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上游兴建水利,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保持水土, 种草植树,这是治理黄 首要工作是防洪 上游做好水土保持,兴修水利; 退田还湖; 黄河长江 源头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的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雪峰 长度5400 多千米,我国第二长河630

13、0 多千米,我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渤海东海 经过的 省区 青、川或蜀、甘或陇、宁、内蒙古、 陕或秦、晋、豫、鲁(9 个) 青、藏、川或蜀、云或滇、渝、鄂、湘、 赣、皖、苏、沪(11 个) 经过的 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段划分上游:源头 -河口(内蒙古) 中 游 : 河 口 -桃 花 峪 ( 河 南 ) 下 游:桃花峪 - 入海 上 游 :源 头 -宜 昌 ( 湖 北 ) 中 游 :宜 昌 -湖 口 ( 江 西 ) 下 游:湖口 - 入海口 支流上游:湟水、洮河 中游:渭河、泾河、汾河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14、 中游:湘江、汉江、赣江 主要景观上游:黄河第一坝- 龙羊峡大坝 塞上江南 - 宁夏平原 中游:壶口瀑布 下游:开封附近的“悬河” 上游:发源地- 各拉丹冬雪峰 著名峡谷 - 虎跳峡(云南) 都江堰(四川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三峡大坝(湖北,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中游:武汉港 下游:长江三角洲 6 河的根本措施; 下游固堤分流、引黄淤灌。 中下游疏通河道, 加固大堤, 兴修水利; 4、为保护母亲河青少年如何做:认识、宣传保护母亲河的意义; 树立忧患意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与破坏江河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5.2.2 季风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 一、中国气候分布亚热带季

15、风气候南方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 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内蒙古、新疆等 高原山地气候青藏地区 二、中国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2、季风气候影响大 *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1) 南北跨度大,纬度高低不同;(纬度位置) (2) 东西跨度大,离海远近不同;(海陆位置) (3) 地形地势起伏大。 (地形) * 气候复杂多样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环境。 (2) 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3) 使各地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 (4) 使各地的建筑特色、交通方式各有差异。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

16、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 阴山山脉 - 贺兰山 - 巴颜喀拉山脉 - 冈底斯山 脉 三、季风气候的影响 利: 1、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雨水,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宜农作物、树木的生长, 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 7 弊: 2、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会带来涝灾或旱灾,暴发寒潮。 *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或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的长短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涝灾或 旱灾;有时冬季风来得过早过猛,产生寒潮 5.3.1 秦岭- 淮河分南北 主要地形类型主要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平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高原、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三、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南方北方 1、自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然气候特征气温:大部分地区1 月均温高于0 1月均温低于于0 环降水:年降水量多于800mm 年降水量少于800mm 境水文特征:河湖多、水量大,冬季普遍河流少、水量小, 不结冰, 便于航运冬季结冰, 不利于航运 耕地类型:水田为主旱地为主 2 、人生产主要作物: 以水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